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寫作 李安定 97875604467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北大學
NT$3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0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聞評論寫作
ISBN:9787560446776
出版社:西北大學
著編譯者:李安定
頁數:32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6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多年以來,新聞評論課程在專業教學中往往有邊緣化傾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教學中有一種錯覺,很多專業教師認為這類課程理論彈性和餘地較大,主客交融的特點使得立論難有固定判斷框架及價值標準;另一方面是在強調新聞評論政論性特點的同時,課程教授的內容難有新聞實踐來加以檢驗。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中的「習」難以落到實處。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現象一直困擾著新聞評論寫作的課程教學。
2019年上半年,西北大學啟動了「西北大學高水平教材(專著)出版培育項目」,受時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王春泉教授以及西北大學出版社馬來社長的鼓勵,我接受了編寫《新聞評論寫作》教材的任務。受任以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內心激動是因為,我終於可以將多年的評論實踐進行系統總結了。多年以來,雖然我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但是與其他專業教師略有不同的是,從2008年開始,業餘時間我一直在多家媒體擔任評論員,時而還為黨報撰寫評論文章,積累的文字材料有30多萬字,內心異常迫切地希望把這些經驗之談進行理論總結;內心惶恐不安則是擔心,與學術著作不同,教材必須高屋建瓴,同時又要深入淺出,我總是擔心自己的理論難以駕馭紛紜複雜的社會實踐。因而,接受任務之後,我一直在忙亂中拖延著,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召開了教材編寫啟動會,確定了教材的編寫思路、內容和框架。在2020年下半年交稿之後,我又在初稿的基礎上多次刪改,再經過與新聞評論課程及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的「新聞評論」工作坊的實踐磨合,才使這本教材猶如田野中搖曳的小草,終於羞澀地與大眾見面了。

目錄
本體篇
第一章 新聞評論的概念與結構
第一節 新聞評論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新聞評論結構的邏輯層次:知曉、理解和引導
第二章 報刊新聞評論的形態與特徵
第一節 「重要」型評論——社論、評論員文章
第二節 「短小」型評論——短評、編者按
第三節 「集納」型評論——專欄評論、雜文
第四節 「圖片」式評論——新聞漫畫
第三章 廣播新聞評論的形態與特徵
第一節 廣播評論的類型
第二節 廣播評論的特點
第四章 電視新聞評論的形態與特徵
第一節 電視新聞評論概要
第二節 電視新聞評論的形態
第三節 電視新聞評論的特點
第四節 新的挑戰與迎戰
第五章 網路新聞評論的形態與特徵
第一節 網路新聞評論概況
第二節 媒體把關人新聞評論
第三節 機構新聞評論
第四節 自媒體新聞評論
第五節 網路新聞評論的新趨勢
範疇篇
技巧篇

精彩書摘
《新聞評論寫作》:
三、社論與評論員文章的傳播特性
社論和評論員文章作為報刊評論中最重要的一環,一般都發布在頭版的位置,字數上沒有固定的要求,一般社論的規格會稍高於評論員文章,都是針對當前重大事件、局勢發表的言論,二者具有以下幾項特徵:
(一)重要性
與其他報刊評論形態比較,社論和評論員文章一般都代表編輯部和同級黨委發言,表明黨的立場態度、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等,在選題、編排和影響三個方面都呈現了其重要性。
