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天津隨談 ISBN:9787530681985 出版社:百花文藝 著編譯者:張春生 頁數:2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25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天津的「環境」「文脈」「非遺」「媽祖」和「文學」等,回顧了天津的歷史文化足跡,曲折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挫折與戰鬥。新時代下的天津,以厚重的歷史,生動地顯示著「說不盡」的文化。 本書對天津歷史予以較系統、周納的論述,在關注津沽文脈的研究中也做了些跳躍卻連綿的闡釋;使書中涉及的人文、歷史,甚至地理風貌等領域融會貫通。 本書用散點描述、不拘筆風的文字,訴說著作者看到、聽到和理解的津門文事文趣。對天津文化的介紹和解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文化類隨筆作品。作者較為系統地從六個方面介紹了天津的歷史文化。第一章:環境與文化形態。講述了天津水陸交通的歷史起源、發展,以及有趣的衚衕文化。第二章:天津的文脈。追溯了天津文化的起源和脈絡,更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天津文化的特徵、形態,並具體舉例倡導保護地域文化、保護人類文明。第三章:天津的非遺。介紹天津非遺,梳理天津非遺的項目和整理非遺成功的歷史,更從非遺的角度延伸深層次的內涵,即倡議文化自信。第四章:媽祖文化的天津流變。講述了天津媽祖文化溯源、發展,及其精神意義。第五章:天津文學的足跡與當代表現。本章講述了天津文學方面的歷史發展,尤其突出了津門小說等作品的紅色精神。第六章:「哏兒都與相聲」。本章講述的是「哏兒都」天津的相聲文化、相聲名人及其當代發展。本書脈絡清晰,從多角度較全面地展示了天津的「環境」「文脈」「非遺」「媽祖」和「文學」等內容,回顧了天津歷史的文化足跡,同時不忘結合歷史、實事。作者簡介 張春生(1945-),天津人。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天津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天津市政協第九屆委員,天津市政協第十、十一屆常委,天津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擔任過社科、小說等專業的高評委,以及包括「五個一工程獎」在內的若干影視作品的顧問和文學編輯。1963年就讀於天津師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河南大學中文系,師從任訪秋先生,攻讀「魯迅與三十年代文學」專業,文學碩士。畢業後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和津沽文化研究與小說、影視批評,尤以作品評論和文學與文化現象分析見長。著有《俗眼看影視》《中外影視作品中的哲學》等書,參与撰寫《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通俗文藝論》等專著並在各報刊發表文章百萬余字。在眾多論文中有若干篇獲獎。與劉心武等主編「中國文化探秘叢書」「大視野文藝研究叢書」《中國傳統偶像》《中國傳統禮俗》《聖跡與霞光——媽祖學術論壇集革與新探》等,主持並統稿《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一天津卷》。另有電視專題片解說詞《情系海河——鄧穎超在天津》、電視劇劇本《幽靈》等。