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少數民族生態文化研究 索曉霞等著 978780770415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孔學堂書局
NT$1,2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貴州少數民族生態文化研究
ISBN:9787807704157
出版社:孔學堂書局
著編譯者:索曉霞等著
頁數:65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624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稿以貴州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分布區域、歷史文化為維度選取研究對象,聚焦苗族、布依族、侗族3個人口數量位居貴州少數民族前三的民族以及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瑤族等5個遍布貴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世居少數民族,從文字、音樂、服飾、生產活動等方面,全面深刻地研究這8個民族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個層面中形成的樸素的生態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中華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

目錄

緒論: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的生態觀
一、萬物同源、萬物有靈:對自然萬物的基本認知
二、萬物平等、萬物互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根本看法
三、和諧共生: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價值主張
四、因地制宜、因時而變: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適應性創造
五、適度發展: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生存智慧
苗族篇
導言
第一章 傳統生態文化智慧的物質表現——人在自然之中
第一節 村落選址中的生態因素
第二節 食、飲、葯:取用與回饋
第三節 服飾與生境
第二章 生態行為——山河永存留,人生是過客
第一節 農耕生活中的生態智慧
第二節 林業:靠山吃山,吃山養山
第三節 副業中的生態知識
第三章 苗族傳統生態文化的生態制度
第一節 理辭、榔規:天道自然
第二節 鄉規民約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約定
第三節 禁忌與節日
第四章 傳統生態精神——人與物同
第一節 天地—萬物—人
第二節 空間—時間—秩序
第三節 災難—信仰—共生
布依族篇
導言
第一章 布依族傳統生態文化中的物質呈現——人于萬物中
第一節 村寨聚居中的生態選擇:逐水而居、因地制宜
第二節 服飾制式與紋飾中的藝術創作:模擬生態
第三節 傳統工藝中的生態智慧:就地取材
第四節 飲食中的自然選擇:適應環境
第二章 布依族傳統生態文化精神與制度——人與山水同
第一節 基於「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與宗教信仰
第二節 傳說故事與諺語中生態總結:寓教於樂
第三節 作為生態管控保障的生態制度體系
第三章 布依族傳統生態行為與實踐——人與自然行
第一節 農業生產中的生態智慧:把握規律、順勢而為
第二節 其他生計方式中的地方性知識:取之有度、過猶不及
第三節 節日與儀式中的生態實踐:敬畏自然、萬物平等
侗族篇
導言
第一章 侗族生存文化中的生態選擇——山水間的智慧生存
第一節 族源、遷徙與擇居:順應自然+合理修正
第二節 生計、生活與禮俗:林田互補的生計策略
第三節 衣食住葯知識體系:取用衡平皆天然
第二章 以自然為本的生態思想——自發、節制與教化
第一節 宗教文化之生態意識:萬物有靈、天然敬畏
第二節 生產生活中的生態場景:適度消耗、自我循環
第三節 民間文藝中的生態教化:人與自然同根共源
第三章 侗族習慣法中的生態規制——默契與共識
第一節 款、侗款與款約:銘刻於心的族群秩序安排
第二節 形式多樣的民間習慣法:人與自然的約定俗成
第三節 監督制度的無形延伸:「三月約青」「八月約黃」
土家族篇
導言
第一章 寄托在物質中的土家族生態智慧——感應自然、模仿自然
第一節 選址與建築中的智慧:依山就勢、面水背山
第二節 兼顧氣候、實用與美觀的服飾
第三節 傳統工藝中的生態利用:就地取材
第四節 飲食與醫藥中的生態智慧:自然循環、相生相剋
第二章 表現在文化與制度中的土家族生態精神——萬物有靈,天人合一
第一節 自然崇拜與萬物有靈:非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節 文學故事與諺語中的生態教化:口口相傳、生動活潑
第三節 土家族生態制度體系:制約與保障
第三章 彰顯於行為與實踐中的土家族生態知識——和諧共生、因地制宜
第一節 生產中的生態智慧:以地為本、順應自然
第二節 節日與習俗中的生態行為:敬畏天地、眾生平等
彝族篇
導言
第一章 生態文化的物質載體——白雲飄蕩處是家鄉
第一節 定居理想:松柏常青,繁花似錦
第二節 醫、食取用與地方物產
第三節 服飾中的生存體驗與生境反映
第四節 制器、物產、匠人
第二章 生態行為——高山與流水,都大有用處
第一節 定耕農業的生態決定性
第二節 畜牧:水要理源頭,馬要選好親
第三節 森林與祖先的記憶:竹的兒子
第三章 生態制度——人與土相處,留餘地為好
第一節 習慣法與生態觀
第二節 節日祭祀中的自然記憶
第三節 祖先崇拜底色中的自然崇拜
第四章 生態精神——人以天為本,人以地為根
第一節 天地人三合
第二節 物候以成歷
仡佬族篇
導言
第一章 仡佬族的生態適應選擇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第一節 族源、族稱與分佈:「貴州土地的最早開拓者」
第二節 族稱、分佈與聚居:「以竹為姓」的大雜居、小聚居
第三節 生計與生存:「石旮旯」里的生態適應
第四節 衣食住葯與生態習俗:靠山吃山、物盡其用
第二章 深植於民族精神中的生態意識——對生命的敬畏
第一節 信仰與圖騰:寄望于超自然的力量
第二節 生態價值觀:倫理道德法則融於人與自然關係之中
第三節 民間生態文化意象:人與萬物的和諧與互助
第三章 習慣法加持地方生態保護——源自生態觀的世代傳承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