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 (全三冊) 令狐德棻 978710116718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NT$9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周書 (全三冊)
ISBN:9787101167184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令狐德棻
叢書名: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頁數:10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28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傳世記述西魏、北周歷史的重要典籍,唐代官修紀傳體正史之一,保存大量原始史料。
☆ 吸收原點校本出版以來研究成果,《周書》點校本全新修訂升級版本。
☆ 平裝本新上市,鎖線膠訂,便於翻閱。

內容簡介
《周書》50卷,包括帝紀8卷、列傳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主持編撰的官修紀傳體正史,記述了從公元534年北魏東西分裂到581年楊堅代周建隋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中華書局1971年版點校本《周書》,由唐長孺先生負責,以清乾隆武英殿本為底本,與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金陵書局本以及百衲本六個版本互校,同時通校《冊府元龜》和《北史》中的有關部分,並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次修訂,仍以殿本為底本,逐條覆核原點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納原點校本的成績,在尊重既有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對校為基礎,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審慎使用理校。修訂時廣泛收集並充分參考了以往的校勘研究成果,對原點校本作適當修訂和完善,糾正錯漏,統一體例,彌補不足,形成一個文本準確、校勘精良、標點合理的修訂本。

作者簡介
(一)原作者
令狐德棻(583—666),唐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人,博涉文史,早歲知名。曾任秘書丞,禮部侍郎,后遷國子祭酒。參加過《藝文類聚》《氏族志》《晉書》《五代史志》及太宗、高宗實錄的編纂,監修國史。《周書》由其主持編撰。《舊唐書》卷七三、《新唐書》卷一?二有傳。
(二)原點校者
唐長孺(1911—1994),江蘇吳江人,武漢大學教授,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工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主持《魏書》《北齊書》《周書》《北史》的點校整理工作。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山居存稿》《魏晉南北朝史三論》等,作品集結為《唐長孺文集》,並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10冊)等。
(三)修訂負責人
劉安志,1966年生,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和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代西域史研究》、《新資料與中古文史論稿》,共同主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精彩書評
入選:
中華書局2022年度古籍學術類雙十佳圖書
中華書局2022年度出版物
中國出版集團2022年度好書榜
全國古籍出版社百佳圖書(2022年)

目錄
書影彩插
周書及「北朝四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周書修訂前言
點校本周書修訂凡例
周書目錄
周書正文
附錄:舊本周書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精彩書摘
《周書》,又名《後周書》,是唐朝令狐德棻主持編纂,岑文本、崔仁師等參与修撰的官修紀傳體正史。全書五十卷,含帝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
北魏末年,中原板蕩,經過多年混戰,最終分裂為東魏(五三四至五五○)與西魏(五三五至五五六)兩個對峙政權,與南方的蕭梁(五○二至五五七)政權形成三方鼎峙局面。其後,齊(五五○至五七七)代東魏,周(五五七至五八一)代西魏——後人稱之為「後周」或「北周」,南方的陳(五五七至五八九)也取代了梁,繼續三方鼎立之勢。周武帝建德六年(五七七),周滅齊,統一北方。大定元年(五八一),隋(五八一至六一八)代周。開皇九年(五八九),隋滅陳,全國重歸一統。
唐朝開國之初,承喪亂之餘,經籍亡逸。令狐德棻向唐高祖李淵奏請「購募遺書,重加錢帛,增置楷書,令繕寫」,數年後「群書略備」,修史條件漸趨成熟。武德四年(六二一),令狐德棻向高祖建議編寫前朝史書,獲得允准。次年,高祖下詔命中書令蕭瑀等編修魏、周、隋、梁、齊、陳史書,其中周史由侍中陳叔達、秘書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儉負責。但當時天下尚未一統,政局不穩,百廢待興,故修史「曆數年,竟不能就而罷」。直到唐太宗貞觀三年(六二九),修史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太宗敕令德棻與秘書郎岑文本修周史。到貞觀十年(六三六),《周書》與其他四朝史同時修撰完成。
在實際修撰過程中,令狐德棻等人主要以牛弘《周史》為藍本,並參考西魏、北周史官所撰國史、起居注,唐初徵集的家狀類文獻以及時人回憶而作的記錄。《周書》中保存了不少與典章制度相關的史料,于東魏、北齊、梁、陳史事也多有涉及,還收錄了一些書信、時策、詩賦等,是研究北朝歷史和中古文學的珍貴文獻。由於唐以前記述西魏、北周歷史的典籍都沒有留傳下來,就現存有關西魏、北周歷史的資料而言,《周書》成書較早,保存的資料也最為原始,作為「二十四史」之一部,價值彌足珍貴。
中華書局1971年點校本《周書》,由唐長孺先生負責,以清乾隆武英殿本為底本,與三朝本、明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清金陵書局本以及百衲本六個版本互校,同時通校《冊府元龜》和《北史》中的有關部分,並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此次修訂,仍是以殿本為底本,以唐鈔本殘卷、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為通校本,以汲本、局本、百衲本為參校本,並通校了《冊府元龜》、《北史》、《通志》以及《太平御覽》和《永樂大典》所引《周書》中的相關部分。在尊重原點校本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對校為基礎,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審慎使用理校,廣泛收集並充分參考清代以降尤其是點校本出版以來學術界的校勘研究成果,對原點校本作適當修訂和完善,糾正錯漏,統一體例,彌補不足,形成一個文本準確、校勘精良、標點合理的修訂本。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