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倫理學研究 王澤應 97873003213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中國倫理學研究
ISBN:978730032136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王澤應
叢書名: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頁數:4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6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新中國倫理學研究》主體內容分為歷史編、理論編、展望篇,對新中國倫理學發展的歷程、創新與貢獻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新中國倫理學上接近代以來中國倫理文化發展史和五千年中華倫理文明發展史的傳統,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歷史時期所面臨的重大倫理道德問題做出了科學的探討,形成並發展起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系列傑出成果,初步建構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倫理學學科體系、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話語體系,開闢了古老的東方倫理文明新的發展通途,同時又展示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價值引領和動力支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價值的獨特魅力與發展前景。

作者簡介
王澤應,哲學博士,湖南祁東人,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倫理學》第一版和第二版首席專家,國家精品課程《倫理學》領銜專家,湖南省首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第一屆智庫領軍人才。在人民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出版學術專著、合著26部,主編教材8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6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4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3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2項(其中一等獎4項)。

目錄
緒論 新中國倫理學的理論肇造與研究價值
一、新中國倫理學篳路藍縷的發展歷程
二、新中國倫理學是近代以來中國倫理學的新發展
三、新中國倫理學是中華五千年倫理文明的繼承與新造
四、新中國倫理學對世界倫理學的吸收、創化與貢獻
歷史編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的倫理學研究
一、對舊的倫理文化和思想的清算與批判
二、共產主義主流倫理思想的確立與弘揚
三、馮定、馮友蘭、張岱年的倫理學研究
四、人道主義和道德遺產批判繼承的討論
第二章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倫理學的恢復研究與初步發展
一、圍繞經濟改革和市場經濟生髮的義利之辨
二、關於道德主體性和人道主義問題的討論
三、關於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和基本問題的討論
四、張岱年、周原冰、李奇、羅國傑的倫理學研究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倫理學的研究進展和發展狀況
一、中國夢、中國精神和中國愛國主義研究
二、「再寫中國倫理學」的深度思考和積 嘗試
三、道德治理與食品、藥品安全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
四、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倫理文化的闡釋與弘揚
理論編
第四章 倫理學基礎理論和道德哲學研究
一、倫理學教材體系和基礎理論研究
二、道德哲學和道德形而上學的研究
三、道德本質、道德功能和道德發展的規律性研究
四、善與惡、義務與權利、良心、幸福等道德範疇研究
五、個體道德、道德情感和道德選擇、道德運氣和道德記憶研究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
一、馬克思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
二、列寧倫理思想和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
三、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傑出理論成果
四、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傑出理論成果研究
第六章 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和道德建設研究
一、社會主義道德核心、原則和規範體系研究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研究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研究
第七章 面向現實道德生活的應用倫理學研究
一、中國應用倫理學的興起與發展
二、經濟倫理學和政治倫理學研究
三、科學技術倫理學研究
四、生態倫理學、教育倫理學、民族倫理學等研究
第八章 中外倫理思想史的系統研究
一、中國倫理思想史研究
二、西方倫理思想史研究
三、東方倫理思想史研究
展望編
第九章 民族復興倫理學和中華倫理文明的創新發展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求索和義理探論
二、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倫理深蘊
三、中華 傳統倫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與民族復興倫理學的深遠意義
第十章 應用倫理學和實踐倫理學的新開展
一、經濟倫理學研究的新趨勢
二、政治倫理學研究的新論域
三、科技倫理學研究的新課題
四、社會倫理學研究的新視野
第十一章 新型國際關係倫理學和全球倫理學的理性建構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倫理深蘊
二、建構健康、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倫理學
三、建構以人類共同價值為核心的新型全球倫理學
四、建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依託的世界倫理文明
結束語 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續寫新中國倫理學的輝煌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吹響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軍號。二十大報告倡導以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狀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倡導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並對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如何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做出了重要論述和強調。二十大報告為當代中國倫理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舉旗定向、凝聚人心、涵容美德、培育新人的功能和作用,也使倫理學人備感振奮,深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新中國倫理學是與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有著高度契合關係的倫理學,它親歷、見證和體悟著中華民族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歷史的發展過程,並且用自己特有的精神筆觸與文字記載反映著翻身當家做主人的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和人格品質,成為新中國精神文明、倫理文化和公民道德建設的豐厚載籍。新中國倫理學發展的歷程,從某種意義上折射著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以及中華文明史的發展光輝,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也佔有著重要的地位。