在選題上,社論與評論員文章聯繫黨的大政方針,就國內外當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事件和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選題宏大且重要。學者朱子函曾對《人民日報》的「任仲平」文章進行了整理分析,發現從1993年刊登第一篇《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任仲平的選題立論都集中在政策及國家重大事件上,在2008年尤其明顯,涵蓋了北京奧運會、汶川特大地震、改革開放30年等一系列事件。重要的選題不僅表現在「向上」闡釋國家政策方針,也表現在「向下」服務群眾、評議民生重大問題。比如,2019年獲得中國新聞獎的評論文章《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哪來那麼多「表叔」「表哥」》都緊貼民生時事,是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在編排上,重要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大多都刊發於報紙頭版或者報眼的位置,通過加大字型大小,改變字體,加框等方式將其排列在最顯眼的位置,有時一篇社論文章會佔據半個版面甚至整版。一些市場化、娛樂性的報刊也會將社論和評論員文章放置在評論版的頭條予以強調。報刊編輯部的排版以及領導層的重視能夠將重大事件和媒體聲音及時向群眾傳遞,增強傳播效果。
在影響力上,社論一般直接表達編輯部和同級政府黨委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其導向性和影響力是其他評論文體所不能替代的,是一種最重要的評論形式,被人們稱為「黨報的元帥」。
(二)權威性
權威性也來源於傳播主體的重要性。一方面,社論是黨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傳達黨委和政府的聲音,在重大事件重大節點上,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措施,因而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強大的公信力,地方黨政媒體也會將社論文章作為黨的重要文件進行學習。另一方面,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很多都是邀請專家學者以及權威人士參与,他們或者提供一定素材,或者對事件進行自己的分析評論,內容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除了一些有明確個人署名的文章,社論大部分是多人共同完成的,經過了集體討論思考,是集體智慧的產物。這種集體性使得評論文章更為深刻,更加權威。
(三)批判性
批判型社論在評論文章中佔據一定的比重,由於規格高、主題重大,常常從宏觀層面解讀和分析問題,對於社會上的各種極端問題、負面事件採取公開批判的態度。以澎湃新聞為例,在2020年4月發表的20篇社論中,其中有7篇文章都是批判性題材,如《新證券法就是要讓「瑞幸們」付出代價》是針對瑞幸造假事件針砭時弊;《托牢「腳底下的安全」》《房住不炒,守「貸」有責》是對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等破壞經濟發展大局的行為的重拳出擊。這種公開的批判加上社論自身的權威性使得這樣的批判性文章更具有威懾力,也能夠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功能。
(四)建設性
社論的威力在於監督,其未來的發展之路在於建設性。如前所述,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在很多時候都是編輯部成員以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集思廣益的結果,其職責是針對現實生活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進行闡述,或是對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提出建設性意見。其建設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啟迪民智,幫助讀者對理論政策提高認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為國家宏觀政策及地方發展把脈,充分彰顯其「喉舌」作用。
(五)嚴謹性
社論的嚴謹性體現在正確把握中心思想,嚴格把關內容,精準表達語言等方面。在評論寫作過程中行文及修辭都要客觀而精確,因為其「重要性」和「權威性」要求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必須嚴謹。社論及評論員文章代表的是編輯部和同級政府,如果出現不嚴謹或者重大錯誤,不僅會損害媒體形象,也會誤導受眾,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人民日報》的一般做法是,編輯部事先研究和審定社論的內容綱要,然後由社論作者寫成初稿並列印幾份在編輯部討論修改,如有需要再請專家審閱,最後交總編輯定稿,必要時再送中央負責同志定稿。社論或者評論員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打磨形成的,一個詞語甚至標點符號都會是修改對象。比如,在總結我國一段時間以來的發展變化時,常常會使用「逐漸」「基本上」「較快」等限定性詞語,使表達更為客觀和精準。

前言/序言
