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墩墩野事記 周穎琪 97875452198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光啟書局有限公司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車墩墩野事記
ISBN:9787545219838
出版社:上海光啟書局有限公司
著編譯者:周穎琪
頁數:4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90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車墩墩,野地里蹲!一位上班族毫不夢幻的「田園生活」!
這裡是上海郊外小鎮——車墩。一個「墩」字又土又憨,兩個「墩」字就有點可愛,歡迎來到乘坐金山小火車即可抵達的鄉下世界車墩墩。
「我」是三十歲上班族,搬離鬧市,住進車墩墩,從此靠小火車通勤,周末野地里遛達,看雲看花看動物,觀察萬物。難道這就是都市社畜版「田園生活」?
看,大白鷺在土裡干架,村頭狗忙著結幫,蜈蚣兀自鑽進人的袖口,爺叔阿姨豎起髒話牌子罵偷菜的人。原來,城外的田園沒那麼「甜」,但城外的郊野依然「野」!
★看鳥,觀蟲,最後觀人。對身邊萬物的理解,從觀察開始。
2018年元旦,一輛依維柯載著「我」的所有家當,迎著新年的朝陽,從熱鬧的上海市內老社區來到了外環線以外的車墩鎮。這裏離城市很近,發展的腳步時刻在逼近;又彷彿被城市拋棄,留下了很多隱秘的角落。它又俗又野,卻充滿生趣。「我」像一條野狗般探索。起初只看鳥,不看別的,更不想看人。漸漸地,也看蟲、看花、看天、看水、看火車、看船,發現萬物皆可觀察。於是,「我」開始重新看人。

內容簡介
三十歲上班族,搬離鬧市,住進城郊小鎮車墩墩,從此靠小火車通勤,周末在野地里遛達,看雲看花看動物,也看人。
車墩鎮位於上海外環線以外,松江區的邊緣。一個「墩」字又土又憨,兩個「墩」字就有點可愛,於是「我」隨同樣熱愛觀鳥的人,親昵地稱它為「車墩墩」。這裏離城市很近,發展的腳步時刻在逼近;又彷彿被城市拋棄,留下了很多隱秘的角落。這裡有戴勝、白鷺、獐、貉、兔,水塔、水閘、小破屋;114種可見的鳥類,93種可嗅的野花。「我」用雙眼觀察萬物,用雙腳丈量身邊的世界,決心像一條野狗般,在車墩墩的16個村子中逡巡探索。
起初,「我」只看鳥,不太看別的,更不想看見人。漸漸地,也順便看鳥吃什麼,看鳥住什麼,看鳥幹什麼。從鳥開始,慢慢也看蟲、看花、看天、看水、看火車、看船。時間一長,發現萬物皆可觀察。鳥不再是一部分被獨立出來的觀察對象,而是屬於一個巨大整體中的小小一角。人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再被排除在外。於是「我」開始重新看人。
春夏秋冬,四季往複。「我」和這裏的花鳥魚蟲、村道河流一起經歷了衰長,為它寫下一百篇觀察手記。
這並不是一本「清新祥和」的田園之書,「我」的鄉下生活沒有那麼便利,甚至有時灰頭土臉、怪裡怪氣。別人覺得「噫——邋遢!」,而我卻覺得——自由。
本想像一條野狗一樣活著,在田野里撒歡、亂吠,卻發現「狗」起來了,才真正成為了一個「人」。

作者簡介
周穎琪,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英美文學碩士,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2021年「百家遊學會」自然導賞晉才班學員,觀鳥愛好者,上海野鳥會會員。著有原創自然繪本《哥哥的秘密基地》(即將出版),翻譯自然科普類圖書《天氣的秘密》《當一隻鳥是什麼感覺》《生命的演化歷史》等13種。住在鄉下,火車通勤,周末遛彎,看雲觀鳥。

