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的賀州 胡慶生 97875598615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44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青銅時代的賀州
ISBN:9787559861542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胡慶生
頁數:3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5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文化遺存一直是文明薪火相傳、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是一個地方文脈不斷流的重要保證。《青銅時代的賀州》就是要藉助考古發現的文化遺存,通過集合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賀州青銅文化內涵,把賀州市在青銅文化這個時代的歷史文脈續接起來。

作者簡介
胡慶生,男,湖南省衡南縣人,現任賀州市博物館館長,賀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參与編撰多部學術著作並獲獎,其中《賀州瑤族》獲廣西文化廳、廣西博物館協聯合授予的第一屆廣西博物館協著作類優秀作品獎。
余秀忠,女,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人,1988年賀縣師範學校中專畢業並留校工作,2004年7月廣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職本科畢業,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廈門大學新聞偉播系進修學習,2010年6月廣西師範大學漢語言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2016年8月至今在賀州學院工作,中級職稱。
孔慶芳,女,廣西藤縣人,在職大專學歷,桂林電子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1988年11月參加工作,2007年1月從賀縣農機廠圖書閱覽室調入賀州市圖書館工作至今。2020年12月獲評圖書系列中級館員。
曾志,男,湖南邵陽人,新華社簽約攝影師,嶺南詩社會員。曾在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學習。已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半月談》《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廣西日報》等報刊發表新聞稿、圖片、思想隨筆兩千余篇(幅),計50餘萬字。

目錄
一、賀州青銅時代概念說明
二、賀州青銅遺存的發現歷史
三、賀州常見青銅器物和雜形器物
四、賀州青銅器上的常見紋飾
五、賀州青銅器的生產加工
六、賀州青銅文化的時代序列
七、賀州青銅文化的精神追求
八、賀州青銅時代的越文化屬性
九、賀州與楚的關係
十、秦平嶺南與漢平嶺南兩次戰爭中的賀州
十一、青銅時代賀州社會形態的演變
附錄一:賀州市博物館 111 件青銅器藏品成分檢測表
附錄二:賀州市博物館琉璃和瑪瑙飾珠半定量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表
附錄三:賀州市博物館琉璃和玉器類藏品物相分析結果表

前言/序言
南嶺地區古代被稱為嶺海,群峰峙連,鱗次櫛比,在群峰之間散落的大小盆地不可勝數。從史載看,在遠古時期,一個或多個盆地內會分佈有不同的部族,雖然從總體上看他們都是越人,但文化面貌、社會歷史進程各不相同,自古即是百越之地。先秦至西漢初期,是中華民族大變革、大融合時期,曾經的原始部族演化出無數的方國,許許多多的方國和部族後來又被統一成為秦帝國和漢帝國的一部分,在不斷分合的歷史演進中,各個地域文化的活力因為交流與融合而一次次提升,地域的社會形態也在快速變革。這種分合嬗變的歷史和百越地區複雜的族源關係、社會形態,以及快慢不一的發展水平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而學術界對這一歷史時期百越地區的研究非常活躍。
嶺南地區的青銅器使用高峰期與中原有別,中原地區的青銅時代集中於先秦時期,嶺南地區則集中於春秋至西漢時期。從已有的研究情況看,關於嶺南地區從先秦至漢代的研究所涉及的地域範圍很大,要麼是整個嶺南,要麼是整個廣西或整個廣東,有的更是擴及嶺南加東甌地區,又或者是整個越族地區。研究對象的範圍區間廣闊雖然能明確域內的文化共性,卻無法理清局部範圍中的區塊特色。特別是桂東粵西地區,由於這裏地處桂粵湘三省區之間,如果不作專項研究,則它的歷史文化面貌就會非常模糊,僅是這一時期的族源就可以介於甌、駱、楚、南越、揚越(古又作「楊越」)等各種概念上的族群之間,似是而非,莫衷一是。
另外,桂東粵西地區在西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前就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走廊,民間傳說早在史前時期,舜帝就已經南巡到桂東與湘西南交界處的五嶺北麓;從西周開始,中原和楚地的青銅文化已經沿著桂東和粵西地區的萌渚嶺通道、越城嶺通道不斷向南播遷;後來,在秦平嶺南、南越斷新道自保和漢平南越等歷史大事件中,桂東和粵西地區又都是攻防各方的交鋒前線,各方都需要投入重要力量加強經營。不對桂東粵西地區這一特定區域在先秦至西漢早期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展開研究,則這一時期對華南地區文化交融具有非常意義的區域歷史脈絡就會變得十分簡弱。
鑒於目前對百越地區的史學研究因區塊研究不夠細緻,導致研究成果與百越地區複雜歷史面貌和歷史演進的廣闊空間不相匹配。本書擬對百越地區的賀州這一特定空間的青銅文化嘗試系統研究,彌補學術空白。
賀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地當五嶺南麓。東為廣東省肇慶市、東北為廣東省清遠市,南及西南為廣西梧州市,西北為廣西桂林市,北為湖南永州市。賀州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饒,是理想的人居之所,經過幾千年歷史文明進程的洗禮,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賀州歷史源遠流長,至遲在晚更新世,賀州就有了人類活動。2009年,鐘山龍潭角岩遺址發現的17顆人類牙齒,經測定為5萬至10萬年前的遺物。2014年,富川狗公山遺址發現了1 1萬年前的陶片,為賀州迎來了第一道文明之光。在八步區寺平山遺址中發現的貝丘遺址和在信都平原上發現的大石鏟,表明早在青銅文化之前,嶺南特有的文化基因就已經在賀州成形。
迄今賀州已經發現有一定數量的西周晚期至西漢晚期的青銅文化遺存,立頭崖廈葬、龍中山岩洞葬、田廠墓群、陶屋墓群、野筋寨遺址、里松遺址等一系列青銅文化遺存勾勒出賀州青銅文化譜系和年代序列。但是由於缺乏文獻史料的記載和系統性研究,從西周晚期至西漢晚期賀州的青銅文化經過了一個怎樣的發生和發展的變化過程,歷來都模糊不清。不解決好這一文化斷層,就無法推動賀州的文明探源工程向縱深發展;就無法完整地解讀、宣傳賀州市的歷史文化,講好賀州歷史故事。
文化遺存一直就是文明薪火相傳、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是一個地方文脈不斷流的重要保證。我們撰寫《青銅時代的賀州》這部著作,就是要藉助考古發現的文化遺存,通過集合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賀州青銅文化內涵,把賀州市在青銅文化這個時代的歷史文脈續接起來。
本書的研究對象共有兩類:一類是賀州至今仍保存的青銅文化墓葬和遺址;另一類是賀州市博物館所收藏的青銅器物及與青銅文化相關的陶器、玉器、琉璃器等各種材質的藏品。賀州市博物館收藏的與青銅文化相關的藏品有的來自考古出土,有的來自社會徵集。為了確保研究結論的準確性,本書把無明確出土來源的社會徵集品和出土信息混亂的藏品一律排除在研究對象之外,只對出土地點明確的藏品展開研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