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時期的政府、金融、實業關係研究 徐鋒華 97872081845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民政府時期的政府、金融、實業關係研究
ISBN:9787208184510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徐鋒華
叢書名:上海社會科學院重要學術成果叢書·專著
頁數:2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96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重大經濟金融事件一直是學界民國研究的熱點。現有研究多為簡單的介紹和回顧,或者是一般性的史實敘述,將政府、銀行和企業三者有機結合的專題研究較少,本書對國民政府時期銀行與政府、企業之間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具體案例的佐證,對現有研究進行了有益補充。

內容簡介
金融為百業之首,實業為經濟基石,金融體系、民族實業與南京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成敗相互關聯,不可分割。本書主要通過對世界經濟危機波及下的交通銀行、棉紡企業等具體案例的史實論證,分析政府強行改組銀行的前因後果、銀企之間以借貸關係為核心的資金挹注,以及政企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並從法幣改革、金圓券和銀元券的特殊發行等幣制史演進過程,考察其與企業發展的互動關係。作者認為,南京國民政府既沒有扮演好亞當· 斯密所主張的「守夜人」角色,也沒有完全實現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倡導的政府統制經濟的預期目的,其財政金融上的通貨膨脹、入不敷出,以及對民族企業生存狀態的漠不關心,最終導致經濟體系坍塌、政治軍事全面崩潰。

作者簡介
徐鋒華,1976年生,籍貫安徽東至。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市歷史學會會員,上海宋慶齡研究會理事。美國休斯敦大學訪問學者,並赴韓國、新加坡等地學術交流。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上海史。出版《身份、組織與政治》等3本個人專著,在《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推薦。

目錄
總序
導論
第一章 交通銀行兩次改組始末和角色定位
一、 交通銀行的創設背景及初始角色
二、 交通銀行早期與實業的關係
三、 兩次改組和交通銀行專業化的形成
小結
第二章 交通銀行的貸款機制和投資方式
一、 交通銀行實業貸款的運行機制
二、 交通銀行對實業的投資方式
三、 對交行投資活動的評述
小結
第三章 借貸之間的銀企關係與實業發展
一、 交通銀行對實業的貸款扶助
二、 構建銀企互動關係的績效
三、 政府對銀企關係的影響
小結
第四章 民族企業的涉外經濟糾紛與生存策略
一、 申新困局和七廠被拍賣
二、 廠主多方求助
三、 工商各界的立場和態度
四、 內部紛爭和工友支持
小結77
第五章 企業、政府、銀行之間的利益糾葛
一、 國內外經濟形勢
二、 上海企業與政府、銀行的過從
三、 政府救或不救的兩難
四、 銀企之間生存與利潤的糾纏
五、 對外交涉與拍賣案的撤銷
六、 政府改組銀行
小結
第六章 票據貼現、社會信用與資金融通
一、 承兌匯票的緣起和發展
二、 交通銀行推行銀行承兌匯票的首倡之功
三、 承兌貼現運動與社會各界大討論
四、 銀行公會推動下的銀行承兌匯票
五、 銀行票據承兌所成立與貼現業務進展
小結
第七章 全球大蕭條下的中國金融與工商業
一、 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引發金融恐慌
二、 工商實業銀根短絀周轉失靈
三、 國民政府的態度變化
四、 金融界自救與他救的奮鬥
小結
第八章 國民政府金融上的最後一搏
一、 銀元券的發行背景
二、 試圖挽回全面失利的危局
三、 有關各方的態度反應
四、 銀元券的迅速崩潰及原因
小結
結語
附錄一國民政府法幣改革的史學考察
附錄二金圓券制度史的研究進路與反思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