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編輯推薦1 世家文人、江南才女、魯迅文學獎得主潘向黎,40年細讀《紅樓夢》心血之作。2 鳳凰文學獎重磅獲獎作品,小說家潘向黎和小說家曹雪芹關於至情與人性的跨時空對話,寫給所有摯愛有情人生、深情活著的人。3 洞悉《紅樓夢》里的悲喜、愛恨、衝突、聚散與命運,徹悟《紅樓夢》里的真偽、清濁、高下、性靈與境界。4 為何整部《紅樓夢》,皆因寶黛而起?為什麼人人都拿黛玉當擋箭牌?紅樓人物的開口第一句話說了什麼、有何深意?曹雪芹的乾坤大挪移用在了什麼地方?為什麼說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手筆?
內容簡介一千個人心裏有一千部《紅樓夢》,《紅樓夢》里到底是什麼在吸引著所有人?如何真正進入曹雪芹的紅樓夢世界?小說家、學者潘向黎窮四十年細讀《紅樓夢》之功,以深厚的家學積淀為支撐,凝聚成了這部心血之作——《人間紅樓》。在這部作品中,潘向黎以小說家的身份和曹雪芹展開了一場關於至情與人性的跨時空對話:「為何整部《紅樓夢》,皆因寶黛而起?為什麼人人都拿黛玉當擋箭牌?紅樓人物的開口第一句話說了什麼、有何深意?曹雪芹的乾坤大挪移用在了什麼地方?為什麼說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手筆?」潘向黎用豐富的想象力,以當代立場和同為小說家的身份,破解了曹雪芹的文學寫作密碼,讀出了曹雪芹隱藏在文字肌理之中的心跳,洞悉了《紅樓夢》里的悲喜、愛恨、衝突、聚散與命運,徹悟了《紅樓夢》里的真偽、清濁、高下、性靈與境界。講經典、說故事、談人生,潘向黎獨具慧眼看紅樓、酣暢淋漓話人生,她給大眾讀者提供了再次愛上這部生命之書、青春之書、至情之書的機會。
作者簡介潘向黎,小說家,文學博士。現居上海。著有長篇小說《穿心蓮》、小說集《白水青菜》《上海愛情浮世繪》等、專題隨筆集《茶可道》《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等,共三十余種。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鐘山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百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目錄第一輯 華年·情深情淺一切因寶黛而起人人都拿黛玉當擋箭牌賈政父子的孝心小角度知己——從寶玉與妙玉說起局外人與貴公子——寶玉其人賈府的規矩與鳳姐的款段寶釵什麼都有,黛玉只有眼淚胸中純一團活潑潑的天機茶筅、脂硯齋與秦可卿第二輯 心眼·世事洞明開口的第一句話天生當不好丫鬟的晴雯寶釵總能猜對賈母的心思嗎林黛玉為什麼不喜歡李商隱獨有薛蟠,比誰都忙——《紅樓夢》的「忙裡偷閒法」她們都不愛賈寶玉生生世世不願見此人第三輯 天機·夢裡夢外曹雪芹的乾坤大挪移愛情的雷電與煞風景紅樓衣裳與江寧織造紅樓飲食的真滋味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寫的嗎?夢裡的時間和空間從賈探春到林徽因
精彩書摘一切皆因寶黛而起被愛的人,才有人關心她(他)的夜晚,憐惜她(他)的孤單,而有的人,沒有那麼幸運。看看被深愛的林黛玉。她的夜晚,寫得都快成了我們的了,《紅樓夢》讀者的必修課之一就是陪著林姑娘失眠。進賈府的第一個晚上,黛玉睡在和寶玉?室以碧紗櫥隔開的裡間,深夜未睡,在為一來就惹出寶玉摔玉的事而流淚,襲人安慰了她,然後她表示了對通靈寶玉的好奇。木石姻緣是天機,但「還淚」從相逢第一天就開始了。黛玉的夜晚與失眠,有多重要?重要得直接上回目——《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裏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凄涼。知寶釵不能來」,於是寫了《秋窗風雨夕》。吟罷擱筆,方要安寢,丫鬟報說:「寶二爺來了。」一語未完,只見寶玉頭上帶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黛玉不覺笑了:「那裡來的漁翁!"寶玉忙問:『今兒好些?吃了葯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下雨了,黛玉便「知寶釵不能來」,這是人之常情,但寶玉卻冒雨而來。這是愛情和友情的不同。寫寶玉全身雨天的裝束,說明雨下得不小,但是對寶玉來說,看林妹妹是必須的,麻煩、夜黑、路滑、興師動眾都不是問題,到瀟湘館倒像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向林妹妹展示北靜王送的、細緻輕巧的雨天三件套(蓑衣、斗笠、棠木屐)。連黛玉都說:「我也好了許多,謝你一天來幾次瞧我,下雨還來。這會子夜深了,我也要歇著,你且請回去,明兒再來。」難得黛玉這樣溫和、懂事、有分寸,似乎都不像林妹妹了。