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生活到知識經濟 張明月著 978751643081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企業管理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數字生活到知識經濟
ISBN:9787516430811
出版社:企業管理
著編譯者:張明月著
頁數:2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93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分別對免費知識分享平台和付費知識平台下的激勵機制進行探討,介紹不同類型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包括重評估機制、潛在的數字線索、同伴激勵、印象管理等,以及平台用戶在多種情境下的激勵元素作用下的內容貢獻行為變化,並基於心理學和營銷學相關理論分析形成這種變化的內在機制。最後將結合人工智能新技術做一些未來方向的討論,尤其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出來后,對人工創造的知識、內容,以及有效性有較大的衝擊,所以本書還將探討用戶對AI生成內容的態度,以及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作者簡介
張明月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於2012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士學位,2017年獲得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進行訪問交流。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機協同、在線社區、新興商務模式下的激勵機制等,發表多篇SCI/SSCI期刊論文,包括MIS Quarterly, Decision Scienc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等,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得《管理世界》「十佳」優秀論文、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等榮譽。

目錄
第1章 數字生活與知識經濟的浪潮
1 1 知識經濟與用戶生成內容
1 2 知識經濟下的內容分享平台
1 2 1 免費知識分享平台
1 2 2 付費知識分享平台
1 3 激勵機制的分類及其影響效果
1 3 1 聲譽激勵
1 3 2 經濟激勵
1 4 技術視角下激勵機制的設計
1 5 現階段研究總結及發展動態分析
1 6 本書主要內容
第2章 免費知識分享平台:重評估機制
2 1 引言
2 2 相關工作現狀分析
2 2 1 無需評估的用戶激勵機制
2 2 2 問責制理論
2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2 3 1 用戶生成內容的貢獻水平變化
2 3 2 用戶生成內容的意見極性變化
2 3 3 用戶生成內容的表達方式變化
2 4 重評估機制對用戶行為的影響
2 4 1 數據收集與變數定義
2 4 2 探索性分析
2 4 3 短期效應與長期效應
2 4 4 穩健性檢驗
2 5 本章小結
第3章 免費知識分享平台:潛在的數字線索
3 1 引言
3 2 相關工作現狀分析
3 2 1 用戶貢獻動機
3 2 2 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
3 2 3 數字線索及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3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3 3 1 整數效應與用戶貢獻行為
3 3 2 顯性激勵的調節作用
3 3 3 「整數」的邊際遞減效應
3 4 基於二手數據的實證研究
3 4 1 數據來源與實證模型
3 4 2 整數效應在免費知識分享平台中的影響結果
3 4 3 穩健性檢驗
3 5 數字線索的影響機制探索
3 5 1 整數效應的模式
3 5 2 不同類型特權激勵所起的作用
3 5 3 用戶行為實驗
3 6 本章小結
第4章 免費知識分享平台:來自同伴的激勵
4 1 引言
4 2 相關工作現狀分析
4 2 1 懸賞機制與內容貢獻
4 2 2 時間稀缺性與內容貢獻
4 2 3 同伴影響的相關研究
4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4 3 1 發布懸賞與否帶來的影響
4 3 2 懸賞機制中金額大小的作用
4 3 3 懸賞機制中時間稀缺性的作用
4 4 基於二手數據的實證研究
4 4 1 數據來源與實證模型
4 4 2 關於賞金金額和時間稀缺性的影響結果
4 4 3 穩健性檢驗
4 5 信息質量發揮的作用
4 6 本章小結
第5章 付費知識平台:新手用戶和專業用戶的消費滿意度
5 1 引言
5 2 相關工作現狀分析
5 2 1 專家用戶的推薦
5 2 2 在線知識付費的模式
5 2 3 消費者專業度
5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5 3 1 知識產品的當前價格對不同專業度用戶的影響
5 3 2 知識產品的歷史價格對不同專業度用戶的影響
5 3 3 歷史滿意度對不同專業度用戶的影響
5 4 消費者專業度的度量
5 5 基於二手數據的實證研究
5 5 1 數據、變數及實證模型
5 5 2 消費者在線知識付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
5 5 3 消費者專業度所扮演的角色
5 5 4 穩健性檢驗
5 6 本章小結
第6章 付費知識平台:印象管理重要嗎
6 1 引言
6 2 相關工作現狀分析
6 2 1 用戶付費行為的研究現狀
6 2 2 印象管理的研究現狀
6 3 基於文本和圖片信息的印象管理對用戶付費行為的影響
6 3 1 任務—技術匹配理論與研究假設
6 3 2 研究設計
6 3 3 針對形象一致性的結果分析
6 3 4 穩健性檢驗
6 3 5 進一步探索:文本信息量與微笑形象
6 4 基於聲音信息的印象管理用戶付費行為的影響
6 4 1 啟髮式—系統式信息處理模型與研究假設
6 4 2 研究設計
6 4 3 針對聲音的語速、響度、音調的結果分析
6 4 4 穩健性檢驗
6 4 5 響度與音調的相互作用
6 5 本章小結
第7章 人工智能技術下的挑戰
7 1 大語言模型帶來的衝擊
7 2 用戶對AI生成內容的態度
7 3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 1 知識經濟與用戶生成內容
