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弦歌-晚清南洋文社與華文文學的發生 謝仁敏 劉慧 97871002215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南有弦歌-晚清南洋文社與華文文學的發生
ISBN:978710022159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謝仁敏 劉慧
頁數:2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90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19世紀末,在左秉隆、黃遵憲等駐任領事與邱菽園等本土文人的共同倡導之下,南洋文風漸興,數十家文人社團相繼成立。文社活動成效顯著,直接促成了海外華文文學的發生,南洋成為近代海外華文文學最早的萌發、繁盛之地。 本書通過對新掘史料的鉤沉探微,以文人結社為切入點,系統梳理南洋華文文學的發展,展現近代文人推動中國文學移植南洋、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歷程。

作者簡介

謝仁敏,廣西桂林人,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八桂青年學者。主持「清末民初南洋華文文學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晚清小說低潮研究》等著作多部。

目錄

自序
緒論
一、研究緣起與命題提出
二、研究範疇與相關概念界定
三、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第一章 晚清南洋文人結社的背景與緣起
第一節 文人結社的背景:逐漸改善的文化生態
一、文化社群的形成
二、士人階層的興起
三、傳播機制的更新
第二節 文人結社的緣起:時勢發展的多方需求
一、凝結華僑向心力、重建文化認同的政治需要
二、聚攏海外俊彥、輔助人才培養的社會訴求
三、文士以文會友、共建本土文壇的文化需求
第二章 左秉隆與南洋文社的初創
第一節 首開風氣的會賢社
一、領事創立文社,官方色彩濃厚
二、月課研習舉業,儒學教化為本
三、首設月課獎賞,激勵文士創作
第二節 文人雅集的會吟社
一、得到駐地領事支持的民間文社
二、以詩聯創作為主的社課取向
第三章 黃遵憲與南洋文社的開拓
第一節 圖南社的承繼與新變
一、創社宗旨的承繼與新變
二、課藝方向的新變
三、文社制度的完善
四、社群擴大與聲名日隆
第二節 消閑類詩社的興起
一、隨風而興,遍設南洋
二、漸趨成熟,聲氣相通
第四章 邱菽園與南洋文社的轉型
第一節 文壇領袖更迭,文社向本土民間社團轉型
一、領事退離文壇,各埠文人自建詩社
二、邱菽園繼領文壇,本土文人主持文社
第二節 麗澤社發展漸趨多元化,向文學流派轉型
一、初期:單一性詩社
二、後期:多元化轉型
三、總趨勢:向准文學流派演化
第五章 文社促興南洋華文文學的多重機制
第一節 文社特性與南洋文人群體的建構
一、組織性:雅集在地文人
二、開放性:廣泛開展交流
三、互動性:共同提升水平
第二節 社長導引與文學發展方向的確立
一、改革社課,推動文學擺脫作為科舉的附庸
二、校評課藝,促進文學創作觀念的形成
第三節 制度建立與文學發生條件的成熟
一、寫作制度構建激發創作的長效機制
二、獎勵制度推動文學生產方式的變革
三、傳播機制營造文學交流的外部環境
第六章 南洋華文文學的發生與獨立品格的萌顯
第一節 關於南洋華文文學發生問題的探討
一、南洋華文文學發生時間的論爭
二、判定海外華文文學發生的標準
三、晚清南洋華文文學發生的表徵
第二節 南洋華文文學本土化因子的萌櫱
一、抒寫對象的本土化轉向
二、創作風格趨向現實主義
三、語言表達的通俗化傾向
第三節 南洋華文文學由自發趨向自覺
一、創作意識的覺醒
二、文學體式的革新
三、審美觀念的確立
餘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會賢社課榜名錄表
附錄二 圖南社課榜名錄表
附錄三 會吟社聯題與聯榜
附錄四 晚清南洋文社與文學活動編年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