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李傳訓 97875702313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長江文藝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戰爭論
ISBN:9787570231324
出版社:長江文藝
著編譯者:(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李傳訓
頁數:2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71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戰爭論》是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其戰爭謀略、戰略智慧,既有極高軍事價值,也對當代和平時期的商戰、經濟戰、外交戰甚至文化戰等具有指導價值和借鑒意義。編譯者是解放軍現役軍官,熟諳當代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結合當前國際態勢,闡述了許多當代軍事理論和個人見解,做了長達2萬字的長序,是對本書思想謀略的深度發掘和延伸,對當代讀者更好理解這部著作具有指導作用。 《戰爭論》是作者遺作,他去世時尚未修訂成書,由後人整理出版,其體例並不成熟,內容極其繁雜,且多有晦澀難懂之處。同時,受歷史的局限,作者當年的論述和觀點,多有不符合當下實際的東西。本書編譯者作為當代軍事專家和學者,從實際出發,去粗取精,刪除了部分晦澀的章節和不符合時代的內容。保留下來的,都是這部著作的精華,方便讀者快速掌握本書的精髓。

內容簡介

《戰爭論》是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軍事哲學的奠基之作。作者親歷歐洲近代多場重要戰爭,在本書中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指出戰爭是發展變化的,對戰略與戰術、進攻與防禦、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常備軍戰爭與人民戰爭等問題做了重要論述。它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思想理論和謀略智慧已遠超軍事範疇,為後世的諸多政治家、外交家、企業家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提供重要指導和參考。 本書編譯者在翻譯整理的基礎上做了長達2萬字的長序,不僅系統總結了《戰爭論》的思想價值與歷史地位,還結合當代戰爭的特點與規律,就戰爭觀念、兵書作用、戰爭性質、戰略思想以及當代戰爭的手段、戰法等,闡述了自己的認識,是對原作的補充與延伸。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德國軍事理論家,軍事歷史學家,近代軍事戰略學奠基人,普魯士軍隊少將。他一生參加了四次著名戰役:萊茵戰役、奧斯塔德會戰、法俄戰爭和滑鐵盧戰役。他的不朽兵學巨著《戰爭論》是所有軍人必讀的兵學「聖經」,被公認為是西方軍事思想的代表,他被稱作「西方兵聖」。

目錄

作者自序
作者說明
初版序
編譯者再版序
兵不厭詐,戰無定法
第一卷
第一篇 論戰爭的性質
第一章 什麼是戰爭
第二章 戰爭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三章 軍事天才
第四章 戰爭中的危險
第五章 戰爭中的勞累
第六章 戰爭中的情報
第七章 戰爭中的阻力
第八章 結束語
第二篇 論戰爭理論
第一章 軍事藝術的區分
第二章 關於戰爭理論
第三章 軍事藝術或軍事科學
第四章 方法主義
第五章 批判
第六章 關於史例
第三篇 戰略概論
第一章 戰略
第二章 戰略要素
第三章 精神要素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五章 軍隊的武德
第六章 膽量
第七章 堅忍
第八章 數量上的優勢
第九章 出敵不意
第十章 詭詐
第十一章 空間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二章 時間上的兵力集中
第十三章 戰略預備隊
第十四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十五章 幾何要素
第十六章 軍事行動中的間歇
第十七章 現代戰爭的特點
第十八章 緊張與平靜
第四篇 戰鬥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現代會戰的特點
第三章 戰鬥概論
第四章 戰鬥概論(續)
第五章 戰鬥的意義
第六章 戰鬥的持續時間
第七章 決定戰鬥勝負的時刻
第八章 戰鬥是否需經雙方同意
第九章 主力會戰
第十章 主力會戰(續1)
第十一章 主力會戰(續2)
第十二章 戰略上利用勝利的手段
第十三章 會戰失敗后的退卻
第十四章 夜間戰鬥
第二卷
第五篇 軍隊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戰區、軍團和戰局
第三章 兵力對比
第四章 各兵種的比例
第五章 軍隊的戰鬥隊形
第六章 軍隊的一般配置
第七章 前衛和前哨
第八章 先遣部隊的行動方法
第九章 野營
第十章 行軍
第十一章 行軍(續1)
第十二章 行軍(續2)
第十三章 舍營
第十四章 給養
第十五章 作戰基地
第十六章 交通線
第十七章 地形
第十八章 制高
第六篇 防禦
第一章 進攻和防禦
第二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術範圍的比較
第三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略範圍的比較
第四章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禦的離心性
第五章 戰略防禦的特點
第六章 防禦的手段
第七章 進攻和防禦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抵抗的方式
第九章 防禦會戰
第十章 要塞
第十一章 要塞(續)
第十二章 防禦陣地
第十三章 堅固陣地和營壘
第十四章 側面陣地
第十五章 山地防禦
第十六章 山地防禦(續1)
第十七章 山地防禦(續2)
第十八章 江河防禦
第十九章 江河防禦(續)
第二十章 沼澤地防禦和泛濫地防禦
第二十一章 森林地防禦
第二十二章 單線式防禦
第二十三章 國土的鎖鑰
第二十四章 翼側活動
第二十五章 向本國腹地退卻
第二十六章 民眾武裝
第二十七章 戰區防禦
第二十八章 戰區防禦(續1)
第二十九章 戰區防禦(續2)
第三十章 戰區防禦(續3)
第三卷
第三卷出版說明
第七篇 進攻(草稿)
第一章 從進攻與防禦的關係看進攻
第二章 戰略進攻的特點
第三章 戰略進攻的目標
第四章 進攻力量的削弱
第五章 進攻的頂點
第六章 消滅敵人軍隊
第七章 進攻會戰
第八章 渡河
第九章 對防禦陣地的進攻
第十章 對營壘的進攻
第十一章 山地進攻
第十二章 對單線式防線的進攻
第十三章 機動
第十四章 沼澤地、泛濫地和森林地的進攻
第十五章 尋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第十六章 不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第十七章 對要塞的進攻
第十八章 對運輸隊的攻擊
第十九章 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
第二十章 牽制性進攻
第二十一章 入侵
附錄:關於勝利的頂點
第八篇 戰爭計劃(草稿)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戰爭的內在聯繫
第三章 對戰爭目標的進一步探討
第四章 對戰爭目標的進一步探討(續)
第五章 政治目的和政治工具
第六章 有限目標的進攻戰
第七章 有限目標的防禦戰
第八章 以打垮敵人為目標的戰爭計劃
附錄:作者在1810年、1811年、1812年為王太子殿下講授軍事課的材料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