但是她馬上堅持要寶玉在回去的路上用她的琉璃繡球燈,以免天黑滑倒,還數落寶玉「怎麼突然又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是深度關心,也透著「我怎麼說你都行」的霸氣,是戀人之間的親密。然後寶玉走了,寶釵又派人送來了燕窩,黛玉命人給了她幾百錢,然後——紫鵑收起燕窩,然後移燈下簾,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寶釵,一時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寶玉雖素習和睦,終有嫌疑。又聽見窗外竹梢焦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不覺又滴下淚來。直到四更將闌,方漸漸的睡了。這就是黛玉的一個失眠的夜晚。同是夜晚,如此不同。在整部書中,作者處處給寶玉和黛玉二人這樣的大特寫。那些沒得到這樣待遇的,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因為——整部《紅樓夢》,一切皆因寶黛而起。第一回就說得明明白白: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意欲下凡造歷幻緣」,絳珠仙子為報甘露灌溉之情,決定也去下世為人,用一生的眼淚去償還。那位僧人說:這件事是千古未聞的罕事。他還說了一句泄漏天機的話——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一切只因為這一件事。所有人都是陪他們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寶黛二人,書中的所有人根本不必也不會出現,他們都是因為寶黛二人才來到這個世間,才在《紅樓夢》中出現的。各式各樣的人,才構成人間。而且,有各式各樣的人,自然會有離散、有生死、有衝突。這樣的人間,愛情會有障礙,真心會遇誤解,性靈會遇遮蔽,利益會起紛爭,這樣,絳珠仙子才會有淚可還。絳珠仙子不說用一生的愛去還,她說眼淚,其實就是相知、相思,就是深情、痴情、一往情深。在東方的時空中,眼淚和愛常相伴而來。在仙界和寶黛心目中,愛和眼淚是一件事。認為愛情必定是輕鬆愉快的人,可不必看《紅樓夢》,「以其無深情也」(張岱語)。神瑛侍者為什麼「凡心偶熾」?不知道。我傾向於不用宗教理念去想這個問題,而用人生理念來看。神瑛侍者也許是內心的小火山突然噴發了,有一種力量必須到複雜的世界里去釋放。也許是他明白了必須消滅和真實世界的距離,以有限生命的形式進入那個絕不完美、絕不清靜寧和的世界,去翻滾,去變臟,去破碎,然後重新站立、奮力潔凈、再次完整。用我的朋友梁永安的說法,「生命本身一定要超越一些東西,我們追尋的目的是要越過一些東西,越過是為了放下它。」(《梁永安的愛情課》)反正,神瑛侍者下凡了,絳珠仙子也下凡了。他們都是自己選的。很多人也跟著他們下凡了,這些人下凡是不自覺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此生此際是怎麼回事,他們也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只是這麼多人中的一個。這麼多人,都是陪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來這個世間走一遭的。一切皆因寶黛而起。這不是一個誰是主角的問題,而是一個情感、審美的問題,是很深的心理選擇。如上面所說,曹公特別給寶黛的待遇,這不僅僅是一個小說家對主角的重視——這在技術上是必然的,何消說得,更是曹公的立場。曹公在心理上是寶黛視角,情感上是寶黛立場。寶玉挨打,他真的痛,真的焦急,所以過程特別漫長,救兵來得特別慢。黛玉失眠,就是他失眠,瀟湘館里夜雨,在梧桐和竹梢,也在作者心裏點點滴滴——這樣神仙似的妹妹,又在無邊的哀愁中失眠了,她所憂愁的會不會發生呢?作者知道:會。所以,沒辦法讓她不憂愁,只能看著她的眼淚和雨珠一起點點滴滴,空階滴到明。如果你是一個一直失眠或失眠過的人,你會明白,失眠的時間有多漫長,每一晚的失眠又有多麼不同,所以失眠對失眠的人是有重大意義的,是不容忽略的。既然是寶黛立場、寶黛視角,所以寫寶釵就有距離。不是因為寶姑娘收斂、莊重、看不透,而是她不是「自己」這一邊的,她再完美、再可敬可親,終究是「旁人」。只知道她正統,不知道她是否藏奸;只知道她務實而理性,不知道她是否冷酷;只知道她也會臉紅,不知道是否對寶玉動了心;只知道她寫詩會翻出新意,不知道她對未來是隨遇而安還是有野心紅樓人物的品鑒,曹公屢屢玩障眼法,他有時會明明寫寶釵完美,但其實再完美的旁人也是旁人,而寶黛才是「自己」。賈母雖親,但最親近的長輩終究也不過是親近的旁人。所以始終不知道她對木石姻緣和金玉良緣怎麼想的。賈母的心思,不要說讀者要猜,寶黛也要猜測,這就對了。對於金玉良緣,王夫人和薛姨媽的心思肯定是一樣的。除了門當戶對、親上加親、互補短板(薛家富而不貴,賈家貴而內囊漸盡)這些顯而易見的原因,還有血緣關係之間的互相依戀,這是潛在而巨大的感情內驅力。