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釋源 曾光平 曾江 97875333475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齊魯書社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古代漢語釋源
ISBN:9787533347567
出版社:齊魯書社
著編譯者:曾光平 曾江
頁數:31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84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體部分與王力編《古代漢語》的一部分相當,節選《左傳》《論語》《禮記》《莊子》《荀子》等古代經典片段,用音韻學、詞源學的方法解釋詞義,多有新意。比如,根據「慍」是「郁」的陽聲韻,提出「人不知而不慍」的「慍」應是鬱悶的意思,而非過去所註解的「惱怒」。又如「一簞食,一瓢飲」,「簞」實際上是指用竹葉或葦葉包起來方便攜帶的飯糰。書前有《漢語語音知識》三十七講,介紹中國古人的造詞手段和漢語音理,以幫助讀者理解漢語詞族的發展,進而進入漢語詞源的探討。

作者簡介

曾光平,原河南大學中文系古漢語研究室教授,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終身會員、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教授音韻學、方言學、語言學概論。1934年5月生於福建平潭島,1940年隨父母移居印尼,1958年從印尼回國報效祖國。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精通英語、印尼語、荷蘭語、日語、朝鮮語,系統研究並能熟練運用中國漢語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和贛方言。80年代著手編寫《漢語釋源大字典》,1993年,中國語言學泰斗、北大中文系周祖謨教授欣然題寫書名並作序。書稿已完成近90%,760餘萬字。2014年4月1日因突發疾病去世。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漢語語音知識
第一講 漢語如何造新詞
第二講 改變韻母
第三講 改變韻母(續)
第四講 動程
第五講 漢語的聲母
第六講 調類與調值變調
第七講 入聲
第八講 -n、-d韻尾
第九講 -m、-b韻尾
第十講 人聲轉成陰聲韻
第十一講 入聲轉成陰聲韻(例)
第十二講 入聲用例
第十三講 n鼻音韻尾變母音韻尾
第十四講 an→o,uo→(←)uei
第十五講 ng鼻音韻尾由弱化到消失
第十六講 輔音韻尾轉成i尾韻
第十七講 分不分尖團
第十八講 分不分尖團用例
第十九講 分不分尖團用例(續)
第二十講 清濁聲母
第二十一講 舌尖母音與捲舌聲母
第二十二講 f聲母的形成
第二十三講 清濁聲母的零聲母
第二十四講 清濁聲母的零聲母(續)
第二十五講 《廣韻》的四十個聲母
第二十六講 音韻的「等」
第二十七講 t、t'與ts、ts'的轉換
第二十八講 娘日歸泥?n與z的互換
第二十九講 「娘」的源
第三十講 許多微部字非與物部、文部有關聯
第三十一講 漢語唇音不收雙唇輔音
第三十二講 漢語唇音不收雙唇輔音(續)
第三十三講 漢語廣泛用改變聲韻調造反義詞
第三十四講 漢語廣泛用改變聲韻調造反義詞(續)
第三十五講 漢語的聲母和韻母
第三十六講 《廣韻》、上古音輿詞源探討
第三十七講 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第一單元 文選:《左傳》
第二單元 文選:《戰國策》
第三單元 文選:《論語》
文選:《禮記》
第四單元 文選:《孟子》
第五單元 文選:《墨子》
文選:《老子》
文選:《莊子》
文選:《荀子》
文選:《呂氏春秋》
文選:《韓非子》
第六單元 文選:其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