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信仰 馬松紅 97875227219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與信仰
ISBN:978752272197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馬松紅
頁數:27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92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基督教總是宣稱自己是歷史的宗教,並意圖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神學和教義體系。這種做法,一方面使基督教與純粹神話故事相區別,但另一方面卻又讓它不得不承擔證實自身歷史基礎的責任。本書從啟蒙運動之後基督教信仰與歷史兩者之間的關係問題出發,聚焦于德國現代著名神哲學思想家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Wolthart Pannenberg, 1928-2014),著重闡述了其思想中上帝的啟示與歷史、耶穌基督的救贖與歷史、人的本性與歷史以及終末復和與歷史等幾方面的關鍵問題。遵照美國著名新約學者詹姆斯·羅賓遜和過程神學家約翰·科布的論斷,本書認為,潘能伯格提出了一種既不同於卡爾·巴特上帝之道神學,又有別於魯道夫·布爾特曼存在主義神學的「第三種神學方案」。這種方案不僅很好地回應了近代歷史思維和方法對基督教信仰的挑戰,更促進了基督教理解的現代轉型。

作者簡介

馬松紅,1991年生,甘肅西和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甘肅省哲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宗教哲學、現代基督教思想。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廳局級項目2項,在《宗教學研究》《基督教學術》等雜誌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多篇,其中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現代神學的歷史處境
第二節 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綜述
第一章 信仰與歷史關係的問題史回顧
第一節 古典思想與歷史的互動
一 希羅思想與歷史
二 猶太觀念與歷史
三 傳統基督教思想與歷史
第二節 信仰與歷史關係的新處境和新難題
一 歷史批判方法
二 萊辛的鴻溝
三 黑格爾的貢獻
四 特洛爾奇的難題
五 現代神學的總體反應:從巴特到潘能伯格
第二章 上帝的真理及啟示
第一節 上帝的真理及認識:兩種路徑
一 自然神學
二 啟示神學
第二節 啟示與歷史
一 巴特:啟示作為上帝之道
二 潘能伯格:啟示作為歷史
第三節 爭議與轉變:潘能伯格和他的批評者
一 直接啟示還是間接啟示
二 啟示作為歷史整體
三 信仰與知識
四 莫爾特曼的質疑
第三章 耶穌基督:歷史與救贖
第一節 歷史耶穌的形象
一 基督教內部的形象:福音書敘事
二 典外文獻及歷史學家的觀點
三 三次有關歷史耶穌的探索
第二節 基督論的基本問題
一 基督論的論題、方法和類型
二 歷史耶穌的神性根據
第三節 復活是一個歷史事件?
一 巴特:復活作為上帝的行動
二 布爾特曼:復活作為奇?
三 潘能伯格:復活作為歷史事件
第四節 拿撒勒人耶穌與人的救贖
一 拿撒勒人耶穌的職分與使命
二 拿撒勒人耶穌的命途及拯救意義
第四章 人是什麼:「斯芬克斯之謎」的神學問答
第一節 基礎神學人論:自下而上的考察
一 借力哲學人類學對人獨特性的釐定
二 向世界進而向上帝開放
三 人的自我中心性與罪
四 作為社會和歷史的人
第二節 教義學人論:自上而下的考察
一 人的被造與上帝的形象
二 人的不幸與罪
三 罪責、罪價與人的被贖
第五章 終末歷史的拯救與復和
第一節 復和作為終末歷史的拯救
一 上帝作為將來的權能
二 耶穌基督的信息及其終末拯救的預告
三 人的終極命運與盼望
第二節 復和作為三一上帝的歷史行動
一 復和作為父與子的歷史行動
二 復和在靈當中的完成
第三節 教會在終末復和事件當中的參与
一 教會的本質和使命
二 教會作為在基督里拯救的奧秘
第四節 終末視域下的今世倫理
一 終極之事與次終極之事
二 朝向終末拯救與復和的倫理準備
結語:神聖與凡俗的歷史相遇
附錄1 :潘能伯格生平著作年表
附錄2:重要人名、譯名及術語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