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頤和園修鐘錶 故宮與頤和園古鐘錶聯合修復室 97875164273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企業管理
NT$1,0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在頤和園修鐘錶
ISBN:9787516427347
出版社:企業管理
著編譯者:故宮與頤和園古鐘錶聯合修復室
頁數:3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96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化學者 文化愛好者 文物愛好者
頤和園收藏的鍾錶
見證了清代皇家園林的興衰
見證了工業革命后鍾錶一百余年的發展
時光流轉,掃去塵封
以工匠精神重啟齒輪,撥動指針
故宮與頤和園古鍾錶聯合修復室新作《我在頤和園修鍾錶》

內容簡介
頤和園是中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其前身是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園。清代皇家宮苑中的鍾錶等陳設統歸內務府管理,因此頤和園舊藏的一百余塊鍾錶實際上與故宮收藏的鍾錶基本同源,主要來源為進貢、定製和調撥。
這些鍾錶的製作年代主要是十八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跨越百余年時間,製作國包括中國、英國、法國、美國等。
故宮與頤和園古鍾錶聯合修復室新作《我在頤和園修鍾錶》包括五大部分內容。
// 頤和園鍾錶概述
// 頤和園博物館館藏鍾錶簡介
// 頤和園博物館館藏鍾錶修復
// 故宮博物院與頤和園古鍾錶聯合修復室合作修復銅鍍金升降塔鍾紀實
// 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文物修復學術論文彙編

作者簡介
王津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古鍾錶修復技藝傳承人,故宮博物院古鍾錶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古鍾錶修復工作四十余年,修復古鍾錶數百件,發表專業文章數十篇。
亓昊楠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鍾錶修復組組長,非遺古鍾錶修復技藝第四代傳承人,中國文物學會理事、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從事古鍾錶修復工作十八年,修復古鍾錶百余件,發表專業文章數十篇。
楊曉晨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鍾錶修復組副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芬蘭拉彭蘭塔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理學博士。師從第三代國家級非遺古鍾錶修復技藝傳承人王津,修復古鍾二十余件,發表論文十余篇。
劉瀟雨
館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專業藝術學碩士,師從第三代國家級非遺古鍾錶修復技藝傳承人王津。完成清宮藏鍾錶裝飾件補配工作多次。修復古鍾錶近十件,發表論文數篇。
向琬
館員,碩士,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師從非遺古鍾錶修復技藝第四代傳承人亓昊楠。協助修復古鍾錶十余件,主要負責外殼修護工作。獨立修復古鍾錶數件,發表論文數篇。
劉瀛潞
館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本科畢業,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文物保護專業碩士,師從非遺古鍾錶修復技藝第四代傳承人亓昊楠。協助修復古鍾錶十余件,主要負責各類材質鍾錶外殼修護工作。獨立修復古鍾錶數件,發表論文數篇。
秦雷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館員,現任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黨委副書記,北京頤和園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古建築保護修繕、文物展覽展示、文化研究工作,為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認定的學術帶頭人。
隗麗佳
頤和園管理處文物保護科科長,研究生,文物博物專業副研究館員,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十九年,主持完成多項頤和園文物保護、展覽、修復項目,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
周尚雲
副研究館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淀走讀大學文物鑒賞與保護專業,武漢大學文學學士,頤和園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從事文物管理保護工作二十余年, 發表專業論文十余篇。
徐瑩
館員,首都師範大學文物鑒定與保護本科學歷,頤和園博物館副館長,從事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十余年,發表論文數篇。
曹慧
館員,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頤和園博物館副館長,從事園林歷史文化和文物研究十余年,發表專業論文數篇。
盧侃
館員,頤和園博物館副館長。從事文物保護、保管工作十余年,發表專業文章二十余篇。
崔麗蕊
