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生產邏輯 ISBN:9787519470579 出版社:光明日報 著編譯者:梁賢豔 叢書名:光明學術文庫 頁數:2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53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社會學的田野調查方法,運用大量的調查和訪談資料論證,主要探討規模與社區共同體之間的關係,研究以小區、院落、樓棟為代表的「微共同體」形成的可能性及其機理。為探討規模與社區共同體之間的關係,本文通過理論抽樣在西高區選擇了三個個案進行了田野工作、跟蹤觀察、深度訪談和網路民族志研究,在」交往的共同體」這一分析框架下,通過三個個案的差異發現比較和包圍性比較,提出了「微共同體」這一概念,並嘗試性對城市社區「微共同體」可不可能和何以可能的問題做了回答。作者簡介 梁賢艷,男,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揚州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公共管理,尤其是社會治理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以及廳局級項目多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南京社會科學》《青海社會科學》《湖北社會科學》《學習與實踐》《電子政務》等CSSCI/核心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編、人大複印資料報刊索引多篇次;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合著)2部;獲省級優秀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校級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多次,廳局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校級教學比賽一等獎等獎勵多項。目錄 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以社區為單位建設共同體的歷史緣由 二、社區共同體的突出優勢與現實困境 三、城市社區「微共同體」可不可能和何以可能 第二節 國內外城市社區共同體研究述評 一、西方社區共同體研究的歷史流變 二、國內社區共同體研究回顧 三、城市社區共同體研究結論與評價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核心概念:微共同體 二、分析框架:交往的共同體 三、研究方法與個案選取 第二章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生產的社會文本 第一節 一分兩進三改:XGW區城市社區治理創新 第二節 利益共同體的生產:XGW區CJRJ小區之困 一、業委會選舉一波三折 二、物業更換中的「派系鬥爭」 三、再次選聘物業的「無解紛爭」 第三節 自治共同體的生產:XGW區JMHY小區實踐 一、老舊複雜小區的「軟硬兼失」 二、歷經曲折先行院落自治 三、小區自治共同體的最終形成 第四節 情感共同體的生產:XGW區XSJY小區探索 一、管網維權終獲成功 二、小區自治穩步開展 三、個體交往與情感聯結生成 第三章 規模與城市社區共同體的生產 第一節 規模與居民的交往事由 一、城市社區居民交往事由演化 二、規模小微化與居民交往事由的產生 第二節 規模與居民的交往難度 一、規模小微化與居民交往成本減少和收益率提高 二、規模小微化與選擇性激勵條件的具備 第三節 規模與居民的「在場」交往和情感密度 一、不同交往方式與社區共同體的生產 二、規模小微化與居民「在場」交往條件具備和情感密度增強 第四節 規模與居民的社會分化程度 一、社會分化:本質意志的決定性因素 二、規模小微化與居民社會分化程度的降低 第四章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主要類型與基本生產單位 第一節 微共同體的類型建構要素 第二節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主要類型 一、獨立型和部分型樓棟共同體 二、階段型和永久型院落共同體 三、共權型小區共同體與分散型樓棟或院落共同體 第三節 微共同體基本生產單位釐定 一、可分割性、經濟性與碎片化 二、微共同體的基本生產單位 第五章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生產過程 第一節 以利為利:利益共同體與被動性鄰里萌芽 一、利益共同體:微共同體的必經階段與初始形態 二、微社區內居民的共同利益及其觸發機制 三、共同利益的實現與認同感的產生 四、被動性、脆弱性與短暫性:利益共同體的顯著特徵 第二節 以義為利:自治共同體與主動性鄰里復興 一、結構性強化:從公共精神啟蒙到持久參与形成 二、居民自組織:從微自治預演到自治共同體生成 三、歸屬感的形成與主動性鄰里復興 第三節 以情為利:精神共同體與情感聯結生成 一、微共同體的情感層次結構 二、個體化交往與親密感的生成 三、熟人機制與情感共同體的生產 第六章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生產主體 第一節 業委會:居民的「管家」 一、維、為、違與偽:業委會的主要類型 二、特殊委託代理與業委會類型 三、微共同體生產中的業委會角色定位 第二節 市場:居民的「親家」 一、市場的行為邏輯與居民—市場關係 二、合同治理結構與雙重委託代理 三、市場的公共性及其角色定位 第三節 政府:居民的「娘家」 一、微共同體生產中的自組織與他組織 二、政府的行為邏輯與政社關係 三、微共同體生產中的政府角色 第七章 城市社區微共同體的「生產要素」 第一節 微社區內的資本與共同體的生產 一、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 二、經濟資本與時間資本 第二節 居規民約與微共同體的生產 一、現代性語境中規約的可能性與形成過程 二、微共同體生產中居民規約的作用機制 第三節 微共同體生產的結構要素 一、微社區內的社會結構與共同體的生產 二、微社區內社會結構的理想類型與二重性 第四節 文化與微共同體的生產 一、文化與微共同體的邏輯勾連 二、微社區內文化的物質外表、動態顯現與內在靈魂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 主要結論 一、城市社區微共同體可不可能 二、城市社區微共同體何以可能 第二節 冰冷的現代性與溫暖的共同體:經典命題與全新轉向 一、共同體的本質與方向之爭 二、微共同體轉向及其解釋力 第三節 微共同體邊界:未竟議題的討論 一、流動的現代性與穩定的共同體:流動與微共同體的生產 二、共同體的居民還是居民的共同體:微共同體與居民自由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