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沉睡 程鵬 97875507386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海天
NT$25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崇高的沉睡
ISBN:9787550738645
出版社:海天
著編譯者:程鵬
頁數:2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94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一曲獻給母親的頌歌,對精神故鄉與成長心路的一次詩性回望

內容簡介
該詩集著重精神世界的構建與非理性意象的描摹。作者十多歲離開故鄉,去異鄉謀生,創作場景多從生活的日常中來,在慶典上,在咖啡館裡,在旅途中,在遊蕩的街上,在故鄉的土地上,一首首作品殼落白出。故鄉的山水草木,親朋摯友,常常出現在回憶中,異鄉的星夜雨夜,花開花落,有時美好,有時孤獨,回不去的故鄉,定不下來的異鄉,在對故鄉的思念、對異鄉的傾訴中,詩人叩問人生、慰藉生活,尋找精神安頓的家園。

作者簡介
程鵬,重慶開縣人。在《打工詩人》《詩刊》《中國作家》《作品》等刊物發表作品數篇。2008年參加中國詩刊社舉辦的24屆青春詩會;獲第四屆深圳網絡拉力賽非虛構二等獎。小說《小姨的婚禮》獲開縣文學獎;散文集《在大地上居無定所》獲深圳第九屆青年文學獎;《一個村莊主要由三個人構成》組詩獲得中國詩歌協會原創詩歌獎;散文《詩意的棲居》獲首屆孫犁散文獎。已出版《在大地上居無定所》《裝修工》。

目錄

001 玫瑰賀詞
010 玫瑰
014 病學報告
019 飲酒作詩
025 二月之書
034 大地詞語
041 自畫像
049 咖啡館
055 百合花的挽歌
067 崇高的沉睡
070 嬰兒稱頌
073 鄉村酒館
076 幻聽者聲音
079 相比較結束
083 親愛的李武英
089 關於落葉的幾個隱喻
091 冬系列
095 植物園
101 岳陽六記
109 五絕句
112 擬古四首,戲贈友人
117 做夢集
121 柑橘林
127 月亮詩
139 禮拜詩
148 花啡書樂詩
157 名字
164 辭去山中? 贈鈺涵
169 故鄉:大埡口
175 無人碼頭——只剩下一些船隻
183 我的葡萄園

