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針刀醫學應用解剖 (第2版) ISBN:9787117341714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易秉瑛 頁數:4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23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6章:第一章,顱面部解剖;第二章,頸項部解剖;第三章,軀幹後部解剖;第四章,上肢解剖;第五章,軀幹前部解剖;第六章,下肢解剖。 每章的具體內容基本上依次為各部的境界、體表標誌、組織結構和層次、骨骼及其連結、肌肉、血管、神經等。肌肉解剖部分包括肌肉的位置、層次、毗鄰、起止、體表投影、神經支配、功能、病變表現,針刀治療原則、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本次修訂,對書中的名詞術語進行了規範統一,完善補充了不足和疏漏之處,刪除了冗餘、陳舊內容,從而使本書更加貼近臨床。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含有彩色解剖圖片637幅),適合針刀臨床醫師、針刀教學與科研工作者參考閱讀。作者簡介 易秉瑛(1936年1月13日-2023年10月23日),男,湖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大校。主任醫師。 湖南醫學院(前身為湘雅醫學院。現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於1962年8月人伍。先後在瀋陽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3醫院外一科工作。歷任實習軍醫、見習軍醫、住院軍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外一科主任、大外科主任。 曾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神經外科專業組成員、國防科工委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衛生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防科工委衛生系統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防科工委外科專業組組長、《國防科工委醫學雜誌》編委。 1996年11月退休后,受聘為中國中醫研究院長城醫院高幹病區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珠海市針刀醫院業務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腦病研究院東城門診部專家、北京針刀總醫院(現更名為「北京漢章針刀醫院」)名譽院長及專家組成員。 曾兼任中國針刀醫學會(現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副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中國軍內外多個針刀醫學會高級技術顧問。 從醫60餘年,主要從事神經外科、普外科、疼痛科工作;自1996年退休后,專事針刀醫學的臨床診療、科研、教學工作。 有30餘篇論文發表在《中華神經外科雜誌》《臨床肝膽病雜誌》《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人民軍醫》《國防科工委醫學雜誌》等雜誌上。曾參与編寫《中國針刀醫學臨床系列叢書》,主編其中的分冊《針刀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 獲軍內科技成果獎多項。獲國家專利1項。 1994年獲衛生部人事司授予的「全國邊遠地區優秀醫學科技工作者」獎牌與獎狀。 榮立三等功2次。 曾定期及不定期在「北京漢章針刀醫院」出專家門診,並在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培訓學校講課。目錄 第一章 顱面部解剖第一節 顱面部的範圍、分區、主要標誌 一、顱面部的範圍、分區 二、顱面部的主要標誌 第二節 顱面部的骨骼及連結 一、顱面部的骨骼 二、顱面部的連結 第三節 顱面部的軟組織結構與層次 一、顱部軟組織的結構與層次 二、顱部的血管、神經及病變 三、面部軟組織的結構、層次及病變 四、面部表情肌 五、咀嚼肌 第四節 面神經 一、面神經周圍部的組成 二、面神經周圍部的行程、分段 第五節 三叉神經 一、三叉神經概述 二、三叉神經半月節、卵圓孔的體表定位與臨床應用 第二章 頸項部解剖 第一節 頸項部的境界、分區、體表標誌 一、境界 二、頸項部的再分區 三、項部、頸部的重要體表標誌 四、頸部重要組織結構的體表投影 第二節 頸項部的骨骼——頸椎 一、頸椎 二、頸椎的連結 三、頸椎椎管 四、椎間孔 第三節 頸項部的再分區及各區的軟組織結構、層次 一、頸項部的再分區 二、頸部軟組織的結構、層次 三、頸部肌肉 四、項部軟組織的結構、層次 五、項部肌肉 第四節 頸項部的周圍神經 一、頸神經 二、頸交感神經 三、副交感神經 第五節 頸部的脈管系統 一、頸動脈系統 二、靜脈系統 三、淋巴 第三章 軀幹後部解剖 第一節 軀幹後部的境界、體表標誌 一、軀幹後部的境界、分區 二、軀幹後部的主要體表標誌 第二節 軀幹後部軟組織的結構、層次 一、皮膚層 二、淺筋膜層 三、深筋膜層 四、肌肉層 五、骨骼:脊柱、肩胛骨、肋骨 第三節 軀幹後部的骨骼 一、脊柱 二、肋骨 三、肩胛骨 四、胸、腰椎之間及胸、肋骨之間的連結 五、腰椎、?骨、尾骨之間的連結 六、椎管和椎間孔 七、脊髓及其附屬結構、「脊髓拴系綜合征」 八、自主神經周圍部 第四節 軀幹後部的肌肉 一、第一層肌肉 二、第二層肌肉 三、第三層肌肉 四、第四層肌肉——腰背部最深層的短肌 第五節 軀幹後部深層的血管和神經 一、肩胛背動脈和肩胛背神經 二、肩胛上神經、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三、胸背神經、胸背動脈 第四章 上肢解剖 第一節 上肢的境界、分部、體表標誌 一、上肢的境界 二、上肢的分部 三、上肢的主要體表標誌 第二節 上肢的組織結構、層次 一、皮膚屈 二、淺筋膜層 三、深筋膜層 四、肌肉層 五、骨骼 第三節 上肢骨骼與連結 一、上肢帶骨 二、自由上肢骨 三、上肢各連結 第四節 上肢肌 一、上肢帶肌 二、臂肌 三、前臂前側肌群 四、前臂后側肌群 五、手肌 第五節 上肢的血管神經 一、腋窩部的血管神經 二、上臂的血管神經 三、前臂的神經血管束 四、掌指部的血管 五、掌指部的神經 第五章 軀幹前部解剖 第一節 軀幹前部的範圍、體表標誌、分區 一、軀幹前部的範圍 二、軀幹前部的重要體表標誌和標誌線 三、軀幹前部的分區 第二節 軀幹前部的結構、層次 一、皮膚層 二、淺筋膜層 三、深筋膜層 四、肌肉層 五、胸腹壁的骨骼 六、胸腹腔 第三節 軀幹前部的肌肉 一、胸壁肌肉 二、腹壁肌肉 三、軀幹前壁的重要血管神經 第四節 盆部與會陰部 一、盆部與會陰部的範圍 二、會陰部的分區 三、肛門三角 四、尿生殖三角 第六章 下肢解剖 第一節 下肢的境界、分部、體表標誌、血管神經體表投影 一、下肢的境界、分部 二、下肢的重要體表標誌 三、下肢重要血管神經的體表投影 第二節 下肢的結構、層次 一、皮膚層 二、淺筋膜層 三、深筋膜層 四、肌肉層 五、骨骼 第三節 下肢骨骼與連結 一、下肢帶骨及其連結 二、髖關節和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三、股骨和髕骨 四、膝關節和膝骨關節炎 五、小腿骨及其連結 六、踝關節 七、足骨及其連結 第四節 下肢肌 一、下肢帶肌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足肌 第五節 下肢重要的局部解剖 一、股三角 二、收肌管、收肌腱裂孔內的血管神經 三、臀大肌下間隙的血管神經 四、梨狀肌上、下孔內的血管神經 五、?窩 六、踝管 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