助理館員,本科學歷,頤和園博物館文物保管員,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十年,主要負責鍾錶、琺琅、洋瓷、玻璃器等雜項類文物保管工作,發表論文數篇。
秦濤
文物修復工藝師(高級),頤和園博物館古器物修復班班長,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修復文物數百余件,發表論文數篇。
王光蘇
本科學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委員。師從王津學習古鍾錶修復技藝。在頤和園管理處從事古鍾錶文物修復工作十年,修復古鍾錶數十件。
寇芳瑩
館員,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于頤和園博物館從事古器物修復,從業以來發表論文十余篇,參与鍾錶修復的飾件補配工作。
王曉帆
館員,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碩士,從事器物類文物修復工作九年,發表數篇文物研究類論文,參与頤和園古鍾錶修復工作。
馬先民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自幼隨父輩學習傳統銅鑄雕刻技藝,擅長美術、雕刻、琺琅、彩繪、古鍾錶外觀設計,現已被評為銅鑄雕刻技藝傳承人。
馬先明
中國鍾錶協會理事會員,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員,山東朗奇羅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省級非物質物化遺產銅鑄雕刻技藝七代傳承人。從事銅鑄雕刻、古鍾錶修復、古典藝術鍾錶設計製作工作,專註于銅雕嶄刻、鎏金鎏銀、金屬材料、機械傳動研究。

目錄
第一章 頤和園鍾錶概述
第一節 清代清漪園時期鍾錶陳設情況
第二節 清代清漪園至頤和園過渡階段鍾錶陳設情況
第三節 清代頤和園時期鍾錶陳設和收藏情況
第四節 中華民國時期頤和園鍾錶收藏情況
第五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頤和園鍾錶收藏情況
第六節 鍾錶發展與頤和園鍾錶收藏
第二章 頤和園博物館館藏鍾錶簡介
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水法轉花大象鍾
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匣式鍾
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四象馱廂匣式嵌水藻瑪瑙八音座表
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宮殿式象鳥座表
英國十八世紀銅鍍金四柱八音水法座表
法國十九世紀輪船式風雨寒暑表
法國十九世紀火車頭式風雨寒暑表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水鑽八柱圍屏式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畫琺琅八柱圍屏式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彩石八柱圍屏式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水鑽六柱座鐘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六柱座鐘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亭式四明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兩柱四明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圓亭式鍾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嵌琺琅六柱圓亭式鍾
法國十九世紀塔式座鐘
法國十九世紀銅鍍金錨架玻璃球掛表
法國十九世紀石座飛鷹風雨寒暑表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亭式座表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兩柱亭式座表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瓶式座表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少年持扇表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天使座鐘
美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銅鍍金三槍掛表
德國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黑漆木樓式鑲銅飾座鐘
十九世紀末自鳴鳥八音座鐘
十九世紀末綠色箱式掛表
十九世紀末銅鍍銀月份牌式表
十九世紀末玻璃海棠葉式座表
第三章 頤和園博物館館藏鍾錶修復
銅鍍金匣式鍾
玻璃海棠葉式座表
輪船式風雨寒暑表
琺琅四柱方鍾
紅釉洋瓷座鐘(一式兩件)
兩柱雕花座鐘(一式兩件)
木邊鑲銅花八音座鐘
木殼方鍾
自鳴鳥八音座鐘
銅鍍金瓶式座表
銅人小座表
銅鍍金少年持扇表
銅鍍金四柱八音水法座表
銅鍍金水法轉花大象鍾
銅鍍金宮殿式象鳥座表
琺琅四柱小圓座鐘
木製嵌銅花山石人物樓閣座鐘
紅釉洋瓷座鐘
銅琺琅方鍾
銅鍍金四象馱廂匣式嵌水藻瑪瑙八音座表
銅鍍金錨架玻璃球掛表
銅柱琺琅連二方鍾
銅鍍銀月份牌式表
黑漆木樓式鑲銅飾座鐘
銅鍍金方座鐘
楠木鑲銅花大座鐘
木殼樓式雕花座鐘
塔式座鐘
銅架二柱方鍾
銅鍍金八寶紋座表
第四章 故宮博物院與頤和園古鍾錶聯合修復室合作修復銅鍍金升降塔鍾紀實
第一節 銅鍍金升降塔鍾合作項目紀實
第二節 故宮博物院升降塔鍾修復紀實
第三節 升降塔鍾復現紀實
第四節 升降塔鍾的藝術研究
第五節 升降塔鍾的寶石鑲嵌工藝
