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曹植與其作品的經典化研究 ISBN:978752271851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王津 頁數:3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909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作家作品的經典化是一個以本文(包含作家與作品)潛在經典性為起點的,經由讀者發現、揭示而走向經典的階段性過程。在此過程中,創作型讀者的模仿學習有時是先於注、評、選等方式的更重要的經典化方式。作家其人、其文的經典化往往並不同步,且存在相互制約或促進的關係,但對經典大家而言,其人、其文的經典化最終會趨向統一。曹植融會其前文學傳統而獨創,其文學經由兩晉、宋齊讀者的創作接受而逐漸經典化,唐人的模擬、借鑒又進一步擴充了曹作經典系列《文選》《詩品》《文心雕龍》及唐代李善、五臣等對曹作經典性進行了不同程度、或隱或顯的闡發,其觀點多成為曹作經典的次生層,影響著後世讀者的批評視野,而由於魏晉南北朝讀者對曹植人格精神的相對忽略,曹植其人的經典化遭遇了漫長的過程,直到唐代讀者那裡,其儒者之義終與其文統一起來,其中國文學史大家的地位方由此確立。作者簡介 王津,河南駐馬店人。201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鄭州輕工業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前文學。目錄 前言第一章 經典化與經典的前身後世:以中國古代文學為對象的思考 第一節 經典化的兩極 一 已有經典化兩極的觀點 二 對已有經典化兩極觀的疑問 三 對經典化兩極的辨析 第二節 經典的前身:作為經典化起點的作品 一 作品是一種自足的存在 二 作品蘊含傳統 三 作品的創新與傳統 第三節 經典化的中介——讀者 一 讀者的特性 二 讀者創作接受對作品經典化的影響 三 讀者闡釋對作品經典化的影響 第四節 經典化的另一極點——經典 一 經典確立的標準 二 經典的兩個指向 三 潛在經典性與經典經典性 第五節 經典的後世:經典確立后的接受 一 經典開放性的實質 二 經典序列的穩定性 三 經典接受的動態性 第二章 曹作經典化的起點:政治身份、文學思想與傳統、創新 第一節 曹植的政治身份:有影響力的王子、藩王 一 從曹操對曹植及其兄弟的培養言 二 從太子之爭事件后的政派鬥爭言 三 從曹植的政治素養及身份認同言 第二節 曹植的文學思想:從《與楊德祖書》到《前錄自序》 一 曹植「辭賦小道」觀念的現實性 二 曹植「君子之作」觀念的內涵 三 曹植「君子之作」的批評史意義 第三節 曹植作品的傳統:曹作源出《詩經》論的內涵 一《詩經》的本質特點 二 曹作源出《詩經》論的思考 三 曹作對《詩經》詩法的學習借鑒 第四節 曹植作品的傳統與創新:一種綜合的視角 一 以《美女篇》《七哀》為例的分析 二 曹植女性詩作的文化傳統及其變化 三 曹植詩歌賦法的傳統與創新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曹植經典序列的形成與其經典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 此期曹植作品的傳播、整理與藝術轉換 一 曹魏時期曹植作品的傳播、整理 二 曹叔撰錄曹植文集的政治背景、意圖與影響 三 兩晉時期曹植作品的藝術轉換 第二節 此期讀者借鑒創作與曹植作品經典序列的形成 一 此期讀者學習曹作篇目梳理及其學習特點分析 二 此期重點讀者對曹作的學習借鑒 三 梁陳以及北朝對曹植作品的學習借鑒 第三節 此期讀者闡釋與曹植作品的經典化 一 曹魏時期的曹植文學評價 二 兩晉時期的曹植文學評論 三 南朝時期的曹植文學批評 第四節 此期讀者接受與曹植其人的經典化 一 晉宋歷史學家筆下的曹植形象 二 曹植形象的故事化、宗教化 三 曹植形象的文學化 四 曹植儒家精神的初步發現 第四章 唐代對曹植作品經典性的闡發批評 第一節 唐代類書對曹植作品的隱含闡釋及其意義 一 《北堂書鈔》《初學記》《藝文類聚》于唐代的流傳情況 二 《北堂書鈔》《初學記》《藝文類聚》的編輯體例、作用 三 《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于曹植文學的批評與意義 第二節 李善注對曹作的導讀與批評及五臣注的意義 一 李善注對曹作的導讀與批評 二 五臣、李善注曹作比較及五臣注曹作的特點、意義 第三節 李善注《洛神賦》引《感甄記》之可能與其文學批評意義 一 《感甄記》故事生成時間推斷 二 李善注引《感甄記》的合理性及其文學批評意義 三 唐人對《洛神賦》、曹甄故事的態度 第四節 唐代王昌齡、皎然對曹植詩法的批評 一 王昌齡對曹植詩法的批評 二 皎然對曹植詩法的批評 第五章 唐代曹作經典接受及隋唐曹植其人的經典化 第一節 唐代對曹植作品的學習化用 一 唐人對曹作詞句的借用 二 唐人對曹詩詩意的化用 第二節 唐人學習曹植詩作特點及其原因分析 一 唐人對曹作的學習從屬於對唐前作品的學習 二 唐人的學習主要是借詞、借句與化用其意、勢 三 四傑起至盛中唐對曹作的學習更為開闊 第三節 隋唐曹植人格精神揭示與其大家地位的確立 一 隋代對曹植道德精神的揭示 二 唐代對曹植為人與為文的認定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