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的子孫與魏晉亂世 陳琳國 陳群 97875166749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華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可汗的子孫與魏晉亂世
ISBN:9787516674949
出版社:新華
著編譯者:陳琳國 陳群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57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魏晉南北朝史權威學者的通俗作品。
2、史學界權威學者毛佩琦、甯欣、侯旭東一致推薦。
3、從民族史角度切入,觀察魏晉史的斷代佳作。

內容簡介
本書是魏晉南北朝史前輩專家陳琳國先生獻給大眾的魏晉南北朝斷代史,全書用通俗的筆觸描繪了魏晉時期的北方亂世。
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中國統一,僅36年後,前趙滅晉,晉王室攜百姓南渡長江,中國再次陷入大分裂時代。此後北方內遷中原的諸族:匈奴、鮮卑、羯、氐等紛紛建立政權。大分裂伴隨著大融合,在這一時期,北方諸族與中原人混同一地,彼此影響。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遷都城到洛陽,從上到下全面向漢文明靠攏,民族大融合達到頂峰。北方可汗的後代漸漸湮沒在中原的茫茫人海中,北方胡族也在中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中國也即將迎來下一個大一統時期。
全書內容扎實、視野開闊,文字生動,兼具學術價值和可讀性,是讀者進入魏晉史、民族史的上佳讀物。

作者簡介
陳琳國(1943年-2023年),福建省龍海市人,歷史學博士,原中國文物報社副總編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985工程特聘教授。陳先生是中國著名的中古史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制度史、民族史。其代表作有《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史》《中古北方民族史探》《可汗的子孫與魏晉亂世》等。
陳群,江蘇省淮陰市人,歷史學博士,原江蘇淮陰師院歷史系副教授。發表有《劉宋建立于士族文人的分化》《吳興沈氏與劉宋皇權政治》等學術論文十多篇。

目錄

卷首?大廈將傾
病入膏肓 / 1 嗣位風波 / 5 “叔世”現象 / 8 禍起蕭牆 / 11 廢黜太子 / 15 趙王篡位 / 18 諸王混戰 / 20 流民起義 / 24 風雨飄搖 / 28
一、”五胡”先鋒——劉淵 劉曜:從離石到長安
並州匈奴 / 003 冒頓單于 / 006 附塞和親 / 009 南北分裂 / 012 劉淵入洛 / 015 以”漢”為號 / 018 劉聰上臺 / 021 攻佔洛陽 / 024 奢侈昏暴 / 027 明爭暗鬥 / 030 劉曜奪權 / 033 羊後傳奇 / 036 由盛而衰 / 039 前趙敗亡 / 041
二、中原馳騁——石勒 石虎:從附庸到自立
十八騎士 / 047 逐鹿中原 / 051 經營冀州 / 054 兼併王、劉 / 057 亂世明君 / 060 祖逖北伐 / 063 虎視眈眈 / 066 跋扈丞相 / 069 黑暗歲月 / 072 肘腋之變 / 075 內亂迭起 / 079
三、遼東之劍——慕容廆? 慕容?:從邊裔到內地
東部鮮卑 / 087 創業遼東 / 090 志在天下 / 093 玉璽之夢 / 097 前燕賢相 / 101 為淵驅魚 / 104 潞川慘敗 / 107
四、英雄蒲家——蒲洪? 苻堅:從全盛到覆沒
挺進中原 / 113 “艸付應王” / 115 苻堅政變 / 119 關隴清晏 / 122 安定內外 / 125 統一中原 / 127 驕態初露 / 132 一意孤行 / 135 東晉備戰 / 138 淝水慘敗 / 141 千古遺恨 / 144
五、河西風雲——涼州人物爭霸錄
西域歸師 / 149 艱難時世 / 152 兄弟鬩牆 / 157 拒受封爵 / 159 文治武功 / 163 窮兵黷武 / 167 誓師盧水 / 170 君臣權術 / 173 小國明主 / 175 歸於統一 / 179
等。。。。。。。。。。。。。

精彩書摘
李氏是原來聚居於漢中的賨人,漢魏之際被曹操遷徙到略陽,北方人稱他們為巴氐。李特祖上被曹操任命為將軍,李特”少仕州郡,見異當時,身長八尺,雄武善騎射,沈毅有大度”。一路上,李特兄弟扶老攜幼,救護貧困有病的流民,受到廣大流民的愛戴。在入川的劍閣道(今屬四川)上,李特和大家坐在地上歇息,眺望周圍險峻的山勢,他喟歎說:”劉禪據有如此險要之地,卻做了人家的俘虜,豈不是十足的庸才麼!”
流民入川的時候,益州地區正在醞釀著一場動亂。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廢黜賈後的宮廷政變,控制了朝政。這時,朝廷徵召益州刺史趙廞進京任大長秋,由成都內史耿滕接任益州刺史之職。趙廞是賈後的姻親,接到詔書後心中惶惶不安,他見政局動盪,便企圖像劉備一樣割據巴蜀。他想到流民人多勢眾,如果能夠加以控制,就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軍隊,於是大發”慈悲”,開倉賑濟流民,收買人心。六郡流民們當然對趙廞心存感激,他們大多數人的原籍是益州巴西郡,聽說趙廞也是巴西人,對他更加備感親切。於是,流民們聚集在李氏兄弟的周圍,一起擁戴趙廞。耿滕見趙廞依仗流民,擴張勢力,沒有上京赴任的意思,便秘密上表朝廷,說流民驃悍,蜀人懦弱,主客不能相制,必然會出現變亂,因此應該遣送流民還鄉。否則,一旦他們佔據險地,秦、雍之禍將會在梁、益重演。趙廞知道後,心想這是沖著我來的,恨得咬牙切齒。耿滕上任那天,益州文武官吏千余人都去迎接耿滕。當時,益州州府在成都太城,成都內史府在成都少城。耿滕興高采烈而來,隊伍剛剛到達太城西門,趙廞預先埋伏下的軍隊突然殺了過來,耿滕毫無準備,轉瞬之間就成了刀下之鬼。
趙廞雖然有割據之志,可是無割據之術。他謀殺耿滕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朝廷當然不會聽之任之。而他在自己遠未站穩腳跟的情況下,就對部下疑神疑鬼。當時,李氏兄弟和流民首領們帶領4000騎歸附趙廞。李特之弟李庠被任命為威寇將軍,他招集六郡壯勇萬餘人,領兵切斷北道。李庠頗曉軍事,帶兵有方,部伍齊整。這本應得到趙廞的獎賞,卻受到猜疑。趙廞的長史杜淑、司馬張粲又進讒言,說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倒戈授人,竊以為不可”之類的昏話,這無異於火上加油。恰巧李庠求見,趙廞傳他進來。李庠哪裡知道趙廞已經動了殺機,他建議說:”如今中原大亂,晉朝不可復興。明公應該應天時,順民心,拯救萬民於水火,使百姓知有所歸。如此,則全國都可以平定,何止巴蜀之地而已。”趙廞圖謀割據,是人所共知之事;李庠這番話,本是勸進效忠之言。不料趙廞一下子翻了臉,喝道:”這豈是人臣所應該說的話麼!”於是以謀逆的罪名殺掉李庠及其子侄30余人。不久,趙廞的親信們也因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殘殺,杜淑、張粲等都死於非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