精彩書評
在車墩墩,外部世界豁然開闊,逃離都市的人獲得了野性,靈魂得以憩息,與鳥獸草木意外邂逅的驚奇,足以蕩滌塵世的紛擾。——盛文強

目錄
序 像野狗一樣生活 1
第一章 春
鑽林子 11
豆莢爆彈 13
充氣娃娃 16
自行車 18
翻牆頭 20
古木神社 24
鐵路 27
松浦大橋 36
獐 40
大老龜 44
高爾夫球場 48
師傅 55
新農村 61
寫給金眶?的信 67
華陽老街 71
小青龍 75
文字遊戲 79
果蔬店 81
種番茄 85
煙 88
斑鳩愛情 90
從怕蟲到愛蟲 94
蜈蚣 97
猛禽過街 102
小鳥胸針 105
燕子 107
影視小鎮 114
音樂之聲 117
春花盛開的原野 120
第二章 夏
路殺 127
螢火蟲 133
打坐 137
野兔 139
種草坪 141
釣魚佬 146
花裙子大姐 149
撈魚 151
車墩大神 154
象棋 158
掏內臟 160
死了兩次的天牛 163
翠鳥 165
養老院 167
海市蜃樓 170
飾紋姬蛙 172
蟻獅 174
小區兒童觀察 178
流浪貓 184
被人嫌棄的蟲蟲鄰居 188
昆蟲旅館 191
棺頭蟋 195
護雛 198
黑枕黃鸝 201
蝙蝠 203
陽台種樹 205
水塔 209
搖櫓船 214
老鹿時代公園 216
一片稻田裡能有多少鳥 220
第三章 秋
秋天的顏色 229
狗言狗語 233
水閘 237
網船?沒有船 246
打鐵橋村哪兒有打鐵橋 249
長?村的門牌 251
蜂箱 254
新米 258
松鼠跑酷 261
黃鼠狼過河 263
露營潮 265
貉擴散 269
振興街按摩店 276
颱風 280
沙浴澡堂 284
河道硬化 288
碼頭邊的男人 291
渣土車去哪兒啦? 298
「大鵝」干架 304
垃圾 307
流浪漢 310
小攤 312
故鄉的原風景 316
黑雪 320
第四章 冬
觀鳥一點都不療愈 325
鷗 330
人鳥之爭 334
捕鳥網 338
動物生活秀 343
秘密場地 347
村氣候 351
看什麼看? 356
掉渣 360
撿東西 362
月光 368
陽台觀星 371
商店街 375
馬橋豆腐 379
火苗之歌 384
糞便的探究 388
蘆葦 397
瀋海高速 399
墓園 402
妖怪 407
過年 410
集市 413
雙子座流星雨 419