70多年倫理文化的除舊布新,我們不僅成功地清除了舊道德的影響,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主導與主流地位,而且結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任務,成功地進行新道德的建設,極大地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道德生活面貌,社會主義的主流道德在經受各種考驗的過程中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國倫理學以嶄新的精神形象屹立於世界倫理學之林。具有偉大倫理傳統的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時期以「衝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精神,投身於倫理文化除舊布新的偉大征程中去,譜寫了一曲又一曲中華民族倫理文化史上建設的凱歌。新中國倫理學70多年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也很難望其項背的。毛澤東倫理思想、鄧小平倫理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倫理思想、科學發展觀倫理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及發展,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取得了輝煌的理論成就。再加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倫理學人的成長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傑出理論成果的創造性闡釋和研究,倫理學學科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園地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現在我國的倫理學正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寬闊視野,致力於民族倫理精神的再造和社會主義倫理文化的建設,同時也在為世界倫理文化的研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道德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后全國範圍內道德建設高潮的興起,道德建設和倫理學發展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倫理學在我國學術園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日益凸顯,毛澤東在20世紀初斷言的「道德哲學在開放之時代尤要」終於在21世紀化為一種社會需要的現實!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全面總結和深入研究新中國倫理學篳路藍縷的發展歷史,對於我們樹立倫理文化自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倫理文明,對於促進和實現中華倫理文明的偉大復興,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筆者自知思維平庸、學力不足,缺乏對史料的全面駕馭和倫理學發展趨勢的洞觀,很有一種難以勝任的恍然意識,久久停駐心頭的更是那有可能對倫理學同仁思想介紹不夠和評價不公而生髮的深深歉疚。然而,筆者自研究生時代起對新中國倫理學就有一份特殊的關注,對21世紀我國倫理學發展和道德建設更有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使命關懷,因此我自知難於擔當新中國倫理學70多年回溯與展望的研究,卻又十分願意擔當這一研究,矛盾,然卻是我的學術宿命。
本書部分吸收了我20年前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新中國倫理學50年的回溯與前瞻」的成果,並在深入把握70多年倫理學史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研究倫理學的心得予以大面積的擴充與提高,自認為還是值得關注新中國倫理學發展史的學人們一讀,更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和倫理學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批評指正。因為這是大家共同開闢的倫理學譜系和事業,有著大家的精誠付出和智慧匯聚,所以承繼並弘揚這一倫理學傳統,對於我們認識倫理學意義上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開拓未來,有著最為直觀、最為直接的意義與價值。我要特別感謝中國人民大學曹剛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文出版分社社長楊宗元編審,得知我的新中國倫理學研究在不斷深化和完善的情況后,將其納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並獲得成功,沒有他們二人的信任與關心、扶持,本書有可能在耽擱中漸次沉沒。是他們二人的扶助、關心和獎掖,促使了本書的出版與問世。
新中國倫理學的發展可謂滄桑巨變,新中國倫理學的未來可謂前景無限。目前,中華民族行進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中國倫理學也處在一個孕育巨大突破的關節點上。我們相信,有日益成熟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全體中國人民的同心同德和發奮圖強,有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支持,中華民族一定能迎來一個偉大復興的時期!中國倫理學也一定能為中國甚至為世界的發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
國家高度重視思想道德建
設,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
學繁榮發展,要求哲學社
會科學工作者立時代潮頭
、發思想先聲,積極為黨
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
策。加強倫理學基礎理論
研究,推動思想道德建設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是倫理學者不可推卸的
責任。為此,中國人民大
學出版社於2015年7月著
手啟動了「當代中國社會道
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
一輯,於2017年獲得國家
出版基金資助,10種圖書
於2019年3月出齊,產生
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第一輯立項實施以來,
黨和國家更加強調加快構
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強調樹立反映現實、觀
照現實的學風,加強全社
會的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
也更加迫切。為了進一步
推動倫理學研究,激發人
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
道德情感,培育道德責任
感,提高道德判斷和選擇
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
,我們啟動了「當代中國社
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
書」第二輯的遴選出版工作
。第二輯的基本思路是,
在梳理新中國倫理學發展
歷程的基礎上,從經濟倫
理、法倫理、生命倫理、
政治倫理以及思想道德建
設等領域,對當代中國社
會最關切的倫理道德的理
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的
研究和探討,旨在發現新
時代倫理道德領域出現的
新問題,回應新挑戰,推
動國內倫理學的研究和社
會道德的進步。
首先,本叢書以原創學
術研究為根基,致力於推
動倫理學的研究和發展,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
系。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
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
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
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
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
,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
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
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
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
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
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
於世界學術之林」。倫理學
作為與人類道德生活、道
德活動、道德發展密切相
關的哲學二級學科,需要
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
發揮作用。人類社會每一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