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哲學與人生 (修訂第10版) ISBN:9787520734363 出版社:東方 著編譯者:傅佩榮 頁數:6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23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以西方哲學為經,以東方哲學為緯,輔以宗教、藝術、教育與文化視野,拓展生命格局。西方將哲學界定為「愛好智慧」,哲學的愛好智慧,不僅僅是理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鍊,慢慢擺脫本能的衝動和慾望的困擾。學習哲學,正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價值,明辨是非,指引人生方向,帶領我們步入快樂的生活。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基礎為傅佩榮教授在台灣大學哲學系開設的「哲學與人生」課程,被大學生社團評選為全校最佳通識課程第一名,廣受學生們的喜愛,課堂一直座無虛席。后經作者增補後期的教研心得,總結自己五十年來的哲學心路歷程,新版的字數與篇幅比原版增加50%以上。內容兼顧西方與中國,側重人生與文化,以哲學的思辨方法貫穿其間。 本書開宗明義介紹「哲學是什麼」后,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話與悲劇」。這些是普遍的知識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學的途徑。接著,西方哲學家之中對人生做過親切考察的不在少數,作者以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與當代的「存在主義」為代表,並且以「荒謬之超越」為其壓軸,由此顯示現代人困於荒謬情境,仍可力圖超越。 到了課程後半段,首先綜述「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儒家的風格」與「道家的智慧」,揭示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中也有哲學,也有體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也有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只要心平氣和,不存任何偏見,將會發現所有文化都有其安身立命的秘方。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教授積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學方面的訓練,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學術論著貫通古今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出,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家。 傅教授是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被台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並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獎、台灣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其作品曾獲台灣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 傅教授著作甚豐,出版《哲學與人生》《易經與人生》《推開哲學的門》《心靈的旅程》等圖書逾百種。目錄 推薦序 點燃對智慧的愛周國平新版序 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傅佩榮 初版序 哲學與人生傅佩榮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 第一節 歡迎來到哲學的世界 第二節 人的天性是愛好智慧 第三節 愛好而非擁有智慧 第四節 哲學是練習死亡嗎 第五節 理性反省是關鍵 第六節 我思故我在 第七節 智慧要完整思考人生 第八節 智慧探討的根本問題 第九節 發現而非發明真理 第十節 人生價值需要印證 第十一節 培養思考習慣 第十二節 掌握整體觀點 第十三節 確立價值取向 第十四節 力求知行合一 第十五節 哲學天地,任我遨遊 第二章 思想方法 第一節 從邏輯思考入手 第二節 說話即是判斷 第三節 三段論法 第四節 雙刀論證 第五節 詭辯的陷阱 第六節 有用無用之間的智慧 第七節 語言的有效表達 第八節 說話的幾種類型 第九節 打破常見的假象 第十節 不受干擾與影響 第十一節 由描述找到真相 第十二節 自由想象法 第十三節 閱讀的立足點 第十四節 它究竟說了什麼 第十五節 它想要說什麼 第十六節 它能夠說什麼 第十七節 它應該說什麼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第一節 為什麼要談人性 第二節 打遍天下無敵手 第三節 認識你自己 第四節 善用理性的力量 第五節 信徒最多的宗教 第六節 人是神的形象嗎 第七節 人有原罪嗎 第八節 怎樣才可得救 第九節 這個時代黑暗嗎 第十節 天翻地覆的近代 第十一節 進化論在說什麼 第十二節 人是猴子變的嗎 第十三節 人與動物有何不同 第十四節 人有自由嗎 第十五節 人的出現與任務 第十六節 跨過反省的門檻 第十七節 人的未來何在 第十八節 我該何去何從 第四章 神話與悲劇 第一節 神話是迷思嗎 第二節 萬物互相轉化 第三節 神的恩怨情仇 第四節 由神話而理解 第五節 比歷史更真實 第六節 跨過生命缺口 第七節 世界有意義嗎 第八節 都是神的問題嗎 第九節 誰創造了世界 第十節 誰來拯救人類 第十一節 文化超人來了 第十二節 英雄不死 第十三節 今天需要神話嗎 第十四節 悲劇並不悲哀 第十五節 希臘悲劇之父 第十六節 俄狄浦斯王 第十七節 命運使人偉大 第十八節 近代歐洲的悲劇 第十九節 神話與悲劇的啟示 第五章 蘇格拉底 第一節 從神話走向理性 第二節 靈魂是一種精巧的「原子」 第三節 人是萬物的尺度嗎 第四節 第一位街頭哲學家 第五節 雅典誰最聰明 第六節 誰對神不敬 第七節 聽到精靈說「不」 第八節 人死之後呢 第九節 德行可以教嗎 第十節 靈魂存在嗎 第十一節 一心追求真理 第十二節 傳統是立足點 第十三節 人格的魅力 第十四節 柏拉圖這樣的學生 第十五節 不能沒有蘇格拉底 第六章 西方倫理學 第一節 為什麼要談價值 第二節 什麼是道德判斷 第三節 怎麼做道德判斷 第四節 人是利己的嗎 第五節 使德行成為習慣 第六節 如何培養德行 第七節 大多數人的利益 第八節 如何計算利益 第九節 康德迎向挑戰 第十節 人生四大問題 第十一節 嚴謹的生活態度 第十二節 善意超過一切 第十三節 目的與手段 第十四節 人與人互相尊重 第十五節 對行善的省思 第七章 存在主義的形成 第一節 浪漫主義之後 第二節 丹麥一哲人 第三節 絕望是致死之疾 第四節 勇敢地躍過去 第五節 選擇做自己 第六節 小牧師不信神 第七節 上帝死了 第八節 超人是大地的意義 第九節 求力量的意志 第十節 精神有三變 第十一節 憂患生智慧 第十二節 向上提升之力 第十三節 人生的界限 第十四節 解開密碼 第十五節 四大聖哲 第八章 存在主義的發展 第一節 海德格爾上場 第二節 從時間看人 第三節 向死而生 第四節 推崇老子的西方哲人 第五節 孤獨是唯一的痛苦 第六節 為什麼不重要 第七節 走出自我的框架 第八節 最討厭偽善 第九節 人被判決為自由 第十節 存在先於本質 第十一節 《局外人》的作者 第十二節 以荒謬為方法 第十三節 只有自殺是個問題 第十四節 心理治療新方法 第九章 中國哲學的起源 第一節 中國有哲學嗎 第二節 分辨六家學說 第三節 永恆的理想 第四節 最初的五行 第五節 施政的架構 第六節 最高的準則 第七節 分別對付善惡 第八節 人算不如天算 第九節 善惡報應 第十節 《易經》很神奇 第十一節 誰寫了《易經》 第十二節 誰來說明《易經》 第十三節 乾坤是硬道理 第十四節 居安要思危 第十五節 樂天與知命 第十六節 占卜很准嗎 第十七節 解卦不容易 第十八節 《易經》的啟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