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之間-馬克斯.韋伯的比較法律社會史 賴駿楠 978730916936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復旦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西之間-馬克斯.韋伯的比較法律社會史
ISBN:9787309169362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賴駿楠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507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馬克斯 韋伯原初構想中,中國古代法是作為映襯西方近代法的絕對的”他者”般的存在,其”普遍法律史”構想了一幅從中國法、印度法、伊斯蘭教法,經歷古猶太教法、中世紀天主教法,直至西方近代法(尤其德國法)的、準線性的法律”合理化”發展圖景。但韋伯對各大法律文化的深入研究,又使其意識到歷史事實與這一清晰圖景存在抵牾:帝制中國的家產官僚制法中既存在”非理性”成分,又存在”合理性”成分,而在近代西方私法(甚至是在韋伯*為推崇的德國私法)和公法政治中也都存在明顯的”反資本主義”“反法制型支配”的”非理性”要素。在具體地界定和敘述東西方法律時,韋伯不得不面對和處理這些矛盾。而他的具體處理方式,則暴露了他的價值觀、情感和認識論局限。在明晰這些局限後,我們可以再次拾起韋伯那些充滿創造性的概念工具,並借助更豐富、公允的當代經驗研究,來展開理論與經驗間的對話。中西之間的差異並不絕對,對異與同的界定常常取決於研究者本人的認識論,而認識論又經常取決於現實政治經濟力量對比、個人經歷乃至情感取向。在21世紀的政治經濟形勢下,我們完全能夠主張一種更為平等的中西對話,以及更具包容性的法律理論建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