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儒家文化的光輝-《近思錄》解讀 徐明全 978753967800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文藝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現儒家文化的光輝-《近思錄》解讀
ISBN:9787539678009
出版社:安徽文藝
著編譯者:徐明全
頁數:42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50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自南宋至清末,有一部書對中國乃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的讀書人影響極大,那就是《近思錄》,而且以《近思錄》為代表的儒家理學思想,也成為這些國家的官方思想,歷經八百余年。編纂于公元1175年的《近思錄》,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傳播,成為能代表中國古代主流學術思想的經典,後世學者一步步發掘出其中潛藏的巨大學術價值,並將它提升到顯要的理學經典地位。

內容簡介
本書稿系文化學者徐明全對彙集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儒家理學思想的《近思錄》的解讀。書稿選取了《近思錄》中的《道體》《論學》作為主要解讀對象,根據歷代學者對原文的註解和評註,選擇其中**代表性的翻譯整理成容易讀懂的現代語言,避免煩瑣的訓詁和考據,不以注和譯為主,而以解或通為要。書稿通過相對淺顯的文字表達深刻的義理,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近思錄》的精微。書稿內容通俗,易於理解,是大眾讀者閱讀儒家經典的輔助讀物。

作者簡介
徐明全,文化學者,二十幾年來專註于儒家學說的研究與挖掘,力圖從古人的文字中發現並提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藏,讓現代人得以一窺究竟,並能從中獲得營養。先後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尚書》《易經》等進行翻譯整理並陸續推出。

目錄
前言
道體
序言
道體(一)
1 無極而太極
2 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
3 陽變陰合,五氣順布
4 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
5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6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7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8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9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10 立人極焉
11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
12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13 立天之道,日陰與陽
14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道體(二)
1 誠,無為
2 幾,善惡
3 愛曰仁
4 性焉、安焉之謂聖
5 復焉、執焉之謂賢
6 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道體(三)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道體(四)
心之體用
道體(五)
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
道體(六)
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
道體(七)
《剝》之為卦
道體(八)
一陽復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道體(九)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道體(十)
有感必有應
道體(十一)
天下之理,終而復始,所以恆而不窮
道體(十二)
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
為學
附錄《近思錄》歷代傳注者簡介

精彩書摘
《重現儒家文化的光輝解讀》:
張伯行在《近思錄集解》中解釋說:此處講的是,要想知道天道,唯有使自己之德能不斷增進。忠信是德的根本。從內心發出,無一不是盡心對待的,是忠。誠實遵循事物的道理,而且不違背其理,是信。孔聖人在《乾卦》九三《文言》中直接指出,忠信是增進德的兩大因素,所以希望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堅守忠信,終日面對上天,不敢有絲毫的欺騙和怠慢。忠信實際上就是在自己的內心建立誠。誠是真實的意思。忠信也是真實的意思,但誠是自然的真實,忠信是做功夫的真實。誠包括天理的真實、人心的真實、人事的真實,忠信則是專指人而言,所以人能夠通過忠信,在內心建立起誠。君子明白此理是本之於天,如果有一毫的怠惰、一毫的欺偽之意,內心就無法建立誠,那麼上天就會將他拋棄,所以終日乾乾,就如時時面對上天一樣。
葉採在《近思錄集解》中解釋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就是所謂的「太極本無極」。體指的是本體。陰陽的變易,乃太極的本體,所以其體稱為易。關於如何變易的理,則稱為道;變易所起的作用,則稱為神。這是根據天道而言的。天理賦予人則稱為性,遵循性的自然規律稱為道,而將這個自然規律闡明清楚則稱為教。這是根據人道而言的。因為天道、人道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終日對越在天」。
張伯行在《近思錄集解》中解釋說:有真實之理就可知有真實之氣,所以孟子在其中又發揮出「浩然之氣」的道理。盛大而流行之氣,本來就是天地之氣。人得此氣而有了生命,那麼可以理解為天、人之氣就是一個。所以得到此氣的生養並加以擴充,即能夠養育人的剛直正大之氣,從而能恢復人的浩然之本體;失去了此氣的所養,就會失掉勇氣,無法和道義相匹配,從而就不能實現全體浩然之氣的大用了。孟子發揮到此,可謂是將天、人所蘊藏的道理都講透了。
張伯行在《近思錄集解》中解釋說:理,就是氣。上天和人之間沒有間隙就是誠,誠即忠信的實體。所以子思的「如在上」「如在左右」,流動充滿,多少大事,而最終說「誠是無法掩蓋的」。說的是上天和人相通的原因,從四方上下,到古往今來,從來沒有空隙,也從來沒有間斷,這些都不過是誠的原因而已。那麼君子通過忠信以建立內心之誠,怎能不時刻面對上天呢?貫穿天地上下的,只是一個誠,可見在日用之間,無不是自然真實之理的流行。特別指出,由於沒有跡象可以窺測,所以形而上的稱為道;因為有事物可指,所以將這種形而下的稱為器。其實道寓於器,器來承載道,道與器本來就不能分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人也就是遵循道而已。
張紹價在《近思錄解義》中講:失掉正理,不盡本分,這就是不誠。要想求誠,沒有能比得上忠信的,因為忠信可以增進自己之德。君子理當時時和上天對應。天地之理,我得到后稱為性,所以天、人屬於同一個理。天地之氣,我得到后成為我的形體,所以天、人屬於同一個氣。理氣流行在天、人之間,神妙不測,洋洋如在,實在是不能夠遮蔽的,理氣貫通天地上下,在天也好,在人也好,都是一個道。當然之理成為道,氣成形就成為器。道是器的理,器是道的質,道、器不相混雜,但是也不會相離。形而上的道,即寓存於形而下的器之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婦都是器,然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道,這些道都是真正的實理。人如果能用實心體晤實理,那麼道就在人這裏。根據時節來講,則有古今,而道是貫穿古今的。根據人的形體來講,則有別人和我的區別,而道是貫穿人我的。君子之誠是非常寶貴的,通過忠信以增進自己之德,時時和天相對應,讓自己的言行不敢有絲毫疏忽,這樣或許可以得到正理,根據得到的真正之理去推而行之,這樣就可以全都盡到本分了。
茅星來在《近思錄集注》中講:《中庸》里的性、道、教,都是根據理而言的。有的人也明知有當然之理,然而又有所疑懼,致使自己不能有所作為,這就是自己氣不足而造成的。孟子於是又于其中發揮出浩然之氣。因為此氣一旦生起,則會勇往精進,不會再有疑忌、畏懼,從此以後,內心境界一直往上增長,自然能夠完全地與天相融合。而性可以盡,道可以凝,教也可以從我而立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書中的精蘊就是性、道、教、浩然之氣,這四者,程子將它們指出而示人,學習者應當詳細地研究。

