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極端乾旱多年生荒漠植物微生物生態學 ISBN:9787030760937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曾凡江 張志浩 薛傑 頁數:1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369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分子生物學、土壤生態學等相結合的研究手段,以極端干早區典型的多年生荒漠植物疏葉駱駝刺、花花柴、頭狀沙拐棗、多枝柳及與它們根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為研究對象,對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佈特徵、根相關微生物群落的構建過程、微生物與凋落物分解的內在聯繫、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海拔分佈格局、豆科與非豆科植物種間互作的微生物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深入理解荒漠植物的逆境適應策略,併為區域退化植被的有效保護和穩定修復提供翔實的科學數據。 本書可供微生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其他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關注深根植物、植被修復的各級生產和管理人員參考。目錄 前言第1章 緒論 1 1 荒漠生態系統的環境特徵與荒漠植物的逆境適應策略 1 2 荒漠植物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意義 1 3 荒漠植物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進展 1 4 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多年生荒漠植物根際微生物的群落特徵 2 1 根際微生境特徵 2 1 1 根際生境基本特徵 2 1 2 根際土壤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 2 2 根際微生物數量分佈及根際效應 2 2 1 根際三大微生物數量垂直分佈特徵 2 2 2 根際效應的垂直分佈特徵 2 2 3 根際微生物數量、根際效應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2 3 根際微生物的群落結構 2 3 1 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特徵 2 3 2 根際真菌群落結構特徵 2 4 根際微生物的功能多樣性 2 4 1 根際微生物代謝強度 2 4 2 微生物主要碳源利用類型 2 5 小結 第3章 多年生荒漠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組裝 3 1 根系微生物的序列數量與物種註釋量 3 2 根系微生物群落組裝的定量表徵 3 3 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結構 3 3 1 優勢門類的相對丰度 3 3 2 α多樣性 3 3 3 β多樣性 3 4 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差異物種 3 4 1 不同生長時間的差異物種 3 4 2 根系不同分區間的差異物種 3 5 根系微生物的共現模式 3 5 1 不同生長時間根系微生物的共現模式 3 5 2 根系不同分區微生物的共現模式 3 6 根系微生物群落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3 6 1 根系微生物群落物種多樣性和重要物種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3 6 2 根系微生物群落組成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3 6 3 根系微生物共現模式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3 7 小結 第4章 多年生荒漠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對氮素和水分添加的響應 4 1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的序列數量與物種註釋量 4 2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群落組裝模式的定量表徵 4 3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優勢類群的相對丰度 4 4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 4 4 1 α多樣性 4 4 2 β多樣性 4 5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群落的核心菌群和差異物種 4 6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的共現模式 4 7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丰度 4 8 氮水添加下根系微生物群落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4 9 小結 第5章 多年生荒漠植物沙包凋落物組分與微生物群落結構 5 1 3種植物沙包中凋落物的熱解指紋特徵 5 1 1 凋落物熱解產物在土壤剖面上的變化 5 1 2 凋落物化學計量特徵在土壤剖面上的變化 5 2 3 種植物沙包土壤理化性質和定年分析 5 2 1 土壤理化性質在土壤剖面上的變化 5 2 2 定年分析與沉積速度估算 5 3 3 種植物沙包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 5 3 1 多枝檉柳沙包 5 3 2 駱駝刺沙包 5 3 3 花花柴沙包 5 3 4 3種植物沙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對比分析 5 4 小結 第6章 多年生荒漠豆科植物固氮菌的海拔分佈特徵 6 1 根瘤及內生菌的形態特徵 6 2 根瘤菌recA序列基因多樣性及生理生化特徵 6 2 1 根瘤菌recA基因多樣性 6 2 2 潛在根瘤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徵 6 3 根瘤內生菌的海拔分佈特徵 6 4 小結 第7章 多年生荒漠植物種間互作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7 1 種間互作對土壤性質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響 7 2 種間互作對氮素固定和根際微生物的影響 7 2 1 種間互作對氮素固定與利用的影響 7 2 2 種間互作對營養元素分配的影響 7 2 3 種間互作對根際細菌群落結構與功能特徵的影響 7 3 種間互作對根系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7 4 種間互作對根系微生物群落共現模式的影響 7 5 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 1 結論 8 2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