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 ISBN:978752273606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張迪著 頁數:24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62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在堅持唯物主義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選取戊戌維新這一具體案例為研究對象,從政治文化角度分析該運動在政治制度變革方面失敗的原因,從中總結政治文化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具體機制。本書認為,戊戌維新在新型政治文化的宣傳方面,影響範圍有限,沒有完成中西政治文化的整合,沒有實現政治思想向政治心理的轉變。因此,新型政治文化沒有形成對君主立憲制的穩固支撐,政治制度變革的主張沒有成為政治現實。作者簡介 張迪,1991年生,河南商丘人,博士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現任職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擔任史學教研部主任,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課程的教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中國近現代史、政治文化。曾參与中央宣傳部聯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攝製的電視專題片《領航》的製作。目錄 第一章 政治文化對政治制度變革的影響——一種理論視角第一節 基本概念界定 一 政治文化 二 政治制度 第二節 政治制度變革 一 新制度主義學派關於制度變革的基本理論 二 制度變革路徑方式 三 制度變革中的路徑依賴 第三節 政治文化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具體機制 一 政治文化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路徑:建構、維繫、運行 二 政治文化影響政治制度變革的過程 第二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戊戌變法——一種實踐分析 第一節 近代中國社會基本狀況 一 經濟基本情況 二 政治制度基本情況 三 思想文化基本情況 第二節 現代化浪潮之中的晚清危機及應對 一 現代化進程中西方國家的發展 二 鴉片戰爭的爆發促使中國被動開啟現代化進程 三 甲午戰爭——現代化成果的較量和展示 第三節 戊戌維新發生過程 一 康有為多次上書及1898年上書成功 二 百日維新的開始和結束 三 百日維新過程中的權力博弈 第三章 精英與大眾政治文化分析 第一節 維新派政治思想狀況 一 「變」——擺脫危機的必然出路 二 「破」——對君主專制的批判 三 「立」——君主立憲制度的建構 第二節 統治階層政治思想狀況 一 慈禧——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實踐者 二 光緒——專制王朝強弩之末下的除舊布新者 三 張之洞和翁同徘——具有變革思想的舊式官僚 第三節 大眾政治心理狀況 一 超穩定社會結構之下保守傳統的臣民政治心理 二 西方衝擊背景之下的民族主義政治心理 第四章 傳統與外來政治文化博弈 第一節 傳統政治思想 一 天命觀論證政治合法性 二 大一統思想維繫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三 民本思想——民眾評價君主統治效果的重要標準 第二節 西方政治思想 一 國家起源的目的:社會契約論 二 以自由和平等為主要內容的革命宣言書:天賦人權 三 政府建構的原則:分權制衡思想 四 作為一種政制形式:民主 第三節 維新派知識分子整合中西政治文化之過程和結果 一 西方文化對中國產生影響的途徑和流變 二 維新派整合中西政治文化之成果——以《大同書》為例 第五章 表層和深層政治文化演變 第一節 政治文化在層次方面的演變機制 一 內生:以啟蒙運動對法國政治制度變革的影響為例 二 外源:以西方政治學說在明治維新中的影響為例 第二節 戊戌維新中政治文化演變的政治社會化途徑 一 新式學堂——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二 現代報刊——啟發民智的輿論場 三 社會團體——變法力量的集散地 四 政治社會化之效果分析 第三節 戊戌維新失敗的政治文化原因:臣民政治心理為何如此穩固? 一 經濟形態之小農經濟 二 社會結構之宗族宗法制 三 完備的政治社會化方式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