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訪通史(先秦至民國時期) 刁傑成 著 978701026266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信訪通史(先秦至民國時期)
ISBN:9787010262666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刁傑成 著
頁數:33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009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實證、批判的敘史觀和簡明生動的文學語言,闡述了上自先秦、下至民國幾千年的中國古近代民眾信訪活動和官方信訪工作活動及兩者之間互動關係的基本概況。它以歷代信訪工作制度建設及其因革變遷為主線,客觀地反映了古近代民眾通過信訪活動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以及古近代信訪活動的基本內容、形式、成因(見唐太宗李治的《申理冤屈制》)等、各歷史時期信訪工作理念、組織制度建設、工作運行機制等。雖然囿於相關史料本身匱乏而無法備述于某一個朝代,但一經匯總,化零為整,最終展現出了一幅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完整有機的古近代信訪工作體系全圖。 本書是史學界第一部關於信訪方面的政書通史。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出版必將對新時期信訪工作建設和信訪理論研究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 刁傑成,江蘇省沭陽縣人,1953年至1956年,在江蘇省沭陽中學讀初中,1956年至1959年,在江蘇省宿遷中學讀高中,1959年至1964年,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后,先後在國務院秘書廳信訪室、國務院辦公室信訪室、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現國家信訪局)工作至退休。 刁傑成從事信訪工作多年,不僅潛心研究探索信訪工作規律和信訪工作理論,並查閱大量的信訪歷史資料,將信訪工作經驗和歷史資料相結合,編著出版了《人民信訪史略》(習仲勛作序)、《周恩來與信訪工作》等專著。 此外在多種報刊上發表有關信訪工作的文章10餘篇。曾擔任國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多個課題的總體設計兼執筆人。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先秦時期信訪工作
第一節 原始民主時期
一、原始民主時期的民主形式與機構設置
二、朝堂之外吸取民情的幾種辦法
第二節 奴隸社會時期
一、階級矛盾上升與信訪事件
二、幾種吸取民情的措施
三、機構設置與信訪案件的辦理
第三節 封建領主制時期
一、在變法中涉及信訪工作的幾個例子
二、諸侯們歡迎策士
三、特殊上訪群——縱橫家
第二章 秦、漢、三國至南北朝時期信訪工作
第一節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狀況
一、秦興于變革,亡于暴政
二、漢興于節儉,亡于腐敗
三、三國至南北朝政局混亂
第二節 信訪活動的形式、內容與數量
一、吏民們信訪活動的內容、形式與案例
二、民眾信訪活動人數眾多
第三節 受理信訪工作的機構、處理辦法與保密制度
一、具有新意的處理信訪的機構與辦法
二、處理信訪工作的幾個特殊機構
三、從帝王對民曹尚書態度的轉變,看帝王對信訪重視情況的變化
第四節 依據信訪信息修訂政策
一、採用信訪信息修訂政策
二、加強吏治和招賢納士
第三章 隋、唐和五代十國時期信訪工作
第一節 時代背景
一、隋朝「興于儉,亡于役」
二、唐朝「興于納諫,亡于方鎮」
三、五代十國「國祚短暫,大權旁落」
第二節 民眾信訪內容與處理原則
一、唐高宗李治《申理冤屈制》,總結唐朝初年以來民眾信訪情況與今後如何辦理
二、受理信訪工作的部門及分工
三、分級、分類處理信訪問題的雛形
四、對三類信件的特殊辦理原則
第三節 幾種特殊信訪案例
一、優伶之鳴與優伶之死
二、吏民請禁斷佛教,解散僧侶
三、宮市之害與白居易《賣炭翁》
四、害民的五坊小兒
五、太學生詣闕上書與陽城
六、農民上訪與段太尉
七、涉及軍隊的信訪
第四節 幾種創新的處理信訪工作辦法
一、詢訪制度——官員接見來訪吏民
二、銅匭——意見箱的另一種形式
三、拾遺、補闕
四、吏治的六正六邪
第五節 信訪理論研究
一、白居易力主恢復采詩官
二、敢諫之鼓——「聖人來諫諍之道」
三、進善旌——「設之通衢,俾人進善」
四、誹謗木——上疏之源
五、木鋒「道人徇路」
第四章 宋、元時期信訪工作
第一節 宋朝的時代背景
一、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
二、宋朝帝王善於納諫
三、注重教育,科技發達
四、冗官、冗兵、冗費,且職、責混亂
五、勞役、苛稅嚴重
六、黨派之爭,互相撻伐
第二節 百姓、太學生詣闕上書支持主戰派,反對投降
第一、太學生詣闕上書的主要內容
二、兵士撾登聞鼓
三、被害人之妻撾登聞鼓
四、百姓集體詣闕請願
第三節 宋朝信訪工作制度
一、民眾上書,有幾項內容不得觸犯
二、從允許越訴到不許越訴,再到有條件越訴
三、規定信訪案件的結案時間
第四節 帝王處理具體信訪案件的利和弊
一、帝王通過處理信訪案件,得到信息,制定政策
二、帝王支持百姓信訪申訴
三、皇帝失察,造成子死母囚的信訪錯案
四、奏疏案與「元祐黨籍碑」
第五節 處理信訪工作的機構
一、諫院
二、登聞鼓院、登聞檢院和理檢院
三、銀台司
四、正言、司諫與拾遺、補闕
五、走馬承受與民眾越訴
六、轉運使、提點刑獄與民眾信訪
七、諸路勸農使有受理越訴之權
第六節 元朝的信訪工作情況
一、對郡守、縣令和「道」奉使的要求
二、信訪工作方面的規定
第七節 遼、金、西夏的信訪工作
一、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情況
二、設立辦理信訪工作的機構
第五章 明、清時期信訪工作
第一節 明、清兩朝時代背景
一、朱元璋及其治國方針
二、朱元璋藉機構調整,集權於一身
三、治理官吏貪腐
四、清朝統治時期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明、清早期帝王比較重視信訪
一、朱元璋對民情的認識和重視
二、朱棣《即位詔》與信訪工作
三、朱元璋等吸取民情的措施
五、清初有關信訪工作條款
六、康熙允許學子攔路喊冤
七、陳鵬年為民平冤蒙冤后百姓為其舉幡叩閽鳴冤
第三節 限制民眾信訪的規定
一、明朝從允許越訴到有條件越訴,再到嚴禁越訴;清朝一律禁止越訴
二、明、清都規定,民眾上書不當,有誣告罪與反坐罪
三、明、清對煽惑民眾上訪者要治罪
四、禁止越訴后,對信訪實行分級負責辦理
第四節 明、清吏民信訪活動情況
一、縣典史為民詣闕上書,失敗后自殺
二、清官允許百姓攔路上訴
三、《女辯繼母誣陷疏》
四、康有為與公車上書
五、被化解的鹽販子聚眾抗議
六、絕望中爆發的搶米風潮
七、光緒初年四川發生的東鄉縣抗糧案
第五節 處理信訪工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