如果寶釵嫁給寶玉,薛姨媽一家可以就此依賈府生活,這意味著兩件事:薛姨媽和寶釵母女二人可以不分開,薛姨媽和王夫人可以長久姐妹做伴。這一點,看看薛姨媽來的時候王夫人的反應,就可以知道:「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姊妹們暮年相會,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王夫人平時的人設是:懶得管家、愛清靜、比較淡漠,其中應該也有長期受拘斂的疲憊和無人說心裡話的孤單,唯有薛姨媽來和元春省親,她流下了喜淚。薛姨媽是她的親妹妹,寶釵這個外甥女其實像她的大半個女兒,是很貼心的。許多人說黛玉身體不好,個性刁鑽,難討婆婆喜歡,其實似是而非。只要想想黛玉的母親只是王夫人的小姑子,寶釵的母親是王夫人的親妹妹,就明白不用論到身體和性情,在王夫人這裏,黛玉肯定輸了,而且無法扳回。還有一個關鍵的人物是賈母。賈母毫無疑問最愛和最在乎寶玉,所以人們揣測她的主意的時候,總是從她為寶玉打算這個單一立場出發:寶釵端莊平和、面面俱到,寶釵更懂事,寶釵人緣好,寶釵身體健康(會長壽和有利於生育)似乎忽略了賈母的智慧,也無視賈母對黛玉的感情。先說對黛玉的感情,從黛玉進賈府,賈母把她摟在懷裡大哭,其實就打定了主意要把這個外孫女撫養大了,等到林如海也去世了,賈母根本沒有也不用吩咐:要再把林姑娘帶回來,賈璉就理所當然地把黛玉帶回來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黛玉從此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員了。賈母始終是疼愛黛玉的,在第三代裏面僅次於寶玉,對她的個性也相當寬容,寶釵教育黛玉的那些話,賈母都沒有對黛玉說過,即使抱怨「兩個玉兒」也透著至親骨肉、不可能割捨的那種親。這樣的外祖母,她不可能不替外孫女的歸宿考慮。為了保障黛玉的人生,首選就是讓她留在賈家,留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將來留在她的舅舅賈政的眼皮底下,那麼合適的人選只有一個:寶玉。寶玉離了黛玉就活不成的樣子,賈母看在眼裡,並沒有緊張或者不滿,因為這是她心裏默許的。最懂賈母心思的鳳姐和比較機靈的僕人,都認定將來寶玉和黛玉是一對兒,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賈母的心思和做法影響下達成的共識。不然,在談論寶玉終身大事的同時,他們也必然會談論黛玉將來的歸宿,但是他們都沒有,顯然他們都知道:黛玉不用出嫁,黛玉會永遠在賈府。而能夠讓黛玉永遠在賈府,最自然而然的出路不就是讓她從賈母的外孫女變成賈母的孫媳婦嗎?賈母為什麼沒有明說?不好說。一方面可能是寶黛都還小,另一方面可能擔心說早了賈政夫婦反對(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寶玉讀書上進),第三方面可能怕說破了,寶黛反而要拘禮,不如先讓他們以兄妹的關係混在一起再玩幾年。賈母不擔心黛玉的身體嗎?應該沒那麼擔心,因為她其實多少知道黛玉是心病,因此有把握姻緣美滿之後,黛玉身體會好起來的。至於很多人說的黛玉可能無法生育,賈母恐怕不會太擔心,體弱的女子往往不影響生育,而且生育後身體好轉,賈母肯定知道。再一說,即使黛玉真的不能生養,因為當時是萬惡的一夫多妻制,那麼讓妾室生幾個,也就是了。孩子們還都得認黛玉為唯一的正牌母親呢。看看探春是怎麼對待王夫人和趙姨娘的,便可以明白。賈母為什麼誇寶釵?因為她是客人啊,而且是一個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女孩兒,又那麼努力地對長輩投其所好,作為一個審美眼光很不錯的老太太,誇寶釵一點都不奇怪。特別喜歡寶琴,則是一半一半,一半是對出色的女孩兒的習慣性欣賞,另一半似乎是故意在告訴王夫人和薛姨媽:自己並沒有對寶釵懷有特別的興趣。她問寶琴的生辰八字,哪裡是想為寶玉求娶?分明是告訴薛姨媽:對你和你姐姐處心積慮要成就的金玉良緣,我根本沒有放在心裡,寶釵是好姑娘,但是和我家寶玉沒關係。至於在清虛觀里對張道士說的那番話,什麼有合適的人家你就幫我打聽著,還裝模作樣地開出特別低的條件,明顯是場面話,順便掩飾一下真實打算。可憐寶黛生了冤枉氣。在曹公原來的情節里,後來巧姐落難,多虧了劉姥姥解救,帶回家將她嫁給了自己的孫子板兒。連劉姥姥這樣的村婦都知道,對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最根本的疼愛,就是給她一個家,而且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連劉姥姥都懂得的,見多識廣、大局觀很好的賈母豈能不知?迎春出嫁,她心裏明白不是好姻緣,但是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