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傳染病預防控制 ISBN:9787117360937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陳恩富 馮錄召 頁數:2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27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建立傳染病學和流行病學、傳染病預防控制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樑,為群醫學及公共衛生等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傳染病防控的教學探索了新途徑。同時,這也是一本「接地氣」的教材。無論是總論章節,還是具體的傳染病防控章節,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還針對傳染病疫情的防控特點,設置專門章節闡述現場流行病學等內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本書既可作為高校預防醫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等專業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群醫學及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同時又可作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新上崗人員的培訓書籍。本書緊跟前沿,不僅有重點病種的防制前沿技術,還納入了傳染病傳播動力學等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前沿內容,可作為各級傳染病防制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用書和專業參考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傳染病預防控制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傳播過程與流行因素 三、理論與技術架構 第二節 傳染病流行史與新發傳染病 一、傳染病流行史 二、微生物發現和疫苗、抗生素髮明 三、抗疫歷程與成就 四、新發傳染病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三節 傳染病預防控制原則 一、原則與目標 二、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 三、預防控制策略 四、預防控制措施 第四節 全球傳染病防控進展 一、歐洲 二、美國 三、日本 四、中國 第二章 傳染病傳播動力學 第一節 傳播動力學 一、傳播動力學概念 二、發展簡史 三、傳播能力量化指標 四、傳播能力指標測算 第二節 常見傳播動力學模型 一、常見傳播動力學模型 二、傳播動力學模型特點 三、傳播動力學模型應用 第三節 傳播動力學模型構建 一、模型構建思路 二、常用模型框架簡介 三、常用模型的傳播能力計算公式 第四節 傳播動力學模型應用實例 一、實例場景 二、模型構建和應用 第三章 傳染病監測與預測預警 第一節 傳染病監測 一、概念 二、發展歷程 三、內容與形式 四、展望 第二節 傳染病監測數據分析 一、數據類型 二、數據採集 三、數據分析過程 四、數據分析方法 五、數據展示 六、注意事項 第三節 傳染病預測預警 一、概念 二、常用模型與方法 三、多點觸發預警 四、應用實例 第四節 傳染病風險評估 一、概述 二、方法 三、適用情形 四、步驟 五、評估報告 第四章 傳染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第一節 現場調查概述 一、目的 二、特點 三、調查啟動 四、調查類型 第二節 傳染病個案調查 一、方法 二、內容 三、步驟 四、難點和不足 第三節 暴發調查 一、暴發調查的組織管理 二、暴發調查步驟 第四節 傳染病現場調查表格的設計 一、設計原則 二、調查表基本結構 第五節 現場調查報告撰寫 一、現場調查報告作用 二、撰寫原則 三、個案調查報告撰寫 四、暴發調查報告撰寫 五、其他報告撰寫 六、報告注意事項 第五章 預防控制措施 第一節 疫點疫區管理 一、概念 二、管理 第二節 傳染源管理 一、傳染源管理 二、風險人群管理 第三節 衛生學措施和健康教育 一、衛生學措施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四節 消毒 一、概述 二、常用方法 三、常用消毒劑和消毒器械 四、現場消毒要求 第五節 病媒生物防制 一、概述 二、病媒生物綜合防制 第六節 個人防護 一、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原則 二、個人防護用品及穿脫程序 三、安全防護要求 第七節 藥物預防 一、疫苗接種 二、預防用藥 第六章 疫苗與免疫預防 第一節 疫苗 一、定義 二、發展簡史 三、種類 四、研發 五、應用和挑戰 第二節 免疫預防 一、免疫機制 二、免疫規劃 三、預防接種 第三節 免疫策略 一、常規免疫 二、補充免疫 三、其他免疫策略 四、免疫程序 第四節 免疫評價 一、安全性評價 二、有效性評價 三、衛生經濟學評價 第七章 傳染病與生物安全 第一節 生物安全概述 一、概念 二、發展史 三、生物安全事件特點 第二節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 一、現場處置生物安全 二、採樣與運輸生物安全 三、菌(毒)種與感染性生物樣本保存和處置 四、實驗室檢測生物安全 第三節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實驗室分類 二、管理要點 第四節 生物安全管理 一、概念 二、對象和要求 三、法律法規依據 四、現狀 五、發展趨勢 第八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分級分類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徵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第二節 應急預案 一、預案編製 二、應急演練 第三節 應急處置 一、應急組織體系運行 二、信息報告 三、監測預警 四、調查處置 第四節 風險溝通 一、風險溝通的概念 二、風險溝通的目的和作用 三、風險溝通的原則 四、工作方案制定 五、風險溝通實施 六、效果評價 第九章 鼠疫與人獸共患病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疾病負擔 三、流行因素 第二節 鼠疫監測 一、人間鼠疫監測 二、動物鼠疫監測 第三節 我國鼠疫防控歷程 一、人間鼠疫控制階段 二、滅鼠拔源階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