目錄 卷前的話第一章 環境與文化形態 第一節 「山、河、海」與城區「三足鼎立」 (一)坐擁山、河、海 1 依山、靠海、河水貫通 2 四周古鎮圍繞城區 (二)「三足鼎立」的城區 1 天津城市的「根」 2 被迫對外開放 3 中國城市近代化縮影 第二節 中山路、解放橋、勸業場和三條石 (一)一條人文滿滿的馬路 (二)中國開合鐵橋集中在天津 1 一座鐵橋一段歷史 2 近代文明的深刻烙印 (三)商埠明珠「勸業場」 (四)「三條石」鑄火熊熊 1 鑄造業的發祥 2 多重的歷史借鑒 (五)保護、使用天津的近代工業遺存 第三節 街巷倩影 (一)津城衚衕小鋪 1 衚衕口的水鋪 2 臨街的糧鋪 3 貝占心的油鹽店、小人兒書鋪 4 給人溫馨的煤鋪 (二)吆喝聲聲 1 「油炸豆腐嘍」 2 「臭豆腐——辣豆腐——」 3 「賣青蘿蔔的又來了——」 4 「賣大小——金魚?」 5 「青菜——的賣」 第二章 天津的文脈 第一節 文脈與環境、群落 (一)環境與人文高度疊加 (二)多個文化群落伴生 (三)城域置制與核心區的彰顯 第二節 文脈的表現與內涵 (一)四條文化帶 1 遠古文化帶 2 明清文化帶 3 近代百年文化帶 4 當代發展文化帶 (二)三個文化特徵 1 地貌促成河海通津 2 中心區的凝聚帶動 3 商埠市井的雅俗影響 (三)三個意涵結構 第三節 四個特性和七種文化形態 (一)天津文化四個特性 1 雅與俗並舉 2 移過與吸收同在 3 多元與縫隙兼有 4 圍繞核心區城鄉互促 (二)天津文化的七種形態 第四節 從「衛派津風」看京津冀文化 (一)京津冀三花並蒂 (二)築城奏響「衛韻」 (三)開埠掀起「津風」 (四)京津冀求同存異 第五節 珍惜、護佑、敬重天津文脈 (一)護佑歷史文化名城 (二)珍惜大運河與長城 1 呵護千年大運河 2 愛護巍巍長城 (三)重視「建衛」前史 (四)園林滿人文 (五)慧眼識「甲骨」 第三章 天津的非遺 第一節 非物質的「資產」 (一)概念與元素簡談 1 「非物質」與「文化遺產」 2 「這個環境里的這個人」 (二)重在技藝更重視文化 1 技藝里要注人人文 2 非遺包含精神活動 第二節 非遺要活態成長 (一)非遺須倚勢而為 (二)非遺不是一般的文化活動 (三)在百花爭艷中發展 1 深化非遺的多樣性 2 非遺之花香溢久遠 (四)活態傳承要文化自信 1 活態傳承的關鍵在於人 2 要「活」在社會人生 第三節 選擇與共舞 (一)非遺需接受人文環境的選擇 1 人文環境在選擇你 2 把握好需要、特色與積淀 (二)特色要不斷受到熏陶 1 「有非遺的日子真好」 2 讓技藝適合環境需求 (三)融人社會習性 1 區域氛圍、生活細節與非遺 2 遵循地方習俗,現出人生滋味 (四)文脈銜接,多層並存 1 非遺與文脈相連 2 非遺的六個層面 第四節 天津非遺的特點 (一)主要特徵 (二)非遺的「精神家園」 1 小吃吃出情懷 2 傳說傳出文韻 3 故事講出生動 4 節慶增添火熱 5 舞蹈舞動津門 第四章 媽祖文化的天津流變 第一節 天津媽祖溯源 (一)兩座敕建娘娘宮 1 難以磨滅的背影 2 靚麗至今的名片 3 雋永的影響 (二)古籍里的「天津媽祖」 1 冊封之最 2 「天津媽祖」尋蹤 (三)天津城市的「助產士」 (四)中國北方媽祖文化中心 第二節 媽祖神祗的精神意義 (一)從古至今閃爍生機 (二)媽祖文化和當代精神 第三節 天津的皇會 (一)何為「皇會」 (二)歡樂中的崇拜 (三)祭祀中的生活內容 (四)皇會與大運河文化 第五章 天津文學的足跡與當代表現 第一節 古代文學在津沽的身影 (一)由薊州到津門 (二)周邊「發酵」與城市核心區文化 (三)「水西庄」的文學活動 1 建園、聚文與出版 2 水西庄的詩文 第二節 轉換時期的文學 (一)「萌動」和「突進」 (二)北方話劇 (三)北派通俗小說 第三節 與時俱進的當代津門小說 (一)新的一頁 1 鋪陳陣地,組建隊伍 2 夯文壇基石,鑄紅色文學 (二)華章再現 1 蓄勢待發,劫后重生 2 老而彌堅,清風勃發 第四節 表現、選擇與-恪守紅色 (一)獨特的文壇表現 (二)面對浮躁的選擇 (三)恪守天津文學的「紅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