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核能話語變遷-科技,媒介與國家 ISBN:978752283948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徐生權 頁數:2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09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集威懾力、高能量和風險於一身的核能,自誕生之初,便是一種與政治、文化、社會等交織在一起的技術力量,它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想象。因而,核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科學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核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話語的建構和形塑,而媒介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球變暖與能源危機迫近的當下,核能作為一種難以割捨的清潔能源,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一樣,需要被正視和研究。本書聚焦核能,運用話語理論和話語分析的方法,對《人民日報》近70年來的核能話語進行分析,試圖通過對核能話語的「解神秘化」,揭示核能的媒介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想象賦予與認同建構,向讀者展示不同歷史時期迥異的核能話語主題。作者簡介 徐生權,傳播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入選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等多個項目。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多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研究方向為媒介理論、傳播思想、修辭話語等。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問題意識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核能科技、社會與話語 第一節 核能的社會性與風險性 第二節 語言轉向與話語的建構性 第三節 核能的話語形塑 第三章 作為方法的批判話語分析 第一節 批判話語分析:批判的還是分析的? 第二節 批判話語分析的資料搜集、分析層次與框架 第三節 本研究的資料搜集與分析策略 第四章 中國核能的媒介話語的分階段呈現——以《人民日報》為例 第一節 1949∼1963年:原子能問題上的兩條路線 第二節 1964∼1977年:打破核壟斷與「自力更生」 第三節 1978∼1990年:中國發展核電勢在必行 第四節 1991∼2010年:從國之光榮到民族核電 第五節 2011年福島之後:中國核電的聲音更響亮 第五章 中國核能媒介話語的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中國核能媒介話語的流變、特性與語言 第二節 核能媒介話語、國家與風險溝通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