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認識期貨-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的演進與發展 ISBN:9787522319247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 著編譯者:葉春和 頁數:31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61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認識期貨——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的演進與發展》一書結合了作者多年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經驗和工作閱歷,以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歷史變革與未來路徑等進行對比的獨特視角,為讀者呈現了期貨市場特別是我國期貨市場的演進與發展全貌。 全書從期貨市場誕生與發展的基礎入手,深入探析期貨的涵義、功能和風險,結合境內外期貨市場的發展歷史,探求市場發展現狀、特徵和規律,通過對期貨主流產品的對比、境外知名交易所期貨業務的分析以及四則典型案例的剖析等,總結我國期貨市場建設與發展的特色、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建設性建議。本書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易懂,既可以供期貨市場從業者參閱思考,也可以作為大眾讀者的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葉春和,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特聘教授。1990年至1997年任職于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其間受財政部委派在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工作。1997年加入中國證監會,在信息統計部、國際業務部、市場監管部、上市公司監管部、發行監管部先後擔任副處長、處長;2002年至2004年擔任期貨監管部副主任,其間受中國證監會委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工作;2004年至2008年擔任江蘇證監局副局長;2008年至2012年擔任重慶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2013年至2019年任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2019年至2023年任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 葉春和長期致力於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理論研究,具有豐富的證券期貨市場監管經驗,著有《中國資本市場層次性研究》等專著,在《國際金融》《會計研究》等國家級刊物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 目錄導言 第一章 撥雲見日:認識期貨 一、期貨緣何而來 (一)來自古代的案例 (二)現代市場活動中的風險 (三)風險管理工具應運而生 二、期貨的內涵 (一)再識期貨 (二)期貨與現貨 (三)期貨與場外衍生品 (四)期貨的分類 三、期貨的功能 (一)價格發現 (二)風險管理 (三)資源配置 四、期貨交易的風險及風險管控 (一)期貨交易的風險 (二)交易所防範期貨交易風險的主要措施 (三)中國特色的期貨市場管理體系 第二章 適時而生:境外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在生產生活中誕生的商品期貨 (一)期貨市場的早期萌芽 (二)現貨遠期交易的發展 (三)商品期貨應運而起 二、承襲與創新的金融期貨 (一)外匯期貨 (二)利率期貨 (三)股指期貨 三、境外期貨市場發展現狀與特徵 (一)商品期貨品種豐富、亞太市場交易增速顯著 (二)金融期貨交易活躍、產品創新日新月異 四、從歷史發展規律理解期貨市場的本質 (一)期貨的誕生來自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二)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繁榮離不開創新與改革 第三章 砥礪前行:跌宕起伏的中國期貨市場 一、經濟制度變遷推動期貨市場曲折前行 (一)改革開放催生期貨市場進入萌芽重生期 (二)從飛速成長到「無序發展」 (三)清理整頓 (四)金融期貨品種早期試點 二、期貨市場在新世紀的蓬勃發展 (一)制度建設推動期貨市場創新 (二)商品期貨市場蓬勃發展 (三)金融期貨市場重新起航 三、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現狀與特徵 (一)商品期貨市場功能有效發揮 (二)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諸多挑戰 第四章 異曲同工: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存同求異 一、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異同綜述 (一)兩類期貨的共性特徵 (二)兩類期貨的差異化特徵 二、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差異表現 (一)合約設計差異 (二)機制安排差異 (三)市場運行差異 三、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差異原因 (一)期貨合約標的物 (二)宏觀經濟發展環境 (三)現貨市場運行情況 第五章 他山之石:世界知名交易所概覽 一、交易所的功能與特徵 (一)交易所的功能 (二)交易所的共性特徵和發展趨勢 二、北美勁旅——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 (一)跨越三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二)豐富的產品體系 (三)均衡穩健的收入結構 (四)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多元化戰略 三、歐陸雄兵——德意志交易所集團 (一)從德國國內到全球 (二)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三)金融衍生品業務成為第一收入來源 (四)立足歐洲、布局全球 四、後起之秀——洲際交易所集團 (一)始於科技,成於併購 (二)主打能源產品的業務結構 (三)交易所業務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四)發展史也是併購史 五、亞太明珠——香港交易所集團 (一)從四所鼎立到統一上市 (二)衍生品業務兩翼齊飛 (三)交易后業務是最主要收入來源 (四)連接中國與世界 六、相關啟示 第六章 前車之鑒:風險案例專題研究 一、香港金融保衛戰 (一)香港金融市場經受四次攻擊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應對措施 (三)相關啟示 二、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 (一)股市異常波動中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基本情況 (二)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成因 (三)股指期貨在異常波動中扮演的角色 (四)相關啟示 三、「原油寶」事件 (一)事件始末 (二)WTI原油期貨與「原油寶」產品 (三)相關焦點問題 (四)相關啟示 四、2022年「倫敦鎳」事件 (一)相關背景 (二)事件過程 (三)同期境內鎳期貨市場情況 (四)期貨市場的逼倉 (五)相關啟示 第七章 敬陳管見:啟示與展望 一、提升交易所綜合服務能力 (一)豐富期貨品種體系 (二)拓展多元化業務 (三)金融科技推動監管創新 二、創建良好的市場發展生態 (一)提升中介機構的綜合實力 (二)深化對中長期資金和實體企業的服務 (三)強化市場投教,優化產品認知 三、優化期貨市場的監管制度環境 (一)加強期貨市場法治化建設 (二)推進定價中心建設和期貨市場國際化 (三)鼓勵創新與競爭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