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倫理學 任繼周 97871093176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農業
NT$1,33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農業倫理學
ISBN:9787109317604
出版社:中國農業
著編譯者:任繼周
叢書名:中國農業倫理學
頁數:3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46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1世紀是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期的到來,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日漸成為我國農業建設和發展的主旋律。與此同時,舉國上下為之關注的「三農」問題也成為上至決策者下至普通百姓共同注視的焦點。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40餘年,中共中央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發布的「中央1號文件」已達24個,「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任繼周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數十年農業生態系統科學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發出「農業倫理觀缺失是我國『三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癥結之一」的呼籲。他在全面系統總結中國傳統農業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時」「地」「度」「法」的多維結構農業倫理學思想,認為「時」「地」「度」「法」四維結構是農業倫理學的綱領,它們相輔相成存在於整個農業生產與農業發展的全過程。
2016年,在任繼周院士的倡導下,我們開始著手《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簡稱《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的編寫工作。2017年6月13日,召開首次工作會議,成立中國農業倫理學編委會,來自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和國家圖書館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了《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撰寫大綱,並就各篇章的撰寫做出分工。為確保工作效率和書稿質量,編委會成立了秘書處、審稿組、文獻組和統稿組。項目總牽頭為蘭州大學,秘書處設在國家圖書館。蘭州大學和國家圖書館共同將《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列入工作項目。經過編委會全體成員兩年努力,2018年9月,《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在蘭州大學舉辦的「中國草學會農業倫理學研究會」年會上舉行首髮式,同年12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2018版)的出版是在時下中國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大背景下,編著者對中國農業農村歷史發展過程的深刻反思。但是《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2018版)的出版並沒有終止我們這支研究團隊對中國農業倫理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在持續關注國際學術前沿發展和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快速推進的同時,不斷深入探索,又逐漸形成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為讓更多學者和高等院校的學生分享和學習這些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農業倫理學思想的宣傳和普及,2021年,我們在《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的基礎上編寫了中國農業倫理學方面的首部教材《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同時啟動對《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2018版)的修訂工作,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中國農業倫理學科研和教學的理論體系。
本次修訂剔除了原書個別細節舛誤之處,在保留原書主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主要對「第四篇法之維」中的「第二章農業界面之法」和「第三章農業層積之法」進行調整,增補了新的研究成果。修改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是「第二章遊戲規則之法」(包括遊戲的界定及其倫理學詮釋、遊戲規則與叢林法則的聯繫、遊戲規則的歷史演進、遊戲規則與農業社會倫理等四節)、「第三章農業系統耦合之法」(包括系統耦合的普遍意義、農業系統耦合中的界面、系統耦合中的系統相悖、農業層積之法等四節)。另外,為便於閱讀時參考,本書將《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2018版)書末參考文獻分解置各篇之後,同時將「主題詞」豐富補充、細化編製為「主題詞索引」,以方便讀者檢索。

目錄
前言
緒論
小結
第一篇 時之維
導言
第一章 中國農業文化中時的特殊含義
第一節 時的物理學特性與量綱
第二節 時的農業倫理學協變
第三節 農業倫理觀的時宜共性
第二章 農業倫理學的時序觀
第一節 農業倫理學的時序屬性
第二節 農業倫理學的時序闡釋
第三節 農業倫理學的時序表徵
第三章 史前時期的農業倫理觀
第一節 原始氏族社會倫理觀初現期
第二節 中國史前時期農業倫理觀發展期
第三節 中國史前時期對倫理觀的重大貢獻
第四章 歷史時期的農業倫理觀
第一節 奴隸社會的倫理觀
第二節 封建時期的農業倫理觀
第三節 皇權社會的農業倫理觀
第四節 現代社會轉型期的農業倫理觀
第五章 當代后工業化時期農業倫理觀的構建
第一節 農業工業化的倫理學反思
第二節 工業化時期生態倫理觀的錯位與演進
第三節 后工業化時期生態倫理觀的發展
第四節 中國工業化和后工業化社會的倫理問題
小結
第二篇 地之維
導言
第一章 土地的農業倫理觀起源
第一節 地的農業倫理學內涵
第二節 地的農業倫理學理解
第二章 土地生態的農業倫理學認知
第一節 土地生態系統的農業倫理學思想
第二節 土地生態的農業倫理學原則
第三節 土地生態的農業倫理學價值取向
第三章 地帶性的農業倫理學認知
第一節 地帶性與適宜性農業生產
第二節 地帶性的農業倫理學意義
第四章 地境類型維的農業倫理學認知
第一節 地境類型維的發生學意義
第二節 地境類型維的農業倫理學闡釋
第五章 地境有序度的農業倫理學認知
第一節 地境有序度的釋義及表徵
第三篇 度之維
第四篇 法之維
索引

前言/序言
21世紀是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期的到來,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日漸成為我國農業建設和發展的主旋律。與此同時,舉國上下為之關注的「三農」問題也成為上至決策者下至普通百姓共同注視的焦點。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40餘年,中共中央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發布的「中央1號文件」已達24個,「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任繼周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數十年農業生態系統科學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發出「農業倫理觀缺失是我國『三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癥結之一」的呼籲。他在全面系統總結中國傳統農業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時」「地」「度」「法」的多維結構農業倫理學思想,認為「時」「地」「度」「法」四維結構是農業倫理學的綱領,它們相輔相成存在於整個農業生產與農業發展的全過程。
2016年,在任繼周院士的倡導下,我們開始著手《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簡稱《導論》)的編寫工作。2017年6月13日,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成立中國農業倫理學編委會,來自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和國家圖書館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了《導論》撰寫大綱,並就各篇章的撰寫做出分工。為確保工作效率和書稿質量,編委會成立了秘書處、審稿組、文獻組和統稿組。項目總牽頭為蘭州大學,秘書處設在國家圖書館。蘭州大學和國家圖書館共同將《導論》列入工作項目。經過編委會全體成員兩年努力,2018年9月,《導論》在蘭州大學舉辦的「中國草學會農業倫理學研究會」年會上舉行首髮式,同年12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導論》(2018版)的出版是在時下中國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大背景下,編著者對中國農業農村歷史發展過程的深刻反思。但是《導論》(2018版)的出版並沒有終止我們這支研究團隊對中國農業倫理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在持續關注國際學術前沿發展和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快速推進的同時,不斷深入探索,又逐漸形成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為讓更多學者和高等院校的學生分享和學習這些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農業倫理學思想的宣傳和普及,2021年,我們在《導論》的基礎上編寫了中國農業倫理學方面的首部教材《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同時啟動對《導論》(2018版)的修訂工作,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中國農業倫理學科研和教學的理論體系。
本次修訂剔除了原書個別細節舛誤之處,在保留原書主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主要對「第四篇法之維」中的「第二章農業界面之法」和「第三章農業層積之法」進行調整,增補了新的研究成果。修改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是「第二章遊戲規則之法」(包括遊戲的界定及其倫理學詮釋、遊戲規則與叢林法則的聯繫、遊戲規則的歷史演進、遊戲規則與農業社會倫理等四節)、「第三章農業系統耦合之法」(包括系統耦合的普遍意義、農業系統耦合中的界面、系統耦合中的系統相悖、農業層積之法等四節)。另外,為便於閱讀時參考,本書將《導論》(2018版)書末參考文獻分解置各篇之後,同時將「主題詞」豐富補充、細化編製為「主題詞索引」,以方便讀者檢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