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季風之北,彩雲之南-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因素 (精) ISBN:9787559858481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新加坡)楊斌 頁數:41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49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以雲南之矢,射中國之的,中國歷史書寫的另一種可能。 最早倡導以全球史的視野和方法來研究中國邊疆與中國歷史的開創性著作。 將中國、中國的邊疆與世界聯繫在一起,把中國邊疆史、地方史作為世界史來研究,將中國置於世界之中,而不是世界之外。很多中國歷史的問題,答案恰恰在中國之外,或者本身並非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因此,對理解中國和中華文明的形成而言,全球史的視野和方法不但不會否認中華文明的獨創性,反而會在比較、聯繫和互動的場景下還原豐富多樣的歷史進程。內容簡介 「雲南」一詞的起源與變遷,與歷代中原王朝「統合」這塊區域的過程息息相關。了解雲南就了解了歷史性的中國。本書將雲南視為一個邊疆進程,許多「演員」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由此,我們可以將中國理解為一個不斷變化與轉型的歷程,而不只是一個固定的概念。 作者在全球史的脈絡背景中書寫地方史,從軍事、政治、經濟、國際環境等方面追溯了我國雲南長達兩千年的歷史,闡述了雲南在全球跨區域網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一章從西南絲綢之路切入,講述了全球脈絡中的雲南。第二章則講述了雲南自古以來如何是中華的一部分。第三章到第六章則進入政治、經濟分析,闡述了雲南土司制度的興衰以及明清時期的經濟轉型,並探討了雲南完全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過程。作者簡介 楊斌,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暨歷史學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員,對中國史、世界史、科技醫療史以及海洋史均有相當的興趣。所撰文章見於The China Quarterly、Modern Asian Studies、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Journal of World History、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以及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等國際著名期刊。專著《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獲第17屆文津圖書獎推薦、《新京報》2021年年度圖書推薦。目錄 序言導論 「雲南」與「西南」 邊疆的視野:雲南的融合 全球視野下的雲南 第一章 西南絲綢之路:全球脈絡中的雲南 歷史上的雲南:中國、東南亞與南亞的交叉路口 西南絲路概述 滇—緬—印道 滇越通道 滇藏通道 元、明、清三代及此後的西南絲路 市馬:西南絲路的個案研究 三條絲路:歐亞大陸的交通網路 第二章 統一雲南:一個跨區域的分析 雲南與秦帝國的形成 西漢對雲南的「再發現」 諸葛亮之南征 「三國演義」:南詔、唐朝及吐蕃 重新解讀中古時代的南詔 大理與兩宋:「欲寇不能,欲臣不得」 宋代的市馬 蒙古征服大理 明初統一雲南 第三章 「因俗而治」:土司制度的興衰 邊郡制度 國以富饒:蜀漢的傳奇與歷史 南詔與大理 元朝三足鼎立的行政體系 除段立沐 土司制度的規範化 土司制度的衰落 第四章 雲南人的形成 李京筆下的「諸夷風俗」 雲南的移民:歷史回顧 明代雲南的移民與人口 土著的「華化」 移民的「土著化」 中間地帶:作為歷史進程的「雲南」 「雲南人」的形成 地方認同與中國認同 第五章 白銀、貝幣與銅政:雲南的經濟轉型 雲南銀礦與明代經濟 雲南的貝幣制度:全球視野下的解讀 清代的移民與人口 銅政與清代的貨幣制度 施堅雅「宏觀區域」之測試 第六章 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從蠻夷、臣民到兄弟 當代雲南的民族識別 創造「中華民族」:歷史的延續性 結語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