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媒介文化十講 ISBN:9787567243668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曾一果 頁數:2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67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從攝影術、電影到電視、互聯網乃至今天的新媒體,隨著社會和媒介技術的發展,加之政治、經濟等的影響,媒介文化的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反過來,近代以來媒介文化的翻陳出新也深刻影響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秩序和結構。特別是許多新的媒介文化景觀湧現出來,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術界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對此加以考察和研究。本教材從批判的理論視角切入,仔細考察媒介文化的基本理論、內涵特徵和現象類型,深入分析媒介文化的批評理論、技術邏輯、身份認同等方面的議題,為人們更好地理解當代形形色色的媒介文化景觀、現象提供理論基礎和分析框架。作者簡介 曾一果,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暨南大學新媒體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理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媒介文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文化、城市傳播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項目十多項。出版有《西方媒介文化理論研究》、《中國傳媒文化百年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等專著多部。成果曾獲教育部第八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江蘇省第十四、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目錄 導論 理解媒介文化第一節 對文化的闡釋 第二節 從大眾文化到媒介文化 第三節 媒介變革與文化變遷 第四節 批判視角下的媒介文化識讀 第一講 媒介文化的批判理論溯源 第一節 資本主義文化危機與文化工業批判 第二節 文化研究學派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三節 媒介、意識形態與文化霸權 第四節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興起 第二講 媒介文化演化的技術邏輯 第一節 技術邏輯下的媒介演化 第二節 數字技術革命 第三節 數字時代的媒介文化表徵 第四節 媒介技術的未來面向 第三講 社交媒體與數字交往 第一節 雲端交往:媒介與社會交往的協同演進 第二節 社交媒體:社會交往的新型基礎設施 第三節 場景傳播:社會交往的時空重構 第四節 連接文化:數字交往的文化取向 第四講 視覺傳播與視頻文化 第一節 視覺、媒介與文化 第二節 視覺文化傳播與觀看之道 第三節 從「圖像文化」到「視頻文化」 第四節 抖音與快手:短視頻文化的兩種日常景觀 第五講 圈層文化與文化破壁 第一節 數字時代的文化圈層 第二節 文化圈層的碰撞、交流與融合 第三節 B站:二次元的「文化破壁」 第四節 中華傳統文化的「出圈之旅」 第六講 性別政治與賽博女性主義 第一節 媒介與性別認同 第二節 媒介化社會的性別展演 第三節 性別政治與身份建構 第四節 賽博女性主義與後人類 第七講 媒介文化與青年亞文化 第一節 青年亞文化及其風格的形成 第二節 大眾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從反主流文化到賽博文化 第四節 數字時代的「后亞文化」 第五節 數字媒介時代我國青年群體的亞文化實踐 第八講 文化資本與粉絲文化 第一節 場域、文化資本與媒介文化 第二節 數字媒介時代的文化參与 第三節 瘋狂的粉絲與飯圖文化的形成 第四節 飯圈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第九講 媒介記憶與身份認同建構 第一節 記憶、文化記憶與媒介記憶 第二節 數字媒介時代的記憶文化 第三節 懷舊與追慕:記憶裝置的三重機制 第四節 數字記憶研究的未來 第十講 媒介傳播與文化傳統 第一節 全球化與媒介帝國主義 第二節 去西方化媒介研究訴求 第三節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傳播視角的發現 第四節 數字時代的中國文化傳播與傳統的重續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