精彩書摘
充氣娃娃
在村裡不同的地方散步的時候,至少碰到過四個廢棄的充氣娃娃。
它們大都躺在水渠邊上,位於不怎麼深的位置,可以想象它們的主人在夜深人靜時匆匆來丟棄的樣子。鄉村中青年男性的性生活狀態,由此也可以窺見冰山一角。
它們都是一副很駭人的樣子。因為放了氣,粉紅色的塑料皮身子皺巴巴地堆疊在一起,粘著泥巴。還保留著形狀的則是頭和手,頭部可以看出並不怎麼精緻的五官和散亂的「頭髮」(通常還能看出外邊一層髮絲的黏合線,以及內部光禿禿的頭頂)。
一開始難免覺著這些人形的東西陰森森的,後來也就習慣了。一次次經過的時候,還可以觀察它們因為風和雨逐漸改變形狀的樣子。
有那麼一次,從兩片松林之間穿過,偶遇一團松樹下的充氣娃娃。從它身邊經過時,娃娃突然「哇」地叫了一聲。我頓時嚇得魂都飛了,盯著娃娃的側臉,有半分鐘都沒敢再動彈一下。
好在我內心還是相信科學的。想來那時正是蛙類開始變得活躍的時節,水溝里肯定躲著不少。而充氣娃娃的出現,正好給蛙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藏身之處。剛才的聲音,十有八九就是一聲蛙鳴。
散落在小樹林里的充氣娃娃,很多年都沒有變過位置。直到樹林被整個掘掉,充氣娃娃才隨著土方車被運到別處去了。
直到現在,我也還沒有見過光鮮亮麗的充氣娃娃。
大老龜
高橋村的生態涵養林下,儘管禁止種菜,還是擋不住阿姨爺叔們的務農熱情。
被圍牆圍住的地方,搭兩把梯子就能進去。拎一把菜刀,?里啪啦地砍點樹枝,就能造出一道籬笆來。粗樹枝或者小樹榦一捆紮,塑料棚一蓋,就是一個完美的工具棚,彷彿劃分著每位耕作者的領地。為了方便從水溝里打水,就在水邊挖出階梯的形狀來;要堆肥,就找塊空地挖一個四四方方的坑。
每個來種菜的人都專註地彎著腰,一門心思撲到腳下的黃土地上。野兔在他們身後悄悄走過,黃鼠狼從菜地和水溝旁穿過,遷徙路過的鳥兒就在他們頭頂的枝頭鳴唱。但是種菜的人,他們的眼睛只看著地里的寶貝只有蛇,蛇是不會被他們放過的。
春天的時候這些小菜地里最熱鬧,彷彿一夜之間變成黃的、白的、粉的一片片—油菜、蘿蔔、蠶豆。
儘管這些菜地不能屬於任何人,也不合規,甚至可能會隨著郊野的開發隨時消失,但菜地的開墾者們還是嚴正捍衛著自己的「財產」。每一個「擅闖」菜地的人(比如我),都要迎接他們突然直起腰來,直勾勾上下打量的待遇。
不過,一部分偷菜人的執念,似乎和種菜人的執念不相上下。有人拔了菜,還錄了短視頻,發到網上,樂呵呵地說「純天然綠色蔬菜,不要錢」。針鋒相對的兩撥人拉開了一場無聲的戰爭。
為了震懾偷菜的人,阿姨爺叔們自製了很多警示牌。口氣輕的,就寫菜都打了葯、有毒;口氣重的,就說會毒死人全家。
還有釘在松樹上、文采比較飛揚的:凡偷盜者,不知其人姓名,辛丑年庚子月,願灶君令偷盜者,頭撞、燒、額爛、頰腐,此依神取之法。
有一塊牌子讓我印象深刻:是一塊不知道從什麼紙箱上撕下來的瓦楞紙板做成的,上面用黑色記號筆寫著「偷菜者 大老龜」,字下方用簡筆畫潦草地畫了一隻圓滾滾的龜,比起威懾和辱罵,倒是有幾分可愛。
直到現在,我也沒能弄清楚「大老龜」到底是哪個地區罵人的話。
種菜的人沒能攔住偷菜的人,「禁止開荒」的牌子也沒能攔住種菜的人。林下開墾的菜地從零零星星發展到連成了大片。小樹林下的地不夠用了,於是菜地的擴張就連靠著馬路的一塊小土丘都沒有放過。
小樹林里發現捕鳥網后不久,林邊小路的小土丘上插了一塊嶄新的牌子,寫道:
張網捕鳥
屬違法行為
車墩鎮人民政府
此時正值春天,小土丘上種的油菜花已經竄得比牌子還高。宣傳牌被擠兌在一邊,顯得很可憐。
再過一陣子我去看,牌子已經被油菜團團包圍了。
再過一陣子, 大概是種地的人覺得礙事, 把牌子撅倒了。
後來,後來那塊牌子就不見了。
小青龍
2021年11月26日,在辦公室樓下撿到一條「小青龍」。這是白帶螯蛺蝶的幼蟲,翠綠色的身子,仔細看還有一些精緻的黃白色小點,頭上支棱著四隻「角」,樣子非常可愛。
撿到的時候它還很瘦,不知道從哪裡掉在硬邦邦的路面上,沒什麼精神。我猜是被鳥之類的襲擊了,從樹上落了下來。冬天要到了,我覺著它可能要幼蟲越冬,就拿走養了起來。
小青龍跟著我一路顛簸回到了家,被我裝進一個昆蟲觀察盒裡。
它的寄主是上海隨處可見的樟。可能是因為冬天的小區和街道綠化暫時沒有打葯,還可能是因為我專逮著車站旁的斷頭小路上看似無人維護的一棵樹薅,也可能是因為每次采來的葉子都仔細洗過,總之,小青龍吃著外面采來的葉子平安過了冬。
一開始它沒什麼精神,後來彷彿是習慣了這個環境,一整個冬天都在大吃特吃。蝶蛾幼蟲啃葉子時,會發出一種非常治愈的聲音,抱著盒子可以聽見那種細小的「嗒嗒嗒」聲。
葉子每次薅上六七片連在一起的一把,用濕透的紙巾包起斷面,可以供小青龍吃上一個星期。小區里的樟樹剪枝的時候,我過去挑了頂上最嫩的幾把,處理好放在冰箱里冷藏,可以保存很久。
次年3 月,瘦弱的小青龍已經吃得很胖,身子鼓脹,皮撐得緊緊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以末齡幼蟲的形態越冬,所以並不需要再蛻皮長大。準備好后,就該化蛹了。
化蛹前是接連幾天「排宿便」的過程,小青龍一直排到身子都透明了,放在光下看像綠寶石一樣。這樣看來,排宿便確實是可以讓人(蟲)變美的。然後,它吐了些絲,倒吊著把身體末端固定好,頭抱了上去,捲成圓胖的一團—這就是預蛹了。
就這樣又過了兩晚,我起床一看,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致是圓筒形的蛹。這天已經是3月18日。
之後又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發生了很多事。我因為它遲遲沒有羽化問過朋友,得到的回答是「濕度問題」。4月12日,上海下起了這年春天的第一場大暴雨。小青龍像是和天氣約好了似的,在4月14日的凌晨悄悄羽化了。
養蟲過程中最有樂趣的變態發育觀察階段結束了,是時候放它出去繁衍後代了。雨停了,等風也沒有那麼大了,我把小青龍羽化的蛺蝶拿到陽台上。它馬上感覺到了外面的空氣,從盒子蓋上跳下來,撲棱了幾下翅膀,露出翅膀正面漂亮的橘色部分,然後一閃身,飛了出去。
我目送著它,還沒來得及感慨過去小半年的時光,不到兩秒鐘,旁邊的樹里閃電般地衝出一隻白頭鵯,把剛起飛的蝶叼去了。
我大張著嘴,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我回到房間里,接下來的一整天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簡直就像自己也度過了忙忙碌碌卻毫無意義的一生。
那天晚些時候,我整理了小青龍的「遺物」:淡褐色半透明的蛹殼,化蛹時蛻下來皺巴巴的皮和支棱著四個角的頭殼,還有它沿著盒子壁吐的一層絲。
小青龍的這一生,都是為了最重要的繁殖任務,花了許多時間和過程去成長,好不容易啟程去尋找配偶了,卻在起跑線上戛然而止。然而,對於正在育雛季的白頭鵯來說,一隻肥美的昆蟲是不可多得的食物,也許被叼去助力了哪個新生命的成長。
那麼,生命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一面是,自然界里充滿無意義的死亡;另一面是,每一個個體的死亡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