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璞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詩歌選.第二輯 9787568094993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獻璞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詩歌選.第二輯
ISBN:978756809499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頁數:2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891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獻璞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詩歌選.第二輯 787568094993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推薦
作品皆為在校大學生原創,拉近讀者距離同時也激發大學生創作靈感。

內容簡介
《獻璞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詩歌選(第二輯)》以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所設夏雨詩社創作作品為其中部分藍本,同時遴選收錄了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優秀詩詞創作作品200餘首3500餘行。整部詩歌選以現代詩為主,包含古詩、律詩及十四行詩等,出版這部詩歌選是華中科技大學積極推廣詩詞創作,提高學生詩詞創作興趣的重要舉措,同時也體現了在校大學生日益提升的文學素養,以及他們積極主動地傳承詩文精神的創作熱情。

作者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7-10卷)副主編,獻璞集——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生詩歌選(第一輯)執行主編,《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第一輯)副主編,《新工科背景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副主編,教育部課題「立德樹人工程」教育課程改革與質量標準研製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指導標準(排名2)參与人

精彩書評
開拓活躍的思維就是「啟智」,啟科學思維之智,啟人文思維之智,啟兩者相融之智。仔細讀讀中華詩詞,深入想想詩詞內涵,就會感悟到確系如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了上句道地的科學根據,才有下句動人的人文情懷。「睫在目前常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有了上句這一客觀存在,才能做出下句情感推論。「空床?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有了上句這一客觀情景,才能導致下句由甜蜜的回憶而引起內心的極度悲哀。「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有了上句的個人實實在在的具體表現,才能有下句的充分體現個人的深厚之思念與感恩之悲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有了下句落花化為沃泥這一現實,才能有上句認為落紅有情的人性讚譽。毫無疑問,那些情景交融的絕妙詩句,當然是科學與人文自然相融的產物了,當然是創新的美妙成果了。

