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七十年(1954-2024) 山東博物館 97875333497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齊魯書社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山東博物館七十年(1954-2024)
ISBN:9787533349745
出版社:齊魯書社
著編譯者:山東博物館
頁數:5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88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山東博物館七十年(1954-2024)》主體分為三篇。上篇為《縱·上下求索》,分四章記錄了山東博物館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中篇為《橫·深耕八方》,介紹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山東省文物總店、山東省文物鑒定中心和文博社團組織的情況。這兩篇的編寫任務由館內各部室工作人員承擔,老中青都有,編寫的過程是一個學習和了解自我的過程。文獻資料的來源主要是館藏文物資料和檔案等,經過全館積極發動和深入挖掘,終成定稿。下篇為《憶·行者無疆》,是博物館人的回憶錄,採用「一對一」「面對面」的訪談方式,所產生的視頻作為口述歷史留存本館檔案室,整理出的文字稿經本人確認后形成本篇定稿。採訪人是本館在職工作人員,被採訪人是親歷過博物館建設和發展的老職工代表或代表家屬。這是新博物館人與老博物館人的對話,具有傳承的意義。遺憾的是,有幾位老同志因故未能接受本次採訪。附錄為《山東博物館七十年大事記》,以老館長牛繼曾撰寫的《山東省博物館工作紀事(1952 10-1992)》、博物館工作日誌、近年的工作總結等為底本,在此基礎上精簡而成。

目錄
守望傳承,共築文化殿堂
——寫在山東博物館建館七十周年館慶之際
上篇 縱·薪火相傳
第一章 鴻蒙初辟:1909-1953年
第一節 廣智院
第二節 山東金石保存所
第三節 山東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
第二章 雲程發軔:1954-1978年
第一節 山東省博物館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三大陳列
第三節 考古發掘
第三章 奮楫篤行:1979-2009年
第一節 正本清源
第二節 平穩發展
第四章 履踐致遠:2010-2024年
第一節 藏品體系
第二節 展覽體系
第三節 學術體系
第四節 社會教育與服務宣傳體系
第五節 對外文化交流體系
第六節 管理體系
中篇 橫·深耕八方
第五章 砥礪奮進四十載秉承特色直潮頭
——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40年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 石上史詩
第二節 學術科研
第三節 服務大眾
第四節 交流互鑒
第五節 再開新局
第六章 滄桑風雨路崢嶸六十年
——山東省文物總店簡史
第一節 思源尋根
第二節 風雨洗禮
第三節 冬去春來
第四節 再赴新程
下篇 憶·行者無疆
附錄 山東博物館七十年大事記
後記

前言/序言
泰山岩岩,黃河湯湯。泰山之陰,濟水之畔,山東博物館已經悄然走過70年的歷史。前行有聲,歲月無言,駐足仰望山東博物館的偉岸雄姿,它如同一座璀璨閃耀的殿堂,矗立在時光長河中,讓人們得以穿越時空,觸摸歷史的脈搏;亦如一扇展示深邃厚重齊魯文化的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底蘊,感受到這片土地恢宏壯闊、博大精深的燦爛文明;它更如一座不朽的文化燈塔,見證著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和歷史的多元且持久的交流與傳承。回顧70年不凡歷程,這是一段積淀歷史記憶的旅程,更是一段傳承文化的接力。
一、篳路藍縷薪火相傳
作為中國文化重心的齊魯大地,以其深厚的底蘊、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內涵,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從1954年成立至今,山東博物館始終致力於保護闡釋弘揚齊魯文化的豐富遺產,將這份瑰寶呈現給世界。
山東博物館的70年,是與時偕行的70年。它見證了社會的變遷與發展,也記錄了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輝煌。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歷經20世紀50年代、20世紀80年代、進入新世紀三個發展高峰;廣智院、山東金石保存所,幾經風霜,幾代人數十載艱苦奮鬥、風雨兼程,共同孕育出新生——山東博物館。從文化西路到千佛山下,再到經十路旁,從最初的古舊場館到如今的現代化建築,從有限的藏品展示到豐富多樣的展覽教育活動,從單純「物的展示」到數智化轉型升級,山東博物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擔當起山東省龍頭博物館的重任,逐步崛起成為文博發展高地,發揮著傳承文明、傳播文化、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
山東博物館的70年,是聚沙成塔的70年。遵循「藏品徵集為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理念,著眼藏品系統建設和展覽體系搭建,山東博物館的藏品序列逐步構建。截至目前,山東博物館擁有各類藏品40餘萬件,以陶器、甲骨、竹簡、石刻、魯王墓出土文物、明代服飾、古籍善本、青銅器、革命文物以及自然標本等最具特色,其中甲骨、竹簡、石刻、明代服飾等館藏文物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極其珍稀。這些珍貴的藏品無一不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直觀反映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博物館已成為海岱地區考古歷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標本、藝術藏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是賡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二、汲古潤今致遠有為
回溯七秩,山東博物館與時代同頻共振,守正創新,保護文化遺產、探索地域文明、創新服務理念,在改革春風中闊步前進,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步履不輟,成長為一座集保護、研究、教育、服務於一體的大型歷史藝術綜合性博物館。「十四五」以來,累計接待觀眾量突破561萬人次,僅2023年就達254萬人次,山東博物館已然成為一座備受矚目的文化地標。
山東博物館的70年,是開拓進取的70年。在這日新月異的發展歷程中,山東博物館始終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制度、科技、內容等各方面創新。一是踐行「學術立館」理念,加強文物闡釋研究,加強新技術與博物館的深度融合,形成「歷史傳承」「文明互鑒」「文化共享」「紅色賡續」「自然生態」多元一體的展覽體系;二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源源不斷提供「有趣」「有用」「有文化」「有內涵」的優質展覽、文化體驗、文化產品;三是實施「博物館+」戰略,推進館校合作和跨界融合,打造海岱文明、齊魯文化「兩創」研究基地,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打造「一心、兩區、四點」立體式文創服務矩陣;四是拓寬國際視野,辦好文化客廳,打造「萬世師表」「大明華裳」「禮樂和合」等一批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文物展覽精品項目,推動展覽「走出去」和「引進來」,增進文明互鑒。
山東博物館的70年,是碩果累累的70年。驀然回首,我們感慨萬千。一代代博物館人夙興夜寐,披荊斬棘,創先爭優,屢獲殊榮。「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等多項展覽獲評「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家和——中華傳統家文化主題展」「山東龍——穿越白堊紀」等展覽多次獲全國重點展覽推介。「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及服務獎」「全國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技術能手」等全國性獎項和稱號,以及「山東省改革創新團隊」「最美文化遺產講解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省級榮譽,共同見證了山東博物館這座文化殿堂的輝煌與成就,也是激勵我們文博人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