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英國人口流動與鄉村變遷 谷延方 978752072550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
NT$35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近代早期英國人口流動與鄉村變遷
ISBN:9787520725507
出版社:東方
著編譯者:谷延方
頁數:2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77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考察近代早期16、17世紀英國社會人口流動及其對鄉村社會的影響。全文分為五章,分別敘述了近代早期英國人口流動大潮形成原因、人口流動的諸種模式與類型,最後簡要分析了人口流動帶來了鄉村社會的基層治理、經濟結構及思想觀念變化。

作者簡介

谷延方,1972年生,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英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市化——中世紀盛期及近代早期》(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英國王室史綱——從諾曼征服到維多利亞時代》(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代表性論文有《重評圈地運動與英國城市化》《17世紀英國城市化與非農化——危機下的社會轉型》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社科規劃項目、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四項,獲省社科獎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作者的觀點
第一章 近代早期英國人口流動現狀
一、近代早期人口流動大潮
二、近代早期人口流動大潮形成原因
(一)圈地運動形成巨大推力
(二)當地社區「阻力」劇減
(三)近代早期英國鄉村人口快速增長
(四)瘟疫、災害造成城市人口短缺、資源閑置
第二章 近代早期英國鄉村人口流動(上):「標準」模式
一、城市巨人——倫敦一枝獨秀
二、城市化魔棒下的鄉村工業
三、「輸血」的鄉村社會
四、近代早期英國人口流動「標準」模式的特徵及其影響
第三章 近代早期英國鄉村人口流動(下):非「標準」模式
一、「短距離」流動
(一)「短距離」的社會含義
(二)「短距離」流動的重要價值
(三)「短距離」流動是一種社會結構
二、「短距離」流動的類型及其演變
(一)「改善型」與「生計型」
(二)伊麗莎白時代及17世紀早期的社會管控與人口流動
(三)17世紀下半葉人口流動概況
(四)定居法與人口流動模式演變
三、「短距離」人口流動現象分析
(一)參与階層廣泛
(二)流動人口的性別結構比較均衡
(三)人口流動的地區差異顯著
(四)流動人口年輕化
第四章 近代早期城市人口「迴流」現象
一、「迴流」現象是否存在
(一)城市人口結構與人口流動
(二)城市人口「迴流」的普遍性
(三)城市人口「迴流」規模推測
二、城市人口「迴流」的原因
(一)行會限制
(二)生產、生活成本高昂
(三)城市傳統經濟具有局限性
(四)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要求
三、城市人口「迴流」的後果
(一)城市「生產性」功能弱化
(二)助長了中世紀晚期以來的「城市危機」
(三)人口流動與大城市郊區發展
第五章 人口流動視角下的英國鄉村變遷
一、鄉村人口地域流動與基層行政司法治理轉型
(一)莊園、村邑并行
(二)教會堂區地位上升
(三)教會堂區作為基層管理單位確立
(四)人口流動帶來的其他變化:地方管理難度上升
二、鄉村人口行業流動與經濟社會結構蛻變
(一)中世紀晚期的農牧混合經濟結構
(二)近代早期原工業與非農化時代到來
(三)埃塞克斯郡特林村的典型意義
(四)變遷中的延續
三、人口流動與鄉村嬗變
(一)人口流失、村落荒蕪
(二)鄉村社會階級結構進一步分化
(三)傳統敞田耕作方式變化,新型敞田與莊園出現
(四)鄉村社會觀念嬗變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