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不妨偏徑」-馮紀忠的建築與思想世界 ISBN:9787534038204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徐文力 叢書名:新藝術史叢書 頁數:2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859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學術背景考察、作品分析、理論探源三個板塊。 第一部分是介紹馮紀忠的早年教育背景和學術背景,他獲得了哪些現代建築的思想資源和文化熏陶。 要了解馮紀忠的建築思想,必須重點考察他在維也納技術大學所接受的專業教育,以及維也納作為現代建築發源地之一的學術和文化背景。這部分內容將會討論:維也納學派的重要代表瓦格納與路斯的影響;馮紀忠科任老師的建築作品;維也納巴洛克建築傳統的文化背景等。可以說,在維也納學習和工作經歷,奠定了馮紀忠一生工作的基礎。 第二部分是對馮紀忠在三個歷史時期的建築作品進行分析評述,揭示其思想脈絡和創作意圖。 第三部分是對馮紀忠的建築思想做一個理論上的分析和探源鉤沉。對馮紀忠建築思想中不太為人所注意的方面進行深入梳理、分析,這是以往的研究比較缺乏的內容。馮紀忠的思考和寫作涉獵的領域比較廣泛,我們將對他的藝術修養和美學趣味略做考察,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他對建築形式的選擇。由於何陋軒採用了一些不常見的形式語言,我們也將探索這種形式語言的相關淵源。另外,《人與自然》是一篇獨特的研究中國園林史的論文,體現馮紀忠與眾不同的藝術史觀,我們也將探討這種歷史觀念與維也納藝術史學派的關係。作者簡介 徐文力,南京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碩士,同濟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現為左宜右有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目錄 序導言 第一章 維也納的教育經歷和學術背景 維也納的文化氛圍 維也納技術大學的建築教育:技術和歷史兩手抓 奧托·瓦格納:傳統形式與現代技術的調和 路斯:空間規劃與穿衣服 卡爾·赫雷:歷史的研究及其價值 齊格菲·苔斯:城市建築的文脈與現代性 維也納的巴洛克建築傳統 森佩爾:思考建築形式生成之源 第二章 1946—1952:追求新技術與有機功能主義 20世紀40年代東南地區的建築學術風氣 楊廷寶的轉向 黃作粲的現代建築觀念 薄殼結構:追求新技術 武漢東湖客舍 賴特的典範:十字形平面 十字形平面的轉化 「山丘之眉」 「有機建築」:事物的本質存在於相關性中 「不妨偏徑,頓置婉轉」:《園冶》中的智慧 建築受自然的孕育 東湖客舍的材料和形式 武漢同濟醫院 華攬洪的北京兒童醫院 同濟醫院的「建構」 巴洛克式主入口立面 「借景」的興起 第三章 1953—1977:空間組合原理和民族特色探索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館 華東水利學院工程館 「八國聯軍」內部的學術互動 吳景祥的構圖術 民族特色初探 人民大會堂方案 個人化的民族特色:花港觀魚茶室 不對稱的坡屋頂 探索空間組合原理 空間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 科學的設計方法論 「為人性僻耽佳句」 第四章 改革開放時期:現代建築的再探索與反思 現代還是後現代? 貝聿銘的第三條道路 露天博物館:與古為新 曠與奧 英式園林的衝擊 北大門:解構大屋頂 結構表現:冗繁削盡留清瘦 何陋軒:竹構的原始棚屋 「親地」:原始棚屋與大地的關係 巴洛克空間與弧牆 波多蓋西:空間的力場 何陋軒的文學隱喻 解構重組與建築的自主性 松江方塔園博物館提案 個體的文化選擇 第五章 馮紀忠建築思想闡微鉤沉 園林發展「五層面說」 李格爾的藝術史觀念與方法 藝術意志與五層面說 個人和民族的「藝術意志」 「支離」的美學趣味 建築可以表達情感嗎? 抽象構成中的情感表現力 對傳統文化的轉換性創造 馮紀忠建築思想之影響 第六章 結語 馮紀忠個人與時代的緊張關係 民族性與個人性 「見地」 參考文獻 中文建築專業類著作 中文其他著作 外文譯著 外文原著 學位論文 主要期刊 附錄 馮紀忠先生藏書書日 後記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