前言/序言
《近思錄》的歷史地位
自南宋至清末,有一部書對中國乃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的讀書人影響極大,那就是《近思錄》,而且以《近思錄》為代表的儒家理學思想,也成為這些國家的官方思想,歷經八百余年。編纂于公元1175年的《近思錄》,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傳播,成為最能代表中國古代主流學術思想的經典,後世學者一步步發掘出其中潛藏的巨大學術價值,並將它提升到顯要的理學經典地位。《近思錄》書名的含義
《近思錄》取名來自《論語·子張篇》。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鼓勵人不要空泛地為學,而是要從切己之事來做觀察;不要好高騖遠,而是要從身邊的事開始思考。所以朱熹和呂祖謙兩位先生將本書定名為《近思錄》。《近思錄》的成書經過
《近思錄》是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夏天,作者在短時間內編輯而成的。朱熹、呂祖謙二人會面,是因為呂祖謙有鑑於朱熹與陸九淵(象山先生)二人學術見解不同,於是邀約雙方見面為學,這便是有名的「鵝湖之會」。朱、呂二人在會前見面,為了為學的需要,短時間內便編出了這部影響深遠的《近思錄》。朱熹先生講,編輯此書也是為了那些窮鄉僻壤中有志於學的後輩學子,他們因為沒有良師益友的幫助,不知為學的先後次序,在為學中沒有方向、沒有重點;如果能用心於《近思錄》,應該也會得其門而入,然後再去研究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典籍,反覆沉潛其中,從容求索,深入體會,從廣博到簡約,那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或許就可以實現。《近思錄》的主要內容
《近思錄》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濂溪先生)、程顥(明道先生)、程頤(伊川先生)、張載(橫渠先生)四位先生思想的選輯,將他們的語錄六百二十二條,分類編輯而成。其中共有十四卷,分別是《道體》《為學》《窮理》《存養》《省察》《處家》《處已》《君道》《治法》《臣道》《教人》《警戒》《辨異端》《聖賢氣象》。朱熹先生的歷史地位
錢穆先生是這樣評價朱熹的:「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孔子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一主要骨幹。北宋理學興起,乃儒學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僅能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並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此兩人,先後矗立,皆能匯納群流,歸之一趣。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揮新精神,直迄於今。自有朱子,而儒學幾成獨尊。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