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於翻譯的意義-古詩英譯研究 石燦 97875227376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迷失於翻譯的意義-古詩英譯研究
ISBN:978752273769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石燦
頁數:22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80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古詩譯文受源語言和目的語的制約,既昭示文化適應的深廣程度,又閃煉著文化權力的魅影。翻譯過程中,意義在雙重語境干預及文化權力的支配下發生「位移」,故而古詩譯文常常韻致不足,詩意寡淡,予人以精神闕如之感。本書以古詩意義的生成機製為核心,描述翻譯過程中意義的佚失與轉換現象,探討意義的語際轉換模式,並立足翻譯詩學、翻譯美學等領域進行批評與闡釋;同時,透過古詩翻譯的視域審視漢、英雙語的區別性特質。

作者簡介

石燦,山東濟寧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青島大學外語學院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學、翻譯研究,口、筆譯實踐經驗豐富。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比較詩學、中外翻譯史、古詩翻譯批評。主講課程:英漢/漢英翻譯、西方文論、中西翻譯史、中國語言文化、外國語言文學導論、翻譯概論等。近年來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主持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一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目錄

緒論
一 詩學規約下的古詩可譯性
二 翻譯視域下的古詩意義層次還原
三 詩學視域下古詩翻譯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 到不了的烏托邦:古詩譯文詩歌精神的闕如
第一節 意義的面紗:詩歌精神的隱與現
一 作為詩歌精神底色的生命詩學
二 詩性智慧:詩歌精神的生成
三 隱身的詩歌精神
第二節 殊途與同歸:古詩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一 現身的敘述者:譯文敘事化的呈現
二 消長之間:抒情與敘事
三 情節的傳遞: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第三節 雙重語境中的審美訴求
一 悟與識的博弈
二 境界形態與實體形態
第二章 意義的起點與歸宿:本土語境中的中西詩歌
第一節 歸化與異化:翻譯詩學的品鑒
一 歸化與異化的基本概念
二 因循與創新:中西詩歌的形式差別
第二節 中西詩歌的傳統與趨向
一 神話與現實:中西詩歌的淵源
二 審美與生活:中西詩歌主題比對
三 中西詩歌體裁比照
第三節 從個體到群體:古詩譯文中的異化現象舉隅
第三章 譯途探研:意義的迷失與位移
第一節 概念意義的生成與再現
一 概念結構的容與斥
二 英漢字詞級差異:象似性審美表徵的缺失
三 英漢句法的差異:詩歌的構架-肌質
第二節 聯想意義的走失與尋覓——古詩中的翻譯敘事
一 古詩譯文的敘事建構
二 譯文敘事框架的設定
三 譯文敘事結構的運行
第三節 文化意義的隱匿與現身
一 古詩的「原型」問題
二 文化詩學與古詩翻譯
三 文化意義對古詩翻譯的闡釋力辨析
第四章 溯源與回歸:古詩翻譯的審美之維
第一節 異向交匯:雙重語境中的審美意圖
一 辭章內外:審美意圖的表達
二 模仿與創造:審美理想的再現
第二節 操縱與妥協:斡旋的譯者
一 認知與審美:譯者的翻譯動機
二 意圖與心理:譯者的審美定勢
三 移情與通感:審美再現中的完型障礙
第三節 審美體認:古詩譯文讀者的期待與接受
一 作為審關接受者的譯文讀者
二 角色距離:作者、譯者與譯文讀者
三 古詩翻譯中的獨立視域與視域融合
結語:「信」「雅」之間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