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成人之道 ISBN:9787301340028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美)安樂哲 著 歐陽霄 譯 叢書名:孔子研究院翻譯中國系列 頁數:5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4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漢學家、比較哲學家、孔子文化獎得主安樂哲的新作。 作者對一貫主張的儒家角色倫理學進行了深度詮釋,從宇宙論基礎出發進一步揭示其思考起點——儒家過程性的人之理念:「人之成為」或「成人」。在本書中,安樂哲分析了儒家傳統中「關係性構成的、敘事性的、焦點—場域的人之理念」,並以之貫通「仁」「孝」「禮」「和」等儒家經典觀念,讓儒家以其自身語言講述其自成一格的道德生活願景。在此基礎上,結合比較哲學洞見,針對「個人自主」「民主」等當代社會政治議題,作者提出了儒家方案來對抗在西方占統治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現代世界的基礎個人主義理論及其衍生思想。 深感於當今世界的人類困局,安樂哲寄希望于在世界哲學中尚未獲得足夠重視的儒家思想資源,為人類帶來突破性的改變與貢獻。作者簡介 安樂哲(Roger T Ames),美國哲學家。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山東省特聘儒學大家。曾任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東西方哲學》《國際中國書評》主編,研究領域:中西比較哲學,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已出版專著:《儒家角色倫理學--一套特色倫理學詞彙》《孔子與杜威:跨時空的鏡鑒》《主術:中國古代政治藝術之研究》等;與郝大維、羅思文等合著:《的哲學詮釋》《生民之本:的哲學詮釋及英譯》《切中倫常:的新詮與新譯》《通過孔子而思》《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期望中國》《先賢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國民主之希望》等。目錄 序言引論 一、重思中國:文化比較中的非對稱性 二、現代化即為西化? 第一章 問題是提什麼問題 1 設定問題:儒家倫理學論述應該從何處開始? 2 時代的挑戰:理論化「內主體」的人(intra-subjective persons) 3 葛瑞漢:于儒家人之觀念的理論化中誓絕實體存在論 4 亞里士多德論對正確問題的追問 5 內在構成性關聯學說 6 重要區分:割裂的「個體」與關係性構成的「個體性」 7 問題齊觀:重申從何來,之何方 8 「立體式的」(aspectual)與「分析性的」語言:論述中的互補性 第二章 儒家經典如何表述「角色倫理」 1 人作為習得性的關係性臻熟(Achieved Relational Virtuosity) 2 儒家角色倫理學與對人的敘事性理解 3 仁:中國古代經典中稱呼「角色倫理學」的一種方式 4 孝:儒家經典中「角色倫理學」的另一術語 5 儒:角色而非教義 6 禮、體和作為「角色倫理學」的立體的詞彙簇 第三章:敘事性的人性理念 1 人之「存在」還是人之「成為」 2 序曲:儒家關於人類文化的理念 3 關於人之「存在」的「存在論」理解及「發展式」(Developmental)理解 4 葛瑞漢對孟子「性」的發展式理解的早期形態 5 葛瑞漢發展中的對「性」的敘事性理解 6 孟子論「性」的常見誤讀 7 援引《孟子》以重申葛瑞漢關於「性」之敘事性的洞見 8 《孟子》論勤勉修身的作用 9 《孟子》與有志人生 10 《孟子》與」心即性」的全息 11 「成」人敘事:總結 第四章: 全息性與焦點-場域式的人之理念 1 儒家焦點—場域式的人之理念 2 一即多,多即一 3 諧音雙關:儒家創造意義的方式 4 蘇格拉底與孔子能否相與為友? 5 孔子其人作為焦點—場域主體的模範 6 杜威的「個體性」觀念:一種關聯的類比 7 儒家焦點-場域之人與經典實用主義的共鳴 第五章 關係性自主與厚重選擇 1 反省評估 2 以焦點—場域式的主體觀念重新構想自主與抉擇 3 作為人之「成為」及其世界之「度」的聖人式自主 第六章 整體主義、民主、人之經驗的最優化 1 語境主義:誓絕「抽象之害」 2 杜威與即時經驗主義(Immediate Empiricism)預設 3 儒家倫理學對角色的評估 4 作為行仁方法的「恕」 5 杜威與民主「理念」 6 懷特海與民主的宇宙論基礎 7 唐君毅的儒家「理念」:最優化的人類經驗 8 儒家「理念」及其調節「形式」之追尋 第七章 從人之「成為」到一種過程宇宙論 1 闡釋的前提預設 2 一種厚實概括:區分「事件」(event)與「事物」(object) 3 一種厚實概括:區分「階段」(phases)與「要素」(elements) 4 一種中國宇宙論及「其自身的因果與邏輯」 5 勢:對「物」之邏輯及「外在因果」的審美化替代方案 6 《易經》:一份宇宙論語彙 7 唐君毅與《易經》宇宙論 後記:緣何為革新世界文化秩序建立儒家人論? 譯後記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