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 (全伍冊) 高陽 978757300837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海南
NT$1,90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清朝的皇帝 (全伍冊)
ISBN:9787573008374
出版社:海南
著編譯者:高陽
頁數:16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89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大清三百年風雲變換。細數大清十一代皇帝的行誼:宮廷生活、典章制度、佚聞逸事、戰爭與朝拜講述皇帝、后妃、太監、王臣、百吏等興廢得失、日常生活,並針對清史中的某些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 高陽本人就是傳奇。高陽的高祖、叔祖都是清朝高官。他的童年家門口掛著的,是嘉慶皇帝御賜和慈禧太后親題的匾額。可以說他本人就是一部大清百科全書。 注重歷史考證的同時又通俗精彩。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的真實,又擅長講故事,文筆練達,讀起來輕鬆暢快,于生動詼諧之中,帶領讀者一窺歷史的本來面目。 結合曆代王朝,高陽指出三條法則:一是歷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經濟,而經濟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勢力,此勢力如為高級知識分子組成,必開一代之勝運,否則就會出現危機;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過程中,休養生息,作育人材,培養了生機,就會出現中興之局。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陽筆下膾炙人口的名著,勾輯了愛新覺羅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歷代皇帝的相關史實,並針對清史中的某些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據高陽的論點,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兩朝的許多史實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細心爬梳,也許有少數皇帝,尚須重新評價。

作者簡介

高陽(1922-1992),本名許晏駢,譜名儒鴻,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於錢塘望族。中國當代歷史小說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歡迎範圍之廣,素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 1940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求學,因抗日戰爭影響未完成學業。戰後考入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並於1948年隨校遷至台灣。1959年卸軍職,投身報界。 1962年發表歷史小說處女作《李娃》,一鳴驚人,此後著述不斷,寫下數十部膾炙人口的長篇歷史小說。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韻事》《紅樓夢斷》《慈禧全傳》《胡雪岩》系列等。 高陽熟知歷史掌故,凡筆記、野史、雜著、詩文及民間傳說都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很自然地融入小說之中,讀來有很濃的臨場感。他對歷史興亡、政治成敗、宦海浮沉、社會萬象、商業競爭等洞察幽微,寫故事、寫人情、寫鬥爭,很少有人堪與比肩。著作問世幾十年來風靡全球華人世界,多次再版。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皇帝的種種
皇子的出生及命名
皇子的教育
皇子當差、封爵分府
嗣皇帝即位
新君年號的確定
御名如何避諱
皇帝如何處理政事
皇帝的衣食住行
清朝的太監
第二章 愛新覺羅的祖先
由唐至明,女真人的興衰
努爾哈赤之父、祖同時遇難
努爾哈赤平定「海西四部」
努爾哈赤告天「七大恨」伐明
第三章 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
八旗共主制度
扈倫四部皆由「葉赫老女」而亡
袁崇煥鎮守遼東
太祖崩,太宗矯詔逼大妃殉葬
皇太極攻遼西,袁崇煥殺毛文龍
崇禎中反間計,枉殺袁崇煥
收買祖大壽
獲傳國玉璽,立中原之志
征服察哈爾,皇太極建立大清
清軍入關,貳臣立功
洪承疇功罪是非
清太宗崩,多爾袞攝政
孝庄薨,康熙三十年不葬祖母的隱痛
多爾袞的身後事
第四章 世祖——順治皇帝
順治廢后緣由
董小宛入宮為妃考證
順治出家、傳位及遺詔罪己成謎
鄭成功反清復明功敗垂成
鑊湯熾火的江南奏銷案
對鄭成功的再評價及「江上之役」
第五章 聖祖——康熙皇帝
康熙初期四輔臣與三種勢力的拉鋸戰
西洋新法的推行折射新舊兩派的衝突
計除鰲拜,一舉收政
平定三藩之亂
定南王之女孔四貞軼事
「安溪相國」李光地賣友奪情
一代巨典「己未詞科」
通漕運,治黃河
操縱徐乾學制衡明珠
全盛時代,大興文教
皇太子兩立兩廢
第六章 世宗——雍正皇帝
帝夢成空的皇十四子胤禎
皇四子胤禛奪位
鄂爾泰「改土歸流」
田文鏡善迎上意
李衛助雍正除年羹堯
查嗣庭「謀反大逆案」
世宗因中風暴崩
第七章 高宗——乾隆皇帝
生母為漢族下層宮女
來之不易的繼位
前朝舊臣與新朝輔弼的權衡
乾隆加入漕幫之謎
恩威並用的馭臣之術
弘時與雍正的矛盾及與弘曆爭位
福康安位極人臣的背後
勞民傷財話南巡
兩淮鹽引案
阿桂與和珅薰蕕同器
竇光鼐與和珅鬥法
大力整頓科舉
香妃的故事
為福康安枉殺憨直武將
天地會林爽文之亂
十全老人的文治
第八章 仁宗——嘉慶皇帝
乾隆退居太上皇
和珅弄權
嘉慶親政,殺和珅,斥福康安
川楚教匪案
閩粵海盜之患
林清之變
李榮軒(毓昌)案昭雪
嘉慶崩于熱河
第九章 宣宗——道光皇帝
道光初期的政潮
志大才疏,道光任用庸才
穆彰阿專權,王鼎尸諫,兼及漢人與旗人優劣對比
道光的勤政和儉德
河工、漕運弊壞
陶澍治漕,改河運為海運,并行票鹽之法
內憂外患中,道光憔悴而終
第十章 文宗——咸豐皇帝
杜受田助咸豐得位
穆彰阿終於垮了
上下粉飾致太平軍釀成大患
肅順重漢輕滿,推服楚賢
戊午科場案
戶部鈔票案
厘金的發明
辛酉政變,「三凶」授首
第十一章 穆宗——同治皇帝
同治即位,改組朝廷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設立
得恭王支持,曾國藩暢行其志
兩江總督何桂清斃命西市
中興名臣胡林翼
逮問勝保
曾國藩刪削李秀成親供
「江寧貨,盡入曾軍」之說其來有自
洪秀全之子洪福的下落之謎及曾、左失和始末
李鴻章扶搖直上,淮軍代湘軍而興
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真相
同治帝教育之敗
同治與慈禧母子參商
恭王被革去議政王始末
醇王與天津教案
榮祿與南北之爭
圓明園修而復停及恭王第二次碰釘子
日本武裝侵台
「可憐天子出天花」同治之死
醇王之子入承大統
王慶祺潦倒以終,嘉順后被逼殉帝
第十二章 德宗——光緒皇帝
結醇王,翁同龢得為光緒師
慈禧墮胎致患蓐勞
太監跋扈不法,「翰林四諫」上疏力爭
慈安太后蹊蹺而崩
慈禧大權獨攬,炫耀權威,加恩醫官
官符如火張之洞
慈禧利用清流打擊恭王,並設計傾陷清流
湘淮易帥,李鴻章欲借替手張佩綸
甲午之役的前前後後
袁世凱小站練兵
膠州灣事件,翁同龢交涉,李鴻章攪局
后黨阻撓改革,翁同龢被逐回籍
袁世凱告密,戊戌新政失敗
義和團起事,李鴻章受賄賣國
丁未政潮
光緒之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