附錄 中國文物學會鍾錶專業委員會文物修復學術論文彙編
音樂表相關研究
廣州鍾錶發展與清代十三行關係探微
避暑山庄博物館館藏雙面木樓鍾的修復研究
記德國榮漢斯皮套鍾紙錶盤復現步驟
清宮藏廣州鍾錶中金屬胎畫琺琅複製方式初探——以「彩繪琺琅」為中心
為愛而生的西班牙國王特別定製懷錶考
關於陶瓷琺琅彩、洋彩、粉彩名稱的文獻學簡析
三維數字化技術在文物保護修復中的應用——以養心殿紫檀木七層八角無量壽佛寶塔為例
淺析絹本畫心補綴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以煙台市博物館館藏《明代無款青綠山水圖軸》的修復過程為例
故宮鍾錶類文物的數字化文物修復檔案
可持續保護前沿技術綜述
思想空間與物的探究
含商咀徵——古代器樂之美
淺談中西方鍾錶修復技藝中行話的翻譯——從清宮做鍾處到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鍾錶修復組

精彩書摘
鍾錶發展與頤和園鍾錶收藏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嘗試以各種方式測量時間,如根據太陽的移動變化, 使用水、蠟燭和沙漏等測量時間。現代鍾錶使用基準為60個單位的時間系統,即60分鐘和60秒的增量,這種測量時間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蘇美爾文明。從「土圭」「日晷」和滴漏計時,到水運儀象台,再到常用的日晷儀, 漫長的歲月里,中國古代人民從未間斷對記錄時間的工具和方法的探索。
十三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義大利北部和德國南部一帶出現了早期機械式時鐘。英語單詞「clock(鍾錶)」取代了古英語單詞 「daegmael」(意思是「 day measure」, 即「天衡 」)。1336年,第一座時鐘被安裝于義大利米蘭一所教堂內。之後,時鐘傳至歐洲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教堂紛紛建起鐘樓或鐘塔,歐洲各國鍾錶業逐漸發展起來。
1510年,德國人首次製造出懷錶。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 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將西洋鍾錶帶到中國,進獻給皇帝,由此開啟了中國引進和製作西洋式鍾錶的歷史。
十九世紀早期,拿破崙的妹妹那不勒斯皇後向寶璣定製了世界上第一枚手鐲形式腕表。1885年,德國海軍向瑞士的鍾錶商定製大量手錶,手錶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二十世紀初, 各大鍾錶廠商競相研製腕表,以懷錶技藝聞名世界的瑞士,在手錶製作方面也一馬當先,歷經一百余年的跌宕,至今仍是世界腕表最重要的製作中心。
一、英國鍾錶
頤和園收藏年代最早的鍾錶是英國鍾錶。歐洲大陸鍾錶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傳入英國,英國鍾錶的沉浮歷史就此開始。現存最早的英國表製造於十六世紀,1566 年蘇格蘭瑪麗女王贈給她的丈夫達恩利公爵一塊表,十六世紀七十年代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也獲贈過一塊表。這一時期,歐洲大陸鍾錶業的快速發展,促使製表技術傳入英國,英國鍾錶深受意、法、德等國影響,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圖案,阿拉伯式幾何圖案、奇異花紋被裝飾在錶殼、錶盤和機芯上,形成了早期英國表的外部裝飾特徵。
十七世紀早期,英國社會的動蕩造成剛剛起步的製表業發展緩慢,鍾錶設計主要參考法國,裝飾紋樣多為花卉、纏枝,神話人物和宗教題材被廣泛運用於鍾錶裝飾上。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前後, 英國人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年)宣稱發明了鍾錶中的重要部件遊絲。1675年,英國人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 Clement)製成了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1695年,被譽為「英國鍾錶之父」的英國人托馬斯·湯皮翁(Thomas Tompion,1639—1713年)發明了工字擒縱機構,提高了鍾錶的準確性。
十八世紀早期,英國人喬治·格林漢姆(George Graham,1673—1751年) 發明了水銀擺和跳秒擒縱機構,改進了筒狀擒縱機構。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促使英國製表技術不斷發展,超越法、德等國。1765年,英國人托馬斯·馬奇(Thomas Mudge,1715— 1794年)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在鍾錶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十八世紀晚期,在大航海的影響下,英國人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1776年)發明了高精度的航海時鐘。這一時期,英國人在鍾錶技術方面的諸多發明創造,提高了鍾錶走時的準確性,湧現了考克斯、威廉森等一批鍾錶製作大師,促使英國鍾錶製造走向高峰,為鍾錶業逐步向工業化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中英兩國的瓷器與鍾錶雙向貿易交流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
十九世紀中後期,法國、瑞士的製表技術和製表工業迅速發展,規模化生產逐漸替代了英國傳統的製表作坊模式。英國鍾錶仍因循傳統的製作和銷售方式,雖質優但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