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慰豐醫學史文集 (精) 張慰豐 97875766077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南大學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張慰豐醫學史文集 (精)
ISBN:9787576607710
出版社:東南大學
著編譯者:張慰豐
叢書名:溫度與銳度人文醫學的當代價值
頁數:5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32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展示了張慰豐教授數十年來潛心研究的成果。形式上以時間為序,收集了其主要參編著作,以及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科普文章等;內容上涵蓋面十分廣泛,早期的作品有剛從事醫學史研究時對中醫理論學說的研究與探求,有對中醫人物事?的追溯,還有對中醫疾病史、生命現象的初步研究;中期的研究成果顯示出作者研究的轉向,從中醫史向西醫史轉變,主要包括對西方醫學史上著名歷史人物及偉大發明的介紹,從性質上看仍屬於對內史即對技術、人物的關注;後期的作品又顯示出了明顯的三個轉向,一是從內史轉向了外史的研究,如倡導對醫學文化史的關注,二是從單純對中醫和西醫的關注轉向了對中西醫結合問題的關注與思索,如其中對中西醫文化撞擊的討論,三是從關注傳統疾病與技術轉向關注新發疾病與新技術的未來趨勢,如對於瘋牛病、艾滋病、基因組計劃、生殖技術的歷史解讀等。

作者簡介

張慰豐,1933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餘姚市,我國著名醫學史專家、醫學教育家。1956年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前身)醫療專業兒科重點班,后留校任教,師從我國醫學通史研究開拓者陳邦賢先生。曾任南京醫學院醫學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特聘醫學史教授,上海醫科大學醫史學科顧問,中華醫史學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史雜誌》副總編,衛生部《中國醫學通史》編委。

目錄

醫海擷萃:醫史相關研究代表作
人體解剖學革新者維薩里的生平和業績
——紀念維薩里誕生450周年和逝世400周年
鑒真與中日醫藥交流
開展醫史研究工作的芻議
祖國醫學關於流行病學的記述
祖國醫學眼科史略
人與自然學說探討
再探扁鵲之活動年代與事?
早期西洋醫學傳人史略(自漢唐至明清時代)
醫學史
切脈的演變
人口統計學和生物統計學史略
從麥斯麥術到催眠術
東西方醫學方法論辨析
顯微鏡發明史略
燃素說
預防醫學的形成
近百年來的醫學教育(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人腦自我認識的沿革
中國醫學史研究的開拓者——陳邦賢
陳邦賢先生三部《中國醫學史》述評
黃寬傳略
醫學向何處去
麻醉的歷程
開展醫學文化史的研究
醫藥的起源
優生學發展述評
朊病毒的發現與流行
——瘋牛病、克雅氏病
關於人類基因組解讀計劃的某些思考
生殖技術革命及其疑難
克隆技術的倫理爭論
人類基因組計劃
學貫中西融匯古今
——喜讀《醫藥文化隨筆》
書海觀潮:一部不該遺忘的巨著
——王吉民、伍連德合著英文《中國醫史》再版影印本評介
三十年回顧:醫學人文學科的復興
艾滋病:人類面臨的嚴重挑戰
梅毒的起源與傳播
我國醫史士林60載回顧
中西醫歷史理論體系比較研究
名師業績風範錄
南京醫科大學變遷史之回顧
我校最早兒科班史事回顧
對中醫理論體系的再認識——中醫新解
1956年首屆醫學史高級師資班回憶錄
筆耕不輟:張慰豐出版著作及公開發表文章清單
出版著作
公開發表文章
高山仰止:他人眼中的張慰豐教授
淡泊名利博學儒雅
——訪醫學史、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張慰豐教授
學海無涯「樂」作舟
——記退休教授張慰豐的書香人生
張慰豐:讀萬卷書的疾學由大家
承前啟後:藏書捐贈母校自述及內容概況
藏書捐贈母校自述及內容概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