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寓醫於食 ISBN:9787117353274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趙霖 鮑善芬 頁數:35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515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神農嘗百草講起,講古人的食醫文化與現代醫學研究進展巧妙結合,將民族的文化自信與百姓的餐桌結合,有情感共鳴,又有接地氣的闡述,內容豐富,觀點有依據。全書涵蓋古人的飲食理念、農耕文明奠定了百姓的膳食基礎、護佑國人健康的發酵食品、中餐「養助益充循自然」的生態理念、古代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探索、生態與食品、建立合理的食品消費理念,共計百余個話題,托舉起主題,是一本適合家庭收藏閱讀的食醫文化讀本。作者簡介 鮑善芬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1985年與趙霖教授共同創建了總醫院微量元素研究室。多次赴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從事客座研究。開展了微量元素鋅、銅缺乏的大鼠動物模型研究和有關代謝實驗;建立了用同位素稀釋技術——45Ca標記測定大鼠鈣的真正吸收率的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定量比較了6種不同鈣劑的真正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對新資源食品松花粉的抗氧化性能及營養生理功能進行了研究與評價。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課題中有關新型鈣劑的研究課題,完成了該鈣劑的臨床應用和開發:主持完成了「醫院老年病房四季全膳食及管飼膳的臨床營養學研究」課題;開展了「北京地區膳食銅攝入的營養調查。為《中國人怎麼吃》、《連隊飲食營養新說》、《蔬菜營養健康》等書主要編寫人之一。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發表科普文章30餘篇。目錄 壹 民以食為天——飲食者人之命脈也第一章 中華民族食療的艱難探索 一、農耕文明對人類健康的貢獻 二、中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副食分明 第二章 食物的「四性」「五味」與「歸經」 一、中醫對食物「四性」的認識 二、中醫對食物「五味」的認識 三、中醫的歸經理論 第三章 現代「功能食品」與中醫食療 一、防治疾病不能依靠營養素,而要依靠食物 二、歐洲營養學界提出「功能食品」的概念 第四章 餐桌上的民族智慧 一、我國居民健康調查的重大發現 二、中餐具有顯著的食療功能 三、低溫烹任是對人類健康的貢獻 四、筷子是中餐的國粹 第五章 孔府菜是中餐的歷史櫥窗 一、孔府菜的形成和發展 二、孔府菜的特點 三、孔府菜的飲食文化意境 第六章 中餐養生保健的湯羹文化 一、「廚子的湯,戰士的槍」 二、養生離不開食療羹湯 三、西餐中的各式羹湯 四、幾款療效卓著的食療湯羹 貳 「養助益充循自然」的生態食療理念 第一章 中醫食療發展的歷史脈絡 一、中醫食療的偉大實踐 二、元代食療葯膳專著《飲膳正要》 第二章 《傷寒雜病論》《齊民要術》和《本草綱目》 一、《傷寒雜病論》首創食療應用 二、《齊民要術》奠定了食療的物質基礎 三、《本草綱目》創立了獨特的食療體系 第三章 明代食療名著《救荒本草》與《野菜譜》 一、「可食用本草」領域的開拓 二、黎民百姓能看懂的《野菜譜》 三、葯食同源的防疫食品——野菜 第四章 草能食者為蔬,蔬者疏通壅滯也 一、蔬菜是生存型食物 ? 膳食纖維、穀物與薯類,發酵食品與茶 肆 動物性食物、油脂與調味品 伍 自然界的果品與花粉類食物 陸 寓醫于食,推廣中醫食療 結語 後記與致謝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