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 江曉原 97871011665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通天-中國傳統天學史
ISBN:9787101166590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江曉原
頁數:5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55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名家力作,四十年磨一劍。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成果斐然,廣獲好評。本書集作者40餘年研究之功,幫助讀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天學史。 全方位現傳統天學的內容。本書所論問題包括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曆法的關係和中外交流等,全方位展現傳統天學的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論及具體的內容,常常具有中西比較的貫通視野。 偵探小說一般好讀。本書並非沿時間軸的單向論述,而是對有關天學的一系列問題,從各種角度展開考察與闡釋。對問題的追索和解讀,讀來有路轉峰迴、迴腸盪氣之感,像偵探小說一般好讀。 精心配圖,提升閱讀體驗。本書有20餘張精心挑選的配圖,包括各類實物圖、珍貴古籍中的圖片、不斷發現的新材料等,如《敦煌星圖》、《算命天宮圖》、近人拍攝的北京觀象台圖,增加閱讀的趣味感。

內容簡介

天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為神秘且神聖的內容,對世俗權力轉移與社會生活影響極深。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者。 本書集作者四十余年研究之功,從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曆法的關係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傳統天學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為讀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天學史的學術大眾化之作。

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陞為教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並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國內外出版專著、文集、譯著、主編叢書等80種,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150篇。長期在京滬等地知名媒體開設個人專欄,發表了大量書評、影評、隨筆、文化評論等。科研成果及學術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三次為他播發全球通稿。 2003年起關注科幻電影和小說,首創對科幻的科學史研究,持續發表學術文本,指導培養國內該方向第一個博士已於數年前以優異成績畢業。

目錄

自序
導言:古代中國的天學和天文學
一、如何談論中國傳統天學
二、古今天文學功能迥異
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四、「天文」在中國古代的含義
五、中國古代天學的服務對象
六、天學與王權
第一章 中國天學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
一、神話:天地相通
二、儒家:轉變之中的天命與天意
1 人格化的天——極為普遍的觀念
2 天命及其變化
3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三、天象對人事的警告和嘉許
四、天道與人道:為政之道
第二章 中國傳統天學的地位及其運作者
一、天學在古代中國特殊地位的觀察
1 天學在歷代官史中的特殊地位
2 古籍中所見上古政務中天學的特殊地位
3 天學在古代知識系統中的特殊地位
4 天學在古代數術中的特殊地位
5 天學家及天學機構的特殊地位
6 歷代對私藏、私習天學的厲禁
二、「昔之傳天數者」——天學家溯源
1 星占學家
2 巫咸與巫覡
3 巫覡與通天
第三章 天學與政治
一、通天手段為王權的依據與象徵
1 靈台、明堂與通天事務
2 《詩經·大雅·靈台》發微:通天者王
3 天命之確立與天學之禁錮
二、天學與政治運作
1 王氣·勸進·謀反
2 大臣進退與議政風潮
3 星占學對軍事決策的影響
4 「聖人以神道設教」
5 數術與皇家天學
第四章 天學與星象
一、古代星占學概論
1 兩大類型:諸古代文明之星占學鳥瞰
2 分野理論
3 所佔之事:星占學的主要任務
4 所佔之象:星占學的具體對象
5 星占學占論之法
6 天象記錄及其偽造
二、星象與神話及歷史
1 星官·星經·星圖·步天歌
2 人間在天上的投影
3 星官和星的神話
三、天文歷史年代學:星象與史學謎案
1 武王伐紂的年代及日程
2 武王伐紂與哈雷彗星
3 孔子誕辰與日食
4 釋迦牟尼生年與月食
5 《尚書·堯典》與「四仲中星」
6 詩經日食
第五章 天學與曆法
一、歷:性質的疑問
1 歷譜·曆書·曆法
2 古今所論曆法性質的迥異
二、曆法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1 典型曆法的內容
2 「曆法為農業服務」說質疑
3 「觀象授時」與「四時大順」
三、曆法與星占:曆法的主要用途
1 交食在星占學中的重要性
2 星占學需要預先推算行星天象
四、曆書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1 曆書的起源
2 從歷譜到曆書
3 曆書的繁盛及其內容
4 擇吉與推卜:曆書的文化功能
五、歷與兩性及人體:天人合一的神奇側面
第六章 天學的中外交流
一、中國天學的起源問題
1 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
2 中國天學西源說的簡略回顧
3 瓦西里耶夫的中國文明及天學起源說
4 從文化功能論中國天學的起源
二、古代天學的中外交流
1 《周髀算經》中的西方天文學
2 與佛教相伴傳入的西方天文學
3 蒙元帝國時期的中外天學交流
三、近代西方天文學的東來
1 來華耶穌會士的通天捷徑
2 《崇禎曆書》的命運
四、明清之際的東西天文學碰撞
1 地圓問題
2 利瑪竇的世界地圖
3 西方的宇宙模型
4 天文學的「西學中源」說及其影響
5 如何評價康熙對西學的興趣
第七章 中國傳統天學文獻的保存及其價值
一、靈台候簿
二、星占秘籍
1 《開元占經》
2 《乙巳占》
3 《靈台秘苑》
三、中國傳統天學留下的科學遺產
1 古新星新表
2 天狼星的顏色問題
3 如何看待傳統天學遺產
綜合索引
中外人名
中外著作
術語概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