隨著我國數字和平台經濟的興起,知識分享平台也蓬勃發展,優質內容和知識的價值逐漸被認可,通過用戶的內容貢獻而形成的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互聯網生態的重要支撐。艾瑞諮詢報告指出,泛知識內容行業已經發展成為千億級別的市場,且線上泛知識內容平台移動端網民滲透率平均已超過 86%。對於個人而言,身處當今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知識分享平台作為一種社交媒體化的低成本信息獲取渠道,能契合用戶個性化知識需求和承載各式內容的交流。同時,從企業發展角度看,數字和平台經濟的興起催生了一批知識分享平台,例如百度知道、知乎、搜狗問答及各類IT問答網站等,為眾多企業積攢了知識資本,也進一步促進了互聯網生態的繁榮。對於社會而言,知識分享平台依賴自發群體智慧的用戶內容貢獻,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成為我國數字和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新冠疫情的衝擊進一步凸顯了線上傳播知識的重要性;由於人們的線下社交、線下教育受到限制,使在線學習、在線獲取知識的需求急劇增加,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和數字社區在內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發展新征程的助推器。
然而,由於激勵機制的不健全,高質量的知識分享依舊稀缺,低質量內容野蠻生長,網絡充斥著無效信息,互聯網上的知識與內容經常被掛上淺薄低俗、標題黨、缺乏深度、文化沙漠等標籤。在數字與平台經濟背景下,知識分享平台生態健康發展的最核心問題是平台參与者能夠持續地貢獻更多優質的內容,才能使平台在眾多同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吸引用戶以維持長久發展(Burtch 等,2018; Lou等,2013; Sun Y等,2017)。
具體來說,儘管知識分享平台上的數據爆髮式增長、海量集聚蘊藏了巨大的價值,但這些內容卻普遍面臨以下問題:?生成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知識分享平台中雖然信息豐富,卻充斥著較多冗餘、失真、滯后的回答,嚴重影響了用戶的知識搜索效率和體驗滿意度。?數據生成數量分佈不均衡。知識分享具有公共品的屬性,常存在「搭便車」現象(Goes等,2016; Burtch等,2018),新的數據趨勢顯示知識分享平台中通常只有1%的用戶會貢獻新的內容。?存在強者越強的「馬太效應」。一方面體現在用戶之間的寡頭集中化,由於平台的社交功能、反饋機制等的設置導致流量湧向平台上的巨頭內容生產者,造成新用戶的留存率較低;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平台之間的贏者通吃,低質量的內容和對用戶的粗放式管理導致一些平台逐漸走向失敗,如國外評論網站Epinions和國內問答社區悟空問答。

前言/序言
前言
隨著我國平台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注意力碎片化時代的到來,能夠契合用戶個性化知識需求和承載各式內容交流的內容分享平台已經發展成為千億級別的市場,例如知乎、喜馬拉雅和百度知道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明確提出要堅持推動平台經濟的規範和健康發展,其中,知識分享平台上自發的用戶內容貢獻已成為互聯網生態的重要支撐,是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然而,不健全的激勵機制放任了低質量內容野蠻生長,平台充斥著較多冗餘、失真、滯后的內容,嚴重影響了用戶的知識搜索效率,阻礙了平台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因此,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以促進用戶持續、高質量地貢獻內容極具緊迫性和必要性。
傳統管理決策長期採取的是強假設範式,大部分決策分析模型都需要較強的假設作為依託。平台在設計激勵元素及研究者在分析激勵機制的影響效果時,也大多建立在譬如遊戲化徽章的累加性和外顯性、用戶的同質性、行為決策完全理性、經濟刺激的外部性和偶發性等一系列假設上,並且這些假設長期以來被平台管理者作為設計各種激勵元素的基本條件。然而,在知識分享平台的激勵機制實踐中,已經逐漸出現一些打破經典假設的新型激勵機制,但在寬假設條件下的眾多核心研究問題(如是否長期有效及如何影響用戶的內容貢獻行為等),學術界還較少觸及。
本書分別針對免費知識分享平台和付費知識平台下的激勵機制進行探討,以寬假設條件為突破口展開研究,運用管理科學、數據科學、行為科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挖掘寬假設條件下不同類型的激勵機制對用戶主動貢獻的影響路徑和長期效果,包括重評估機制、潛在的數字線索、同伴激勵、內部知識定價、印象管理等,並基於心理學和營銷學相關理論分析形成這種變化的內在機制。最後,結合人工智能新技術對人工創造的知識、內容及有效性帶來的衝擊做一些討論,並探討用戶對AI生成內容的態度及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這些內容大多為本書作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不同知識分享平台情境下激勵機制的影響機理和用戶行為,并力爭為知識分享平台形成持續、優質的內容提供最新的理論依據和決策指導。
本書承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2272101)資助,在此對研究基金的大力資助深表感謝。感謝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朱田成、徐裕、梁珮瑤、余敏等同學參与本書部分章節的研究工作。其中,第1章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張明月完成;第2章由張明月、上海交通大學的魏?等完成;第3章由張明月、朱田成、徐裕等完成;第4章由張明月、余敏等完成;第5章由張明月、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繼龍等完成;第6章由張明月、梁珮瑤等完成;第7章由張明月、徐裕等完成。同時,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他們對我研究工作的支持,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最後,由衷地感謝企業管理出版社在本書編輯和出版過程中所做的各項工作。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本書難免有疏漏,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張明月
2024年4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