前言/序言
南方敘事作為一種寫作立場與方法
謝湘南
2020 年 8 月,海天出版社推出”深圳新文學大系”系 列書籍,包括李揚主編的《深圳新文學大系”新都市文 學”卷》《深圳新文學大系”打工文學”卷》,孫民樂主編 的《深圳新文學大系”非虛構寫作”卷》《深圳新文學大系 “底層文學”卷》,以及鄧一光主編的《我的深南大道 — 深圳詩歌四十年》《我的光輝歲月 —深圳散文四十年》, 這套書對深圳特區四十年的文學書寫做了大致的梳理。從 具體的作品到理論架構,這套書對深圳文學研究者是一條 很好的線索。
在此之前,”南方敘事叢書”於 2019 年 4 月出版第一 輯,這套叢書包括四本詩集(謝湘南《深圳詩章 》、余文浩《早晨在植物園》、呂布布《幽靈飛機》、何招鑫《北面 的山》),六本散文集(趙倚平《深夜記》、葉明鏡《走過 這片田野》、倪海蘭《風從曬布路吹過》、羅松生《筆下山 川》、藍運彰《深圳情濃》、梅玉文《遙遠的童話》),一 本小說集(西西《陽光正好》)。這套叢書獲得羅湖區宣傳 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由羅湖區作家協會推出, 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一群生活在深圳的作家、詩人當下的創作狀態。
十一位寫作者多數住在羅湖,他們的寫作與深圳的城 市生活與城市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繫,正是此時此地的火熱 生活體驗,形成了他們各自的敘事軌跡與寫作風格。正如 吳亞丁所言:”關於‘南方敘事’,我們其實是想表達一個 夢想,一個關於深圳文學的期待。”
1
“南方敘事”這一概念於 2014 年,由時任深圳市作協 副主席、羅湖區作協主席的吳亞丁與深圳大學教授、博士 生導師湯奇雲提出。吳亞丁在”南方敘事叢書?
第一輯” 的總序中曾有詳細描述:”作為深圳文學的參與者,同時, 也作為《羅湖文藝》的主編,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 2014 年那個秋天,我們首次在《羅湖文藝》提出‘南方敘事’ 或‘南方寫作’的概念。不,豈止是概念呢?事實上,那 一年,我們正急切地期待一種全新的命名,來概括和詮釋當代深圳文學的寫作。”
他們認為,”深圳當代文學,經過數十年的創新與發 展,正在步入一個更具寬度與深度的活躍期。作為受惠於 改革開放、日益繁榮發展的深圳文學,理應得到世人更多 的關注與重視。在這充滿希望之地,在這最具活力的南方 經濟之城,深圳的文學,更加迫切地需要尋找到自己的發 展坐標與路徑,需要認清自己的未來與使命。我們共同認為,深圳文學應該賡續和弘揚自屈原以來的浪漫主義傳 統,融合和發展源遠流長的南方文化基因,在理想的旗幟 下,承繼古老而新銳的文學夢想。基於此,我們想給深圳 文學的旗幟,寫上這樣的大字:‘南方敘事’,或者‘南方 寫作’。”
關於”南方寫作”,近年來國內文學理論界、批評界多 有熱議。《南方文壇》2021 年第 3 期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慶祥《新南方寫作 —主體、 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一文,楊慶祥提出”新南方寫作” 這一概念,他從閱讀海外華人作家作品切入,所指認的 “南方”更為寬闊,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 澳門、臺灣等地區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 國家。在此文中,他列舉了幾位關注到的作家,包括身處 廣東的王威廉、陳崇正,海南的林森,廣西的朱山坡,香 港的葛亮等。他從地理性、海洋性、臨界性、經典性四個 維度,對”新南方寫作”的理想特質做出界定。
在 2022 年 1 月 5 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上,詩人 馮娜對話陳崇正,談及”新南方寫作”的自覺。馮娜認為, 一批”新南方作家”的文本為人們展示了諸多關於南方的 獨特地理、文化和精神想像的”新南方經驗”。
可以說,”新南方寫作”概念與從深圳羅湖發端的”南 方敘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南方敘事”提出之初,更 是立足深圳的寫作實踐,是基於深圳文學現狀與發展的一 種思考與呼喚。其時,以《羅湖文藝》等文學期刊為平臺, 推出了一系列深圳作家、詩人的作品與評論專輯,形成了 一定的文學聲場。
據我瞭解,近年來,深圳市作協以及各區作協,包 括海天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等都在組織關於深圳文學作品的出版及研究,推出過一系 列文叢,如”深圳當代短小說 8 大家”“深圳網絡文學拉 力賽精品文庫”“新城市文學理論叢書”“深圳新銳小說文 庫”“我們深圳”文叢、”深圳文學研究文獻系列”叢書等。這些作品、文本以及理論的梳理與建構,從不同角度 與層面,展現出南方敘事與南方寫作的特質,呈現深圳作 為文學現場的寫作景觀。以”南方敘事叢書?
第一輯”為 例,這裡面有個體寫作者清晰的面貌,也很好地呈現了一 組寫作者群像。這一群像是深圳作家紮根于此進行文學創 作實踐的縮影 —也是在時代的巨變中,在城市化背景下, 為現實寫作、為夢想寫作、為生命寫作的一個可供觀察的典型樣本。這一樣本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可做個人化微觀 言說的逐一分析,也可放大至講好中國故事的南方標本。
2
個人認為,”南方敘事”首先代表了一種寫作立場與價 值取向,這一立場,源自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譜系,紮根 于現實生活土壤的文學想像與真理探尋,它根植在深圳這 樣一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我們甚至可以將這種精神立場 溯源至鄧小平南方談話。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膽子要 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准了的,就 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 等政治思想話語,個人認為這些思想資源,不僅是深圳搞 活經濟的指南針,它們也是一種文學話語,是”南方敘事” 生動形象、直接有力的精準表述,是生活與工作在這塊土 地上的寫作者的創作原動力。
