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機制和模式回顧 ISBN:978703072136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張果 頁數:1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6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的調研截止於2020年12月,以「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機制和模式的研究」(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19YJA840023)成果為主要內容。令人振奮的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如今,絕對貧困在我國已經成為過去式,已經成為歷史。對歷史的探究總有意義和價值,本書分7個章節對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機制和模式進行回顧。 本書可供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參考讀物,也可供從事經濟管理相關工作的人員使用。作者簡介 張果,四川師範大學發展規劃與對外合作處處長。四川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教授,人文地理學區域經濟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發表論文40餘篇,編寫著作5部,主編教材2部:豐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規劃基金、四川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30餘項,獲得省部市級科研獎項6項。 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人口發展研究,側重於研究區域發展與產業布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人口發展規劃、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統籌城鄉土地制度創新、城市化進程動力機制、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民非農化道路探索、農民工市民化等方面。目錄 第1章 四川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狀況回顧1 1 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背景 1 1 1 政策背景 1 1 2 時間背景 1 1 3 實踐背景 1 2 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特徵 1 2 1 區域分佈特徵 1 2 2 區位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特徵 1 3 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情況 1 3 1 秦巴山區貧困情況 1 3 2 烏蒙山片區貧困情況 1 3 3 高原藏族聚居區貧困情況 1 3 4 大小涼山彝族聚居區貧困情況 1 4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狀況回顧 1 4 1 秦巴山區穩定脫貧狀況回顧 1 4 2 烏蒙片山區穩定脫貧狀況回顧 1 4 3 高原藏族聚居區穩定脫貧狀況回顧 1 4 4 大小涼山彝族聚居區穩定脫貧狀況回顧 第2章 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機制創新體系回溯 2 1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基礎條件分析 2 1 1 政策條件分析 2 1 2 資金條件分析 2 1 3 資源條件分析 2 2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保障支撐機制分析 2 2 1 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機制分析 2 2 2 社會保障支持機制分析 2 2 3 財政補助幫扶機制分析 2 2 4 政策支持機制分析 2 3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協同支持機制分析 2 3 1 省內對口幫扶機制分析 2 3 2 企業幫扶機制分析 2 3 3 社會扶貧機制分析 2 4 精準扶貧「識別、激勵、退出」三步化工作機制分析 2 4 1 精準扶貧識別機制分析 2 4 2 精準扶貧激勵機制分析 2 4 3 精準扶貧退出機制分析 2 5 外在力量和內生動力互動機制分析 2 5 1 扶貧開發問題梳理 2 5 2 扶貧開發可持續性發展——外在力量和內生動力互動機制分析 第3章 四川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模式創新實踐體系研究 3 1 以達州市達川區為例的秦巴山區穩定脫貧模式—丘陵山區模式 3 1 1 實施「農業+電商+金融」產業帶動扶貧模式 3 1 2 扶持就業拉動扶貧模式 3 1 3 激勵創業促動扶貧模式 3 1 4 深化改革撬動扶貧模式 3 1 5 案例分析——馬家鎮肖家村主導產業帶動下的穩定脫貧模式 3 2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為例的高寒地區穩定脫貧模式—高寒藏族聚居區模式 3 2 1 「基建+藏族聚居區新居建設」扶貧模式 3 2 2 「特色農牧業+旅遊產業」扶貧模式 3 2 3 「教育+健康」扶貧模式 3 2 4 案例分析——君壩鄉若西村的高寒藏族聚居區穩定脫貧模式 3 3 以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為例的大小涼山彝族聚居區穩定脫貧模式——山地彝族聚居區模式 3 3 1 「旅遊+彝家新寨安居」扶貧模式 3 3 2 「1+X」生態產業扶貧模式 3 3 3 「彝漢雙語+教育」扶貧模式 3 3 4 禁毒防艾綜合扶貧模式 3 3 5 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 3 3 6 案例分析——夾鐵鄉阿木村的山地彝族聚居區穩定脫貧模式 第4章 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穩定脫貧實證調研回顧 4 1 脫貧實證調研情況 4 1 1 調研背景 4 1 2 調研區域與調研方法 4 1 3 調研成果 4 2 區域脫貧調查訪談案例 4 2 1 達州市達川區 4 2 2 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 4 2 3 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 第5章 鄉村旅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研究——以恩陽區萬壽村為例 5 1 研究區概況 5 1 1 萬壽村概況 5 1 2 萬壽村鄉村旅遊發展狀況 5 2 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 5 2 1 客觀效應評價項目量表 5 2 2 主觀效應評價項目問卷 5 2 3 不同類型居民對鄉村旅遊效應感知的研究假設 5 3 萬壽村鄉村旅遊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效應分析 5 3 1 鄉村旅遊對萬壽村可持續發展客觀效應分析 5 3 2 鄉村旅遊對萬壽村可持續發展的主觀感知效應分析 5 3 3 同類型居民與鄉村旅遊效應感知差異分析 5 4 萬壽村鄉村旅遊促進可持續發展感知評價結果 5 4 1 萬壽村客觀效應評價結果 5 4 2 萬壽村主觀感知效應評價結果 5 4 3 萬壽村不同類型居民對鄉村旅遊效應感知差異分析結果 5 5 鄉村旅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推進路徑 5 5 1 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旅遊與多產業融合發展 5 5 2 加強多路徑利益聯結,推進鄉村旅遊成果共享 5 5 3 提高鄉村旅遊發展水平,培養主客共享的休閑理念 第6章 產業發展在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中的路徑研究——以達川區成都村為例 6 1 研究區概況 6 1 1 成都村概況 6 1 2 社會經濟環境概況 6 2 數據來源和處理 6 2 1 調研對象 6 2 2 問卷設計 6 2 3 調研方法及問卷回收情況 6 3 成都村發展情況 6 3 1 成都村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銜接情況好 6 3 2 成都村農戶收入穩定 6 3 3 成都村發展可持續 6 4 產業主導精準脫貧 6 4 1 產業幫扶認可度高 6 4 2 產業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據主導 6 4 3 產業功能性變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