數字媒體藝術導論 (第三版) 宮承波 978750439253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媒體藝術導論 (第三版)
ISBN:9787504392534
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
著編譯者:宮承波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60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藝術市場學是對藝術市場本質和規律做全面科學研究的新興學科,是藝術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市場學已成為藝術院校及一些綜合性大學的一門重要課程。《藝術市場學(修訂本)》是國內該研究領域第一部較全面、科學的理論著作和大學教材,其特點是以美術市場為觀察中心,運用經濟學、管理學、文化學、藝術學、美學、心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方法,吸收國外藝術市場研究的有益成果,並結合中國藝術市場的實際情況,揭示藝術市場本質特徵和運行法則,同時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著者章 利國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認真考察、分析、研究國內外美術市場的歷史、現狀和變化歷時30餘年,並曾多年從事本課程的教學。
為適應藝術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便於教學,該書除配有代表性的圖版外,還在各章 正文後附有小結和思考討論題。各章 引文有注釋,書後附有主要參考文獻,以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該書也是一般讀者瞭解藝術市場學的理想讀物。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藝術品的雙重屬性
第二節 藝術市場的本質特徵和作用
第三節 藝術市場學的重要性
第四節 藝術市場學研究的原則
第五節 幾點說明
小結
第二章 藝術品的市場流通與商業運作
第一節 藝術品的市場流通過程
第二節 藝術商業中介的作用
第三節 藝術商業中介的形式
小結
第三章 藝術消費者
第一節 藝術消費與藝術消費者概說
第二節 藝術消費者的差異性
第三節 藝術消費者市場
第四節 藝術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小結
第四章 藝術投資與藝術收藏
第一節 藝術投資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短期藝術投資和長期藝術投資
第三節 藝術投資手段
第四節 藝術投資風險
第五節 藝術收藏
小結
第五章 藝術市場預測
第一節 藝術市場調查
第二節 藝術市場預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節 藝術市場商品需求預測
第四節 藝術市場商品資源預測
第五節 藝術家商業潛力預測
小結
第六章 藝術品經營決策
第一節 藝術品經營決策概說
第二節 藝術品經營決策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第三節 藝術商品決策
小結
第七章 藝術經營心理
第一節 顧客購買心理規律:需要與動機
第二節 顧客購買心理的其他規律
第三節 藝術經營者的個體心理
第四節 藝術商業經營心理
小結
第八章 畫廊經營
第一節 畫廊的種類、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 畫廊的形象與市場定位
第三節 畫廊與藝術家、藝術批評家等的合作
小結
第九章 藝術品拍賣
第一節 藝術品拍賣方式
第二節 藝術品拍賣的作用
第三節 藝術品拍賣程序及策略
第四節 藝術品拍賣所忌
第五節 主要藝術品拍賣企業
小結
第十章 藝術博覽會
第十一章 藝術經紀人
第十二章 藝術品價格
第十三章 藝術趣味製造與藝術廣告
第十四章 藝術品促銷
第十五章 國外藝術市場的適應
第十六章 藝術批評與藝術市場
第十七章 藝術家的市場意識
第十八章 藝術市場調控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修訂版後記

前言/序言
由學校系統施教而有別于傳統師徒相授的新型藝術教育,在我國肇始於晚清的新式學堂。而進入民國後於1918年設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則可被視為中國專業藝術教育發軔的標誌。時至1928年于杭州設立國立藝術院,同年于上海設立國立音樂院,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始初具雛形。但在20世紀的上半葉,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發展一直處在艱難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蕭友梅、林風眠、歐陽予倩、蕭長華、戴愛蓮等為代表的一批先賢仁人,為開創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等領域的專業教育,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專業藝術教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1949年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著手建立我國高等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將以往音樂、美術、戲劇專業教育中的大學專科提高到了大學本科層次。當時列為中專的戲曲、舞蹈專業教育,也於20世紀80年代前後逐一升格為大專或本科,並且自70年代末起,在高等藝術院校中陸續開始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迄今為止,我國已形成了以大學本科為基礎,前伸附中或中專,後延至研究生學歷的完整的專業藝術教育體系,在大陸擁有30餘所高等藝術院校,120多所中等藝術學校的可觀的辦學規模。
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我國專業藝術教育體系的創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中西結合的、系統科學的規範性專業藝術教材體系,一直是幾代藝術教育家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我國藝術教育家們為此已進行了辛勤探索,有了極為豐厚的積累,只是尚欠系統的話,那麼在50年代全國編制各藝術專業課程教學方案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於1962年全國文科教材會議之後,國家已有條件部署各項藝術專業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並開始付諸實施。可惜由於接踵而來的十年”文革”動亂,使這項工作被迫中斷。
新時期專業藝術教育的迅猛發展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計劃的實施,以及新一輪本科專業
目錄的修訂、教學方案的制訂頒發,都為高等藝術院校本科教材的系統建設提供了契機和必要的條件。恰逢此時,部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於1994年醞釀、發起了”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的教材編寫、出版的工作。這提議引起了文化部教育司的高度重視。1995年文化部教育司在聽取各方面意見後,決定把涵蓋各藝術門類的”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的編寫與出版列為部專業藝術教材建設的重點,並於1996年率先召開美術卷論證會,成立該分卷編委會;1997年又正式成立了”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的總編委會,以及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各卷的分編委會。為了保證出版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組建了出版工作小組。
在世紀之交編寫、出版的”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是依據文化部1995年頒發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本科專業教學方案》,以專業藝術本科教育為主,兼顧普通藝術教育的系統教材。在內容上,”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既是21世紀中國專業藝術教育優秀成果的總體展示,又充分考慮到了培養下一世紀合格藝術人才在教育內容上不斷拓展的需要。因此,”大系”於整體結構上,一方面確定了5卷共計77種98冊基本教材於2000年出版齊全的計劃;另一方面,為使這套教材具有前瞻性和開放性,對於在21世紀專業藝術教育發展過程中,隨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專業學科更新而形成的較為成熟的新的教學成果,也將陸續納入”大系”範圍予以編寫出版。
在教材中,關於如何對待西方現代派藝術,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在1983年說過:”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和文化,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屬?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44頁)對此我認為對西方現代派藝術也需要加以具體分析。一方面應該看到,從19世紀末以來在西方興起的種種現代派藝術思潮,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產物,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對它們的思想內核及美學觀一一進行分析、鑒別和批評揚棄,絕對不能盲目推崇追隨;另一方面,伴隨西方現代藝術共生的種種拓展了的藝術表現形式、方法和手段,則是可能也應當為我所用的。鑒此,前者的任務由”中國藝術教育大系”中的《藝術概論》來完成,而後者則結合各門類藝術的具體技法教程來分別加以介紹。
作為文化部”九五”規劃的重點工程,並擬向全國推薦使用的專業藝術教育的教材,”大系”的編寫集中了文化部直屬的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被稱為”國家隊”院校的各學科領頭人,以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在相關學科的翹楚,計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數百人。同時,這些教材都是經過了長期或至少幾輪的教學實踐檢驗,從內容到方法均已被證明行之有效,而且是比較穩定、完善的優秀教材,其中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教材的有9種,部級重點教材19種。況且,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經過各院校學術委員會、”大系”各分卷編委會及總編委的三級審讀。可以相信,”大系”的所有教材,足以代表當今中國專業藝術教學成果的最高水平;也有理由預見,它對規範我國今後的專業藝術教育,包括普通藝術教育,將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
“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的工作得到了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方面的高度重視。在此我謹代表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學者和全體參與組織工作的有關人員,對上述領導部門,特別是聯合出版”大系”的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致以崇高的謝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