目錄

目錄
上卷古詩詞
臨歸期壩上游作2
子規曲3
殘陽古道行4
歸田5
徵人嘆——讀高建群《*后一個匈奴》有感6
春夜思8
登喻家山9
無題10
夜見10
子夜歌11
雜思(其一)12
(其二)12
(其三)12
夜宿山中13
無眠13
雪14
相思14
離贈15
醉太平15
16黃沙吟
16遠行
17詠子胥
17詠蘇武
18詠梅
18詠董仲舒
19秋分雜感
19詠藺相如
20梧桐秋
20傷冬
21桂
21林夕
22記二月二日新雨
22詠松
23詠竹
23詠廬山松
24詠楊柳
24詠玉蘭
25故園櫻
25詠雁
26詠牡丹
26詠竹
27詠薇
27詠桂
28詠木槿
28夜怨
29詠錦鯉
29游井岡山
30三月二十七日核酸檢測回程見聞
送故人歸30
自命31
秋日寄瀟湘友人31
二月廿八無題有寄32
游湖後作詩有感32
悼金庸先生兼自省33
秋夜33
秋晨聞路人歌有感34
路遇銀杏有感34
圖書館尋書有感35
寒冬懷祖父35
聞豎子折玉蘭有感36
大霧感時事36
登喻家山37
記游三峽人家38
詠月39
憶東軒客39
感英雄慷慨赴援疫區頌40
分韻得安字記閑40
相思41
于薊州十年有感41
如夢令42
如夢令42
如夢令43
憶江南44
憶江南45
憶江南46
憶江南47
憶江南48
49憶秦娥
50虞美人·海棠
51蝶戀花·棠雨
52蝶戀花·車上作
53蝶戀花·山城夜別
54蝶戀花
55蝶戀花·分韻得見字
56蝶戀花·遇梅
57瑞龍吟
58瑞龍吟
59玉蝴蝶
60青玉案
61青玉案
62青玉案·悠然
63青玉案·步韻逸軒聊憶喻家諸子
64江城梅花引
65江城梅花引·庚子春京漢聯吟
66江城梅花引·庚子春京漢聯吟
67鷓鴣天
68鷓鴣天
69鷓鴣天
70鷓鴣天
71鷓鴣天·暮春
72鷓鴣天
73鷓鴣天·蓮
74鷓鴣天
75鷓鴣天
76鷓鴣天
77鷓鴣天
鷓鴣天78
鷓鴣天79
鷓鴣天80
鷓鴣天·雪夜月食81
鷓鴣天82
鷓鴣天83
一剪梅84
一剪梅·七夕85
浣溪沙86
浣溪沙·江城寒潮琴院夜歸87
浣溪沙·晨起見窗外玉蘭花開88
浣溪沙二首89
浣溪沙·代贈90
浣溪沙91
浣溪沙92
臨江仙93
臨江仙·飲酒94
臨江仙95
臨江仙96
臨江仙97
臨江仙·憶小友98
清平樂·梅99
清平樂100
清平樂101
清平樂·憶友102
清平樂103
清平樂·山野涼夏104
踏莎行·夏雨詩社丁酉荷花社課105
沁園春106
107阮郎歸
108阮郎歸
109阮郎歸
110水調歌頭
111唐多令
112唐多令
113一斛珠
114武陵春
115行香子
116少年游·送友之北大
117定風波·清愁
118定風波
119破陣子
120望海潮
121金縷曲·瑜山國學社十三周年送老
122八聲甘州
123喝火令
124喝火令·喻岱橋
125暗香尽江城大雪
126滿庭芳·有友曾寄梅花書籤今用之於白石詞
127滿庭芳·不棄經年
128齊天樂·丁酉中秋夏雨詩社訪春英詩社步張攀韻
129南鄉子·遲懷
130南鄉子·別思
131長相思
131長相思
132長相思
132生查子·聯吟分韻得望字
133霜天曉角·聯吟分韻得望字
燭影搖紅134
西江月135
鳳凰台上憶吹簫·吊屈原136
水龍吟137
瑞鶴仙138
摸魚兒·黃山139
眼兒媚140
下卷新詩
一首春天的詩142
日出143
晚照144
午後145
也未可知147
舊地148
無題149
黑夜的眼睛150
本151
祈江城152
蜜蜂與禪153
莎士比亞154
我看見走得更遠的孤歌——那些默默無聞的戰「疫」英雄156
寫給你158
白天160
親愛的貝洛納斯161
風鳥163
列車164
周五165
167無題
169擬
170湖邊漫步
172同歌且行
173少年游
175夜色
177遠行前夜
179如果未曾相遇
181雪與舞
183神秘花園(四首)
186也隨我,春天
188暗自下雨
189愛情與旗子
191殘章:布莫讓以及遙遠的
193岔路
194小窗
195雪與你與夜的相思
197雪
199無題
201在鹿喝水的地方
203無關風月,分外想你
206初雪乍喜——我的第一場雪
207睜眼到天明
209嗜淚
210翠綠
211午後
212痛
214梅
215苦澀
連綿陰雨216
子夜感懷217
走,去拉薩218
二月十六219
夜220
第一首詩222

精彩書摘
2004年11月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1000期上,筆者以「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現」為題,談了對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文化及其哲理這三者以及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的認識。筆者認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是這個文化所包含的哲理,而民族精神就是這一哲理的凝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哲理所具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體現出的是整體觀、發展觀(變化觀)、本質觀。在拙作《經典需誦讀詩教應先行——一項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的戰略措施》一文中,就舉出了反映整體觀、發展觀、本質觀的精彩詩句。中華民族文化含有豐富的動人情感,鑄就了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含有開拓活躍的思維,產生了民族強大的創造力;而其含有的廣博深刻的哲理,賦予了民族強大的生命力、戰鬥力。這一生命力、戰鬥力,其實就是凝聚力與創造力的融合,使我們的民族團結一致,開拓奮進,不但不為任何敵人、困難所征服、所壓倒,相反,而是*終能戰勝、壓倒這一切敵人、困難,向前發展。

