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普救含靈-韓德民口述自傳 ISBN:978710807794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韓德民 頁數:3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25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從一個窮苦人家頑劣孩子王到紮根農村的青年生產隊長,從田頭地間偶然走進中國醫科大學,到金澤醫科大學優秀醫學博士,到中國首位醫學博士后,從同仁醫院的一位年輕醫生到執掌同仁十二年,從引進中國第一例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到開啟15000個孩子的有聲世界 這裏記錄了他的醫學人文思考,這裏呈現了他幾十載醫學探索創新之路,他如今依然工作在醫學科研實踐的第一線上,他的醫學故事還在創造著、書寫著內容簡介 這部口述自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仁醫院原院長、著名耳鼻咽喉專家韓德民回望所歷七十余載歲月後,講述了一個人在大時代中的命運變遷。傳主經歷傳奇,講述生動,是一部充滿勵志與令人讀之讚歎的傳記。 韓德民1951年生於大連,小時候經歷坎坷,因父親上過國民黨的軍校,一直被視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到很多歧視,甚至一度因父母下放,他只能帶著年幼的弟妹要飯討生,險些斃命;但這一切苦難並沒有讓他向命運低頭,反而激發了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他青年時期到鄉下勞動,被選為生產隊長,帶領當地農民發展生產,成績顯著。1973年,他得到當地一致推薦,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之後在中國醫科大學獲得臨床醫學本科、碩士學位,並於1988年到日本留學,獲博士學位。1991年回國到同仁醫院工作。1994年,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長。2000年,任北京同仁醫院院長。2003年,任北京市衛生局常務副局長,是北京「非典」救治總指揮。2012年,任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者在書中,坦率而生動地講述了自己這大半輩子所歷的苦難與拼搏的歷程,呈現了常人少有的愈挫愈勇、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全身心地投入醫學科研與醫院的管理中,充分體現了作為醫生的普救仁心和作為管理者勇於擔當、胸懷家國的情懷,很能給人啟發和激勵。作者簡介 韓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學博士與醫學哲學博士 博士生導師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國家的學科領軍人物 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學研究所所長 三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2年被授予聯合國「南一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獎」,這是全球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醫生 現任: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 中國華夏醫學科技獎理事會理事長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學中心主任 世界華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理事會理事長 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會長 首都醫科大學耳鼻咽喉科學院院長 世界衛生組織(wH0)防聾合作中心主任 全國防聾治聾技術指導組組長目錄 少時苦與樂生命,從大連開始 家風 家族脈絡與我的名字 祖輩的情況 善待別人,善待自己 父親的苦難 坎坷的童年 初入校門 孩子王 從「荒蠻」到優秀 苦難中成長 悲慘的遭遇 一道生死關 殘酷的武鬥 釣魚·干農活 天安門前當糾察 知青歲月 五十年再回首 主動選擇 初到盤錦 住馬棚的經歷 冰冷刺骨的考驗 入住青年點 第一次經歷生死 又一次經歷生死 墳場里與蛇決鬥 水閘旁的一道「鬼影」 成為韓隊長 制服「刺頭」 讓百姓得到益處 深沉的歷練 回家探親 戒煙 做豆腐 上大學 名醫搖籃 身入夢境 編寫教材,鬧劇乎 逼出來的學習方法 打下堅實的解剖基礎 學軍打靶與拉練 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炕頭上做手術 落入「深潭峽谷」? 終生難忘的雨夜 學好五官科解剖 夜半停屍房 醍醐灌頂 做好重症搶救手術 喉癌研究室 尋找喉癌研究的殺手? 100例喉癌全喉連續切片 「醫生偵探」——隨訪第100位喉癌病人 紅紅火火的教研室 將傳說變為現實——鼓膜修復術 再造外耳、中耳 購買先進設備 有付出,就有收穫 懂得服務,辦好全國性會議 留學往事 金澤醫科大學 手術事件 新的奮鬥歷程 為什麼要學哲學? 醫學哲學課 凡事都有內在的真諦 花是什麼?從哪裡來? 哲學思想的引領 為何端盤子刷碗? 廣交朋友 又一次抉擇 形象是你自己的鏡子 獨特的尊重方式 凡事相反相成 辛勤耕耘 初到同仁 三位博士后導師 「沉寂」后的收穫 肥沃的土地 空鼻症是病嗎? 一支內鏡打天下 「科技新寵」 鼻竇炎、鼻息肉的診治研究 難治性鼻-鼻竇炎? 鼻腔擴容術是如何誕生的? 學術進步中的新舊矛盾 在患者的生死面前 有效消除分歧與隔閡 成功搶救頸總動脈破裂病人 第一例喉癌激光手術 醫者的本分 「韓氏手術」的由來 鐵樹開花,啞巴說話 中國聽力學教育 第一例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夢雯的成長 央視直播人工耳蝸手術 西藏第一例人工耳蝸手術 絕望與希望 打開天窗 40億開啟15000個有聲世界 規範與標準 實踐·理論·推廣 多項專利 院長十二年 意外的任命 新官上任 第一把火——人才激勵 第二把火——解決卡脖子問題 第三把火——重點學科建設 對管理幹部的要求 未曾有過的人事改革 醫院是戰場嗎? 本土人才隊伍建設 一石激起千層浪 如何應對故意曲解? 人為什麼活著? 挂號大廳的故事 抓住雙贏機會 遺憾與收穫 「人使氣,吾以理屈之」 那一段時光很有感覺 又到了風口浪尖 夢想成真 升華金字品牌 那一年,人們的眼光看得更遠了 功過是非 肺腑之言 北京「非典」救治總指揮 臨危受命 戰鬥的第一回合 高效有序的指揮中心 軍心穩,泰山移 瞬息萬變的複雜戰況 必須直視現實 重大轉折 史詩般的轉運 指揮部·老房東·拍板人 捐助物資管理 中醫的作用 疫區解禁前的談判 寄語:身負重任前行 共和國第一部重大傳染病應急預案 「非典」后的思考與期盼 「光明行」與中國防盲、治盲工作 引子:有個地方 啟動「青藏高原光明行動」 青海班瑪行 西藏行 西路的故事 對於生命的愛 通往世界的光明大道 更加彭勃的「光明事業」 家園與未來 新生命·新使命 中國醫促會的改革發展 華佗工程——解除困擾醫改的瓶頸 接受挑戰 探索醫學人工智慧服務 AI時代的現在與未來 防聾治聾,是我的一項重要任務 「鐵樹開花」的「七彩夢」 促進自主研發人工耳蝸 「聽覺技術」中的康復工作 新生兒聽力與耳聾基因晶元篩查 建立國家防聾治聾體系 該領域最重要的一次大會 中國防聾治聾工作對人類的貢獻 我的生活 我的選擇 遠離精緻的利己主義設計 崇尚偉大的人生 生活中有詩有遠方 對美的追求 期盼 後記 無盡的依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