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刑法謙抑性的規範展開 ISBN:9787519791957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賴隹文 叢書名:深圳律師實務叢書 頁數:41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16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致力於深入分析刑法的謙抑性,全書共分為十二章。第一章闡釋刑法謙抑性的基礎理論,第二章至第十二章分別針對性闡述非法經營罪、合同詐騙罪、騙取貸款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險駕駛罪、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幫信罪」、非法佔用農用地罪,通過對實踐中較容易出現適用寬泛化的該十一個罪名的條分縷析、悉究本末,在釐清其核對的構成要件要素之基礎上,從目的性限縮視角對其展開正當性解釋,從而為其司法適用提供適當的行之有效的教義學方法,最終實現刑法謙抑品質,以儘可能實現法益保護與自由保障兩大機能的平衡。作者簡介 賴隹文,海南大學刑法學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學金融刑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在《中國刑事法雜誌》《刑事法評論》《青少年犯罪問題》《犯罪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擔任《金融警戒線:證券刑事法律實務探析》(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一書副主編;參著《金融詐騙罪疑難問題研究:理論分析與實踐展開》(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法的實踐與思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刑法修改的當代使命》(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刑事辯護:策略、技術與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等著作。目錄 第一章 理論基礎:刑法謙抑性的司法堅守第一節 謙抑性的內涵框定 一、立法論視域的謙抑性 二、解釋論視域的謙抑性 第二節 謙抑性的立場展開 一、刑法功能有限性的原則性承認 二、刑法機能的方向性傾斜 第三節 謙抑性的實現路徑 一、解釋方法的合理運用 二、個罪法益的精準把握 三、結果無價值論的堅持 四、刑民交叉的善意推導 第二章 「口袋」限縮:非法經營罪的解釋性檢討 第一節 非法經營罪概述 一、前世今生:從投機倒把到非法經營 二、功能設定:對非完全競爭性領域的適度干預 第二節 非法經營罪的法益框定 一、市場秩序說 二、市場交易秩序說 三、市場交易管理秩序說 四、市場交易正常秩序說 五、市場准入說 第三節 非法經營罪的雙重違法性 一、定性:行政前置法提供基礎限定 二、定量:司法解釋設置犯罪門檻 三、限縮:並非一般性的行政違反 第四節 非法經營罪的罪量要件展開 一、實質違法性的堅持 二、唯數額論的反思 三、經營性特徵的基礎影響 第五節 非法經營罪的罪責探尋 一、違法性認識在犯罪認定中的地位 二、司法解釋頻繁增修造成的衝擊 三、刑事司法對違法性認識的應然姿態 第六節 同類解釋規則的貫徹 一、明示列舉與兜底條款 二、事物本質與同類解釋 三、類型擴展與刑法謙抑 第三章 刑民界限:合同詐騙罪的可罰性探尋 第一節 合同詐騙罪概述 一、合同詐騙罪的立法沿革 二、合同詐騙罪的司法適用現狀 第二節 合同詐騙罪認定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合同欺詐與合同詐騙 二、非法佔有目的的規範梳理及評析 三、非法佔有目的的判斷規則在具體行為類型中的適用 四、合同詐騙罪的罪與非罪 第三節 對賭協議下的合同詐騙罪認定 一、對賭協議的概念及特徵 二、對賭協議的規範歷程及與刑事犯罪的糾葛 三、對賭協議中涉嫌合同詐騙罪案件的司法認定 四、對賭協議中認定合同詐騙罪的實質邏輯 第四節 托盤融資貿易中的合同詐騙罪認定 一、托盤融資貿易的交易模式及實質 二、托盤融資貿易中涉及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認定 三、托盤融資貿易的涉刑行為定性 四、托盤融資貿易中涉及合同詐騙罪的實質認定思路 第四章 目的統攝:騙取貸款罪的構成要件解釋 第一節 騙取貸款罪概述 一、騙取貸款罪的立法沿革 二、騙取貸款罪的司法適用現狀 第二節 騙取貸款罪的糾偏前提:騙取貸款罪的法益框定 一、金融管理秩序說 二、金融機構對貸款資金的所有權說 三、金融信貸資金安全說 四、貸款使用的整體效益說 第三節 騙取貸款罪欺騙行為的限縮認定 一、欺騙行為的限定 二、欺騙對象的主觀明知的限定 三、因果關係的限定 第四節 騙取貸款罪中損失及情節的限縮判定 一、「重大損失」的體系定位 二、損失的理解與認定 三、「重大損失」與「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關係 四、「重大損失」的認定標準 五、民事案件效力與刑事犯罪認定的關係 第五節 騙取貸款罪與貸款詐騙罪的區分 一、立法淵源 二、行為類型 三、非法佔有目的之認定 四、罪名間的相互轉化 第五章 法益回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適用反思 第一節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概述 一、從法益出發探尋立法初衷 二、從規範出發縱觀歷史沿革 第二節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司法適用之異化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政策趨向與擴張適用 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異化表現 第三節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司法適用之檢視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保護法益之檢視 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四大特徵之檢視 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可罰性阻卻事由之檢視 第四節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司法適用之路徑 一、重新界定保護法益 二、準確界定四個特徵 三、暢通刑事責任減輕、退出機制 第六章 要素還原: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目的犯本質及其展開 第一節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概述 一、轉變的前置法理念 二、不變的刑法理念 第二節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限縮解釋 一、從行為犯說到實害犯說的剖析 二、目的犯說之提倡 第三節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行為認定 一、變票虛開行為的認定 二、利用富餘票虛開行為的認定 三、被動受票行為的認定 第四節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的單位犯罪追訴標準 一、司法實踐現狀 二、對單位與自然人犯本罪採用不同追訴標準的評析 第五節 單位犯罪中直接責任人員的罰金適用問題 一、司法實踐現狀 二、對本罪單位直接責任人員適用罰金刑的評析 第七章 正本清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同質性恪守 第一節 以危險方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