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劉魁立口述史 ISBN:9787519053642 出版社:中國文聯 著編譯者:劉魁立 叢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親歷者口述史系 頁數:2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20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親歷者口述史」叢書之一。叢書通過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學者及親歷者進行細緻全面的訪談記錄,鮮活而生動地呈現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的動態過程。 本書真實記錄劉魁立先生的人生經歷,展示其對非遺保護的豐富經驗和前瞻性理念。語言平實、細節生動,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歷程。作者簡介 劉勍,北京人,1986年3月生。自幼喜好文學,發表文章80餘篇,多次獲獎。少女時期與詩歌結緣,作品散見於《詩刊》等報刊。現工作于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作為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者,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2014年獲得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目前擔任國家級非遺項目負責人。目錄 第一章 我的學習經歷初識民間文學 留學蘇聯 留學收穫 第二章 工作經歷 一輩子的事業 與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 民間文學三套集成 中國民俗學會的成立 在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 如何轉換角色 第三章 學術經歷 民間文學的搜集要「忠實記錄」 民間文學的表演性 利用多媒體採集民間故事 民間文學研究和現實意義 對多學科研究的涉獵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 民間文學的傳承 第四章 傳統文化與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在現代 春節和年 二十四節氣 傳統文化與非遺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程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非遺 非遺的共享性和文化認同 非遺的中國化保護 非遺傳承人工程和搶救保護 非遺區域性和文化保護區 非遺進校園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理論 非遺的概念和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三個特點 非遺的整體性 非遺傳承人和傳承 傳承和發展 保護非遺的基質本真性 非遺的共享性 非遺是人類文化最大公約數 生產性保護和公產意識 非遺和中國使命 非遺與公共文化 非遺的學科化 學者貢獻和學術發展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和發展 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中國的非遺保護和民族覺醒 非遺保護和政府主導 問題和不足 成就和遺憾 進步與完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