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碳理論基礎與碳中和技術研究 ISBN:9787109320130 出版社:中國農業 著編譯者:陸胤 郭梁 徐豪著 頁數:200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332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20年,中國向世界宣告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該目標對我國是挑戰,更是機遇,將催生各行業領域交叉融合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及新產業發展,從而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的可持續發展。各行業努力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實現低碳轉型,必定需要不同學科之間在基礎理論、方法與手段、技術與應用等多方面開展廣泛和有深度的交叉融合。基於此,本書以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應用與實踐等方面為基礎,探究了碳中和相關的技術和應用,目的是向大家介紹不同行業和領域碳中和技術的相關知識。目錄 前言第一章 碳基礎知識 第一節 碳的存在形式 第二節 碳的儲存形式 第三節 碳的轉化 第四節 碳循環 第二章 氣候變化 第一節 氣候變化的科學內涵和法律基礎 第二節 氣候變化的原因 第三節 溫室氣體排放 第四節 氣候變化的危害 第三章 緩解氣候變化的實踐措施 第一節 提升碳匯能力 第二節 綠色生活 第三節 低碳工業 第四節 節能建築 第四章 能源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第二節 煤炭的富氧燃燒技術 第三節 新能源利用技術 第四節 新型高效低碳清潔發電系統 第五章 建築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建築碳中和及材料 第二節 智能建造 第三節 低碳建築 第四節 低碳建築的發展前景 第六章 交通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交通領域碳排放分析 第二節 道路交通碳中和 第三節 水路交通碳中和 第四節 航空交通碳中和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