前言/序言
筆者曾為江蘇高郵顏仁禧先生編著的《詩風吹綠校園春》(續集)作序一首七絕:
詩風吹綠校園春,
米壽詩翁續力耘;
寄願兒孫詩志在:
國魂凝處是詩魂。
寫后,筆者豁然感悟到,「國魂凝處是詩魂」這一自然流出筆端的詩句,正是筆者這些年來力主詩教、力主「文化要繼承,經典須誦讀,詩教應先行」這一論點的高度概括。
什麼是國魂?它是國家靈魂,國家品格,民族精神,民族傳統,國家、民族精粹的藝術表達。之所以*終寫出與感悟到「國魂凝處是詩魂」這點,很可能是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教促進中心有的同志一再援用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所講的一句話引起的,這句話是:「看來好像很奇怪,每一個民族的*高憑證,就是它自己產生的詩歌。」無怪乎在外交對話中,往往都會引用本民族精彩的詩句。當然,以前,筆者已深切認識到:從《詩經》的詩開始,一部三千多年前的文學藝術史,也可說是一部文化史,其中繁星滿天,佳作如林,新苗蓬勃的詩歌發展史就是一條「主脈」;同時,筆者還認識到: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基因」,沒有民族自己的文化,就沒有這個民族;沒有民族自己的詩歌,當然也就沒有這個民族。我國詩歌,以其極富感情的語言、極為精美的形式、極為深邃的內容、極為活躍的思維、極為純樸的境界、極為明顯的民族特色,作為民族文化璀璨的明珠,煥射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奪目光芒。
國魂的核心是強烈的愛國主義,國魂的「基因」是高超的文字語言,國魂的感性體現是豐富動人的情感,國魂的理性體現是開拓活躍的思維,國魂的精髓就是廣博深刻的哲理。作為文化明珠的詩歌,不僅與此密不可分,而且以極為動人的藝術形式凝聚著國魂的方方面面,這一凝聚就是詩魂。
愛國主義是作為世界唯一*古老的民族、文明的中華民族、中華文明能延續至今的決定性因素,而愛國主義正是我國詩歌的主旋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詩經》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到陸遊的「一寸丹心空許國,滿頭白髮卻緣詩」,到魯迅的「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到吉鴻昌臨刑前的「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到今天李正常贊歸國人員的「糞土他邦百萬金,歸情切切意沉沉」,我們就可想象到大詩人郭沫若同志在縱筆填寫詞《西江月·謁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時激動之深情,這首詞下片是:「松柏青青千古,乾坤正氣淋漓。問君何處尋詩?詩曰在斯在是!」愛國氣節,愛國詩篇,擲地勝過金玉之聲。
愛國還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實在的而不是空洞的。愛國之愛首先是對人民之愛,對群眾之愛。沒有人民,沒有群眾,哪還有什麼國家?「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民為邦本。」這是我國自古以來的至理名言。傑出的詩人也一定是傑出的志士仁人,深深愛著人民,關心群眾痛苦,與民眾心心相印。從《詩經》中大量同情民眾的疾苦、憤斥殘酷剝削者的詩篇,到屈原的「願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到李綱的「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殘陽」,到張養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到鄭燮的「衙齋?聽蕭蕭竹,疑是民問疾苦聲」,到丘逢甲的「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到毛澤東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些詩句無不以民之憂為憂,以民之樂為樂,置身於民之中。
愛國、愛民,就自然會愛祖國河山,「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讚歎山河之壯麗;「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情融風光之秀美;會愛民族歷史,「夜深細共荊妻語,青史青山尚未忘」(連橫1925年《台南》詩),細訴對神州、對台灣之摯愛;會愛自己的家鄉,「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傾盡對故土的依戀;會愛自己的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深銘父母養育之恩情;會愛自己的配偶,「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彰顯夫妻恩情之永恆;會愛自己的朋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煥射著朋友深情厚誼的高山流水知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