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哲學 ISBN:9787117362603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崔瑞蘭 頁數:1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062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主要派別的基本思想,結合中醫藥特點,著重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關聯性進行詮釋和說明。由此,編寫著重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色:?突出中醫藥特色。在每章專設一節內容,專門介紹中國歷代哲學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這是以往同類教材少有的。?創新教材結構體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分別就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應用與實踐,尤其在中醫藥領域的實踐和應用兩個層面集中展開編寫。?教材內容體現時代特色。緊密結合當代中醫藥學發展和衛生事業改革中呈現出的哲學問題進行探索,並積極吸收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新的研究成果,從而使教材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先進性特徵。目錄 緒論一、哲學概述 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歷程 三、中國古代哲學的特徵 四、中國哲學與中醫學的關係 五、學習中國古代哲學的方法 第一章 《周易》和陰陽五行思想 第一節 《周易》 一、《周易》的構成與性質 二、《易經》的內容及其評價 三、《易傳》的內容及其哲學思想 第二節 陰陽思想 一、陰陽的淵源與含義 二、陰陽的屬性與關係 第三節 五行思想 一、五行的淵源與含義 二、五行的分類與關係 第四節 《周易》及陰陽五行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周易》對中醫學的影響 二、陰陽思想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三、五行思想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先秦道家思想 第一節 老子「道」為萬物本源的哲學 一、老子其人 二、「道」的基本內涵 三、「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 四、「靜觀」「玄覽」的認識論 五、「無為而治」的政治觀 第二節 莊子「道通為一」的哲學 一、莊子其人 二、以「道」為本原的宇宙觀 三、「道通為一」的認識論 四、「無待」的人生哲學 五、「恬淡」「虛無」的養生觀 第三節 道家哲學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二、尊生貴德 第三章 先秦儒家哲學 第一節 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 一、孔子其人及其儒家思想 二、「仁」學思想 三、「天命」論思想 四、「中庸」思想 五、「生而知之」與「學而知之」的認識論 第二節 孟子以「人性善」為核心的哲學思想 一、孟子其人 二、人性本善論 三、重義輕利的價值觀 四、「盡心知性知天」的認識論 五、仁政學說 第三節 荀子以「人性惡」為核心的哲學思想 一、荀子其人 二、「性惡論」與「化性起偽 三、「天人之分」的自然觀 四、「隆禮」「重法」的政治主張 第四節 先秦儒家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儒家的「中庸」之道奠定中醫陰陽平衡觀念 二、儒家「仁愛」思想促進中醫倫理道德的形成 三、儒醫推動中醫學的傳承與發展 第四章 先秦墨家名家兵家與法家思想 第一節 墨家思想 一、墨子哲學思想 二、後期墨家思想 三、墨學對中醫學基礎理論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名家思想 一、惠施的「合同異 二、公孫龍的「離堅白 第三節 兵家思想 一、孫子的兵家思想 二、孫臏的哲學思想 三、兵家學說對中醫學的貢獻 第四節 法家思想 一、前期法家思想 二、韓非子的法家哲學思想 三、法家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 第五章 兩漢哲學 第一節 黃老學派的哲學思想 一、《論六家之要指》中的道家要旨 二、《淮南子》的宇宙演化論 三、《老子河上公章句》「身國同治」的思想 第二節 董仲舒的哲學思想 一、「天人感應」的天人學說 二、「陽尊陰卑」的陰陽學說 三、「深察名號」的認識論 第三節 王充的哲學思想 一、元氣自然論 二、「實知」「知實」的認識論 第四節 兩漢哲學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兩漢道學與中醫學 二、兩漢儒學與中醫學 三、兩漢的天地之學與中醫學 第六章 魏晉玄學和道教哲學 第一節 王弼的「貴無論 一、「以無為本」的本體論 二、「得意忘象」的認識論 三、「靜為躁君」的運動觀 第二節 裴頠郭象的哲學思想 一、裴頠的「崇有論」思想 二、郭象的「獨化」論自然觀和「無為」的政治觀 三、郭象的因果各自成體的形而上學 第三節 道教哲學 一、道教的形成和概況 二、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學思想 第四節 道教對中醫藥學的影響 一、道教養生哲學 二、道醫對中醫學的推動作用 三、道醫對中藥學的推動作用 四、道教經典對醫療實踐的總結 第七章 隋唐哲學 第一節 隋唐時期的佛教哲學 一、佛教的創始與西典東來 二、華嚴宗的哲學思想 三、禪宗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 反佛鬥爭中新儒學的興起 一、韓愈的道統哲學 二、李翱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天人關係發展的新階段 一、柳宗元的元氣自然觀 二、劉禹錫的「天人交相勝」思想 第四節 隋唐哲學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禪宗對中醫學的啟示 二、「道統論」對中醫學的影響 第八章 宋明理學 第一節 宋明理學的興起 一、宋明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理學的學術特點 第二節 張載的氣學思想 一、「太虛即氣 二、「氣」與「性 三、氣化流行 第三節 程朱理學 一、二程的理學思想 二、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 第四節 陸王心學 一、陸象山的心本論 二、王守仁的「心學 第五節 宋明理學與中醫學 一、氣學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 二、理學倫理觀對中醫學的影響 三、格物思想對中醫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