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劇說 毛小雨著 97875699524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前海劇說
ISBN:9787569952490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著編譯者:毛小雨著
叢書名: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頁數:39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64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自從事戲曲研究工作以來發表的主要論文和評論,共分五個部分。「元代劇曲研究」收集了作者對元雜劇研究的成果,從元代知識分子的心態入手,探索元雜劇的成因,並且著力研究元雜劇與宗教的關係。這在當時走在科研的前面。「近現代戲曲研究」關注辛亥革命以來直到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時期的戲曲創作,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關注舞台、關注創作傳統的延續,有些論文還獲得了「田漢戲劇獎」、「梅蘭芳誕辰100周年徵文獎」,在社會上反響良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是2001年崑曲成為「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中國興起的新興學科,作者也參与到非遺的保護與研究工作中,並且參加粵港澳三地的申報遺產的實際操作。這些論文都是緊貼實際,有感而發。「印度戲劇研究」是作者開拓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印度是中國的近鄰,是東方戲劇的鼻祖,中印兩國之間的戲劇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有諸多關聯。這組論文是作者在印度學習、考察、研究的成果,在研究方面起到創榛劈莽,以啟山林的作用。「戲劇評論」是作者將目光聚焦在當代創作一個具體的體現,對當代的戲曲創作、戲曲現象發出自己的聲音,因文風辛辣、尖銳,受到了業界的關注。

作者簡介

毛小雨,1964年生,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特聘教授,黃河學者,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編著有《胡連翠導演藝術》、《中國戲曲臉譜藝術》、《中國近代戲曲史》:專著有《虛幻與現實之間:元雜劇「神佛道化」戲論稿》、《印度雕塑》、《印度壁畫》、《印度藝術》:攝影作品集有《印度建築藝術》、《中國人眼中的印度》;譯著有《商代文明》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元代劇曲研究
元代知識分子的心態寫照
論鄭廷玉雜劇的語言藝術
凈明道與戲曲
南流后的大都作家及其創作
佛道與元雜劇的因緣
三位大都作家的開封情結——元雜劇中的開封城研究之一
《西遊記》雜劇研究
「神佛道化戲」中「八仙戲」研究
「神佛道化戲」的幾種模式
第二編 近現代戲曲研究
成兆才及其劇本創作
易俗社作家群新論
從夸父追日到西西弗的神話——散論當代中國戲曲創作
胡連翠導演藝術論
從「團團轉」到「一抓准」——阿甲的戲曲觀及在戲劇史上的地位
可看的和可聽的詩
要現代性的殼,還是要現代性的實?
第三編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中國儺戲面具的分佈及特徵
世界遺產的「硬」與「軟」
兩種傳統: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看粵劇
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粵劇學的建設
粵劇的申遺與申遺后的粵劇
燈有戲文戲有燈滿座捧腹妙趣生——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談燈戲保護
第四編 印度戲劇研究
庫提亞坦:古典梵劇的遺響
印度當代戲劇簡述
東方戲劇學的開山之作——《舞論》研究
似曾相識燕歸來——從《三個白痴》看印度電影近期發展
印度電視劇的發展與現狀
新疆是溝通中國與印度戲劇交流的節點
第五編 戲劇評論
現代戲新觀——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第八屆年會觀摩演出有感
孤雁歸兮聲嚶嚶——錫劇《南歸記》觀后
打起長鼓訴衷情
觀劇隨想
牆上畫馬不能騎
豫劇的粗糧細做
紀念《四郎探母》復排有必要嗎?
「戲曲劇種」也要拆遷?
戲曲演出能否成公共文化產品?
建立國家文化藝術榮譽制度刻不容緩
對百年劇社要心存敬畏
微博與編劇
當藝術家遇上商人
文化廣州藝術先行——從粵劇《刑場上的婚禮》赴京演出談起
雅俗之爭與意氣用事
張庚對戲曲的貢獻
從「洗面帝」說起
滇劇《鐵血流芳》:「打磨拋光」更精湛
左手傳統戲劇,右手印度文化
小品的路該如何走
當京昆成為奢侈品
你的奢華我真的不懂
羊城歸來話粵劇
《三進士》:邕劇重新立於舞台
不少「誤讀」可休矣
優雅不是崑曲的全部
粵劇:廣東廣西兩重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