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論辯使人睿智,寫作使人嚴謹。」在一個言說表現形式日趨多元的當下,以語言文字作為介質的書面寫作,依然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傳播形式。它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基本手段,更是人類傳遞情感、凝聚思想的重要方式。在強化采寫編評一體化的新聞傳播實踐領域,新聞評論一直是媒體的旗幟與靈魂所在,在鏈接媒介生態和社會生態,促使二者良性互動方面擔負著重要責任。在網際網路時代,新聞評論不但是體現主流媒體競爭力的新增長點,更是媒體引導輿論的重要體現。
多年以來,新聞評論課程在專業教學中往往有邊緣化傾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教學中有一種錯覺,很多專業教師認為這類課程理論彈性和餘地較大,主客交融的特點使得立論難有固定判斷框架及價值標準;另一方面是在強調新聞評論政論性特點的同時,課程教授的內容難有新聞實踐來加以檢驗。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中的「習」難以落到實處。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現象一直困擾著新聞評論寫作的課程教學。
2019年上半年,西北大學啟動了「西北大學高水平教材(專著)出版培育項目」,受時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王春泉教授以及西北大學出版社馬來社長的鼓勵,我接受了編寫《新聞評論寫作》教材的任務。受任以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內心激動是因為,我終於可以將多年的評論實踐進行系統總結了。多年以來,雖然我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但是與其他專業教師略有不同的是,從2008年開始,業餘時間我一直在多家媒體擔任評論員,時而還為黨報撰寫評論文章,積累的文字材料有30多萬字,內心異常迫切地希望把這些經驗之談進行理論總結;內心惶恐不安則是擔心,與學術著作不同,教材必須高屋建瓴,同時又要深入淺出,我總是擔心自己的理論難以駕馭紛紜複雜的社會實踐。因而,接受任務之後,我一直在忙亂中拖延著,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召開了教材編寫啟動會,確定了教材的編寫思路、內容和框架。在2020年下半年交稿之後,我又在初稿的基礎上多次刪改,再經過與新聞評論課程及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的「新聞評論」工作坊的實踐磨合,才使這本教材猶如田野中搖曳的小草,終於羞澀地與大眾見面了。
當然,十多年評論員時光的打磨以及內心對教學的熱愛,已經讓我產生了一種執念:這本教材猶如自己的孩子,它也許有很多毛病,但它是我與社會相遇、與學生對話跌跌撞撞歷程的教學確證。生活在這個思想激蕩、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當通過評論在教學中發出屬於時代的強音。我力圖使該教材真正地對新聞評論寫作「有用」,真正成為「經驗之談」。因而其中使用的一半以上的案例,都是由我本人創作並播出或刊發的,其內容涵蓋了口語傳播和書面寫作的不同範疇,但我儘力將語言界定在「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縮小兩種表述的距離,從而達到「我口說我心」的境地。為了便於記憶和運用,我又將各種寫作技巧縮減為宛如劍譜的口訣,在標題上加以呈現,便於新聞評論學習者掌握。此外,教材各章之間相對獨立,也不會給學習者造成邏輯遞進形成的運用障礙。最後,除使用本人創作的評論素材外,我還選擇了部分獲「中國新聞獎」的優秀評論作品,使得內容論證更具權威性。
在基本架構成型之後,我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寫作。教材初稿完成後,我的十幾位研究生又對初稿進行了認真的審校。其中範疇篇和技巧篇共14章內容是由陳婧、馬梓譯、肖丹、孫夢桐、李文瑞、韓天龍、梁佳鷗、李宇、方曉月、秦彤和羅榕11位同學共同審校,與此同時,李宇、方曉月、秦彤3位同學還承擔了主體篇中第二、三、四章的初稿創作,我再在她們初稿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或重寫。在此,我要向這十幾位碩士研究生表示深深的感謝,是他們讓教材充滿了青春的氣息和科學的精神。同時還要感謝西北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等開設過新聞評論寫作的同學們,是這些可愛的同學們通過熱烈的討論使得教材更接地氣,是他們讓我常懷憂患之心,登高望遠,在評論寫作中對國事民瘼縈懷思索,對人生價值深刻詰問。
最後我要深深地感謝西北大學出版社的馬來社長,張萍總編輯及許歡妮、柴潔等多位編輯,你們的盡責嚴謹和對教學的熱忱支持讓我感佩不已,和你們的多次交往,總讓我覺得走在邊家村的艷陽下,幸福曾經那麼易得。
雖然我在編寫教材時已盡了最大努力,但是這部教材肯定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同行專家、讀者朋友不吝指正,以便在修訂時進一步完善提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