“南方敘事”就是基於改革開放精神資源的文學實踐, 是一種探尋各種可能性的寫作價值立場的展現,從母語出 發,從火熱的現實與生活現場出發,從時代性出發,從文 學的本質出發,從活生生的人出發,去建構我們時代的文 學景觀與精神圖譜。它是城市的,也是超越城市的;它是 地域的,也是超越地域的;它是當下的,也是連接過去與 指向未來的。吳亞丁所言,”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南方敘 事’,並不單純是一個地域或方位的概念,而是一個突出人與文學的雙重自覺的文化概念。我們心目中的‘南方敘 事’,尤為關注它的世界意識和現代價值”,也正是出於這 樣一種判斷。
當然,一定意義上,”南方敘事”也是一種方法論,尤 其是當它與敘事學聯繫起來時。第一它明確了一個寫作主 體;第二它樹立了一個言說空間;第三它創造或者說預設 了一種表達氛圍;第四它有源自民間的活力與結構(移民 城市與開放性社會強大的流動性);第五它將寫作行動轉 化為媒介與符號,本身是對寫作的激活。寫作主體、言說 空間、表達氛圍、民間活力、媒介屬性五者糅合,形成了 “南方敘事”的寫作向度與方法指引。
湯奇雲在《移民文化與南方敘事的誕生》(《羅湖文藝》 2019 年第 5 期)中曾探討過”南方敘事”的邏輯起點與傳 統文學敘事的差異:”深圳文學敘事對新興市民社會的倫理 (既包括了家庭倫理,也包括了職業倫理)建構,既是對 ‘五四’啟蒙文學的超越,也是對 90 年代盛行的新寫實文 學的超越。仔細想來,這雙重超越的背後,恰恰是基於深 圳作家對傳統情義敘事的繼承與撿拾。他們在應對現代城 市生活中的孤獨病症時,本能性地將傳統情義審視與現代 理性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得他們的文學敘事,既 順利完成了對當下都市人生的寫實,又表達了他們對新的 社會人倫關係的期盼。如此說來,深圳作家所聲稱的‘南 方敘事’,就不僅僅是他們所倡導的一種創作方法論,更是一種嫁接了現代理性文明而形成的新的人學思維方式。他 們力圖通過這種新的人學思維方式,重新定義自我,並進 而重新定義他們的文學意義。”
這是從寫作主體上去思考寫作向度與文學意義的嶄新 呈現。當然,界定”南方敘事”的寫作特質,還有更多的 向度與更廣的文本。縱觀現有的深圳作家的作品,展現出 “南方敘事”特質的作品眾多,如鄧一光、南翔、吳君、蔡 東、曹征路、盛可以、丁力、吳亞丁、郭建勳、鐘二毛、 薛憶溈、謝宏、厚圃、舊海棠、陳再見、孫向學、戴斌、 林棹等人的小說;李蘭妮、黃燈、慕容雪村、蕭相風、南 兆旭、王國華、塗俏、張黎明、聶雄前、秦錦屏、虞霄、 鐘芳、廖虹雷等人的非虛構作品與散文;王小妮、呂貴品、 黃燦然、孫文波、從容、何鳴、謝湘南、阿翔、遠人、萊 耳、谷雪兒、橋、張爾、樊子、太阿、趙目珍、遠洋、孫 夜、寶蘭、一回、余叢、余文浩、呂布布、阮雪芳、蘭淺、 陳末、趙俊、程鵬、郭金牛、李晃、何招鑫、李雙魚、居 一、不亦、葉耳、劉郎、薑二嫚等人的詩歌,等等。
當然,這一名單還可以相當長地開列下去,因為深圳 作為一個寫作現場,在四十多年的累積中,已逐漸呈現一 個文學城市的儲能,只是尚未有人能系統地發掘其內在書 寫與繁雜的文本,從而形成一種人類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跡 般的文學脈絡與文化景觀。個人覺得已出版的”深圳新文 學大系”,也只是呈現了深圳文學的一個側面而已。而如果從”南方敘事”與”南方寫作”的概念上去梳理,深圳文 學亦將展現出全新的面貌。作為寫作現場的深圳文學,明 看是深圳的文學史,隱匿其中的其實是深圳的城市發展史 與改革開放圖景下風雲變幻的精神圖譜與生活史。
3
從寫作立場延伸到藝術特色,個人認為”南方敘事” 正在構建的是一種新的家園感。如果我們的現實生活正被 各種力量進行”解構”的話,那麼文學書寫或者說致力於 寫作這一行動,無疑是一種精神建構。儘管作家與詩人的 寫作是個人化的,卻有物理空間與生活背景上的大致同一 性,不管是以深圳為背景,還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言說空 間,還是像”新南方寫作”概念所指認的更寬闊的南方。作為地域寫作的模型建構(我更願意將其看作是南方精神 的語言與視覺呈現),它其實展現出了一種現代世界誕生以 來,如何建構精神家園的深層叩問。
今天的時代,我們所生活的家園,在現代(觀念)的 衝擊與洗刷下,已完成了無數次的改頭換面。作為生活於 斯的寫作者,我們怎樣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怎樣展現對 自身歷史的理解?我們怎樣呈現對周圍世界的觀察?我們 是不是進入了一種文學生活,詩意的棲居距我們還有多 遠?還是只能在虛構中實現?這些都是擺在寫作者面前的 問題。這也就是我想要強調的”南方敘事”對建構我們自 崇高的沉睡 六校下廠 indd 8 2023-6-29 18:44:10 9 身的精神家園的重要性。
以林棹 2021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潮汐圖》為例,這是 一部具有典型南方敘事特質的小說。它以”我是虛構之物” 展開敘事,以魔幻故事寫嶺南風物,以一場穿梭於東方 與西方、歷史圖景與生活現實之間的旅行,展露出極為獨 特的書寫視角與語言景觀。她的敘事基調構築了近、現代 史上的珠江三角洲的開放圖志,以巨蛙之眼觀世界、話南 方,呈現出光怪陸離的現代世界的神話原型。它自然也具 有”新南方寫作”所提的”地理性、海洋性、臨界性”等 特質,我們甚至也可以賦予它探究了時代精神、歷史命運 這樣一些關鍵詞。從閱讀體驗上講,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 虛構性的”歷史寫作”,它讓南方、讓廣東的歷史在一個奇 幻故事裡搖曳生姿。
從”歷史寫作”角度歸納,在”南方敘事叢書?
第二 輯”中,我們同樣呈現了可供閱讀的扎實文本,如有記述 羅湖近代以來一百多年歷史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大羅湖》 (劉深著)、有寫保